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人文素养的渗透

2019-07-25陈发秀

都市生活 2019年4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人文生命

陈发秀

摘 要: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往往简化为知识的传递和技能的训练,数学课除了数,就是算。教师把掌握书本知识当成了最终的教育目标,而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更多地关注数学学科知识,而较少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世界。《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是科学,但数学也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学要以知识的整合、发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为基点。”

关键词:小学数学 人文素养

人文精神是指人的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心理、修养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等属性的综合体现,是通过感受、体验乃至直觉、顿悟等因素的作用而产生的人的精神文化產物,对人的学习与工作具有动力、定向、维持、调节和强化作用。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育要以知识的整合,发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为基点。”在小学教学教材中有大量的人文内容,教师应努力去挖掘,建构起人文精神的体系,使学生从小受到人文教育,提高人文素养。

一、激发人文情感

作为一个生活于现实社会的活生生的人来说,光有自觉或理性是不够的。理性使人明智,但并不足以使自己和他人幸福,只有当一个人拥有丰富、细腻的情感时,他才能很好地体会这世界上的一切之于人的意义,才能充分感受生活趣味,才能推动自己去从事与人与己都有益的活动。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与学生实际,适时适当地介绍古代、近代、现代人类的科研和科技成果,或及时地将具有时代气息的数学信息呈现给学生作为学习的材料,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人文教学,使学生在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关注自我生存,关注自然和社会,关注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二、创设人文环境

教育哲学家金生弘先生在他的著作中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你―和”对话与理解式师生关系模式。他认为在教育教学中都应把对方看作与自己“平等对话沟通”的主体,这是一种全身心投入的“深度汇谈”与“讨论”,只有到了这一层,教学才是真正的“人”和“人”之间的活动。因此,我们要尽量地将教学置于“以人为本”的人文环境中,把“为知”与“为人”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全面发展、茁壮成长。这就要求教师善于运用课堂上闪光点,作业里的亮点,合作交流时的思维碰撞点,命题中的激励点,考试后的成功点,有机地进行人文素养的渗透。

课堂是师生情感熏染的主阵地,教师要真正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出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大力提倡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观察,学会尊重,学会共享,学会助人,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教师要以赏识者的身份多给予学生赞扬,如“你的考虑真周密!”“你的方法真有创见!”“你们的合作很成功!”等,为学生在友爱的人文互不干涉中快乐成长提供机会。

考试评价的改革也为人文关怀提供了新的机遇,不少学校、不少地区在命题时设计热情亲切的话语来消除学生对考试的畏惧心理,增强自信心。例如,一次五年级的期末测试卷前有这样几句话:亲爱的同学,时间过得真快呀,转眼一个学期就要结束了,你想和同学比学习收获吗?你想挑战自己的极限吗?赶快行动吧,拿出你手中笔,拿出自信,发挥聪明才智,认真细致地解题。相信你会有与别人不一样的解法,预祝你在本次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自古以来,“传道、授业、解惑”成为教师应履行的职责。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教师的职责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许多人本主义教育家认为,一个人一生的过程其实就是创造生命、享受生命的过程。珍视生命、善待生命已成教育中重要的使命。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更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下,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活动活动的实践过程,以及学生和老师共同活动的生命历程。这一历程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个体,珍视学生生命,保证学生健康成长。因此,我们必须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多给学生以人文关怀,在尊重学生的同时,适时向学生倾注自己的爱。每一个期待的目光,会心的微笑,赞许的点头,亲切的抚摸,都会使学生受到一种爱的鼓舞,得到一种情感的体验。如,一次公开教学中,一位学生板演回座位时,由于走得急,不小心被旁边的一个钉子划破了腿,流出了血。此时教室里几十双眼睛一下子聚集在他身上,老师没有因为公开教学而不屑顾及,而是一边安排其他同学自学,一边立即从学生备用品袋中取出创伤贴给这位同学贴上,并安慰说:“对不起,事先老师没有检查桌子,先贴上这个,下课后老师再带你去诊所。”这一极富人文关怀的爱意让全场师生感动,从而课堂真正成为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

将数学看作是一种文化,其现实意义就在于进一步认识并加强数学的教育功能,从而构建以人为本的数学教育理念。当我们试图从人文的视角观察与思考数学课堂时,我们不仅能看到数学的知识、技能,更能看到内隐在数学知识里的思想、精神、观念。我们应该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发展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引导他们进行多种丰富的人文实践。这是新课程课堂感动人心的亮点之一,也是我们应该构建的理想的教育乐园。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一个持续的教育过程,且培养途径是多元的。让我们发奋挖掘教材中的“人文乳汁”来哺育我们的下一代,为他们一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不竭的智力支持。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人文生命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人文社科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
背负十字架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