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下乡 温暖情
2019-07-25王丽娟
王丽娟
【摘要】书籍是打开精神世界的钥匙,是游荡于美妙人生的一种体验。读书固然是重要的,但经济、教育等区域性差异又给书籍的普及带来了一定阻碍,“送书下乡”活动便是这种现实环境之下的一种积极举措。“送书下乡”将书籍和知识插上梦想的翅膀,给人们带来精神满足的同时又为人们的发展带来了持久动力。
【关键词】送书下乡;意义;传播温暖
一、书籍是进步的阶梯,是精神的源泉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是一种美的享受,更是给人带来心灵涤荡的一个过程。读书,不仅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更是陶冶情操的最为重要的手段和方式。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在这个浮躁繁华的社会,不论你是事业有成的成功人士还是为生活奔波的贫穷之士,在书籍面前都是平等的,我们同样拥有阅读书籍、接受知识的权利。读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是提高人整体素质的重要方式,书籍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进入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事物。
书籍可以增长人的知识。书,记载着历史,反映着当下,思考着未来,所谓“读史明智”,大抵就是这个意思。书中有一个不同于现实的世界,这个世界中有着别人的故事,记载着别人的经验和智慧,通过书籍的阅读,我们可以去探索、去历练、去体验不一样的人生。现实的世界是有限的,但书中的世界却是无限的,经常阅读的人,他的视野是开阔的,他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他却可以在有限的一生去体验无穷广阔的知识和世界。“一个人的知识越多,越感到自己的无知。”
书籍可以净化人的心灵。读书是灵魂与灵魂的碰撞,是远离尘嚣沉浸在自我世界的一种享受。不论是在喧闹的场所,还是在安静的午后,手捧一本书籍,静静品味,那必定是一种“全世界只有我和书”的状态。书中的宁静和愉悦带来心灵的涤荡与安详,使人归于宁静和淡泊,使生命超然物外。读书,是一种精神的跋涉,一个人的心灵若能得到知识的浸润,就会生出许多灵气和色彩。读书若水,川流不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读书可以坚定人的理想信念。“人之初,性本善”,人生在世,何为对错,是一个历史性的哲思问题。书中的内容,是前人的智慧,是历史的总结和经验,是宝贵的教训和财富。内心世界因书籍而广博,通过阅读,我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更懂得什么是对什么为错。读书,能够帮助我们走出自我的狭小,通过读书、思考,我们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将“小我”提升到更高层次的理想与信念之间。所以,读书对人的影响不只在于增长知识,也不只在于净化人的心灵,还在于使人学会高尚,领略境界的高远和胸襟的开阔。
“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是本民族、本国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而书籍正是文化记载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历经千年而不散,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与时俱进的独特品格。中华文化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使中华民族保持了坚定的民族自信和强大的修复能力,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
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更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然离不开文化的普及和书籍的传递。阅读书籍,传递文化知识,这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民族的先人们早就向往人们的物质生活充实无忧、道德境界充分升华的大同世界。中华文明历来把人的精神生活纳入人生和社会理想之中。所以,實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华文明也必将顺应时代发展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二、协调城乡资源,助力图书下乡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观念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时代是快速发展的科技时代,“知识就是力量”也成为人们普遍认同的观点。所以不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家长、教师以及社会群体都越来越关注教育,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书籍作为孩子接受教育的重要工具,也是学习生活中的必需品。“终身学习”观念是现代社会的普遍认知,人们想要提高生活质量就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来更新自己的头脑、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所以知识被社会不同群体、不同阶级的人所普遍认同,“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也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内容。
(一)城乡图书文化差异巨大,是“图书下乡”开展的基础。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存在,沿袭乡土传统的农村文化与城市现代文化,在地理纬度上相互隔离、时间纬度上同时并存。由于城市文化环境和乡村文化的不同,学生所接受的教育水平和教育程度就会呈现显著差异。文化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文化环境包括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和大众传播媒介等物理因子,以及与价值观、风俗习惯、知识、信仰、生活态度等相应的精神因子。文化因素在人的成长历程中潜移默化地发挥着作用,无形之中内化为人格、品质、文化素养等。书籍是文化的一种体现,对人的素质和底蕴的培养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每个人的成长轨迹中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书籍是知识的源泉,是促使人成长的不竭动力,更是推送人们经验、行为形成的关键因素,对人的成长作用独特、影响深远。由于城乡之间经济发展差异巨大,教育基础设施不完善,基础教育水平也存在较大差距,所以城乡培养出来的学生素质也会存在一定差异。教育是备受关注的话题,教育也是重要的课题,为了缩小城乡间教育差距,满足学生、社会群体对书籍的需求,“图书下乡”活动就显得十分重要。书籍上的匮乏,会导致精神上、知识上的贫乏,这种环境下培养出的低素质的人才对本地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是十分有限的,经济水平不高必然又会对教育产生影响,如此以来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之中。为了解决城乡间的差异问题,就要从知识上丰富当地人的头脑,用知识去改变经济,用知识去推动教育,这样才是良性循环。
(二)乡下人民群众对图书和知识的渴望,是“送书下乡”活动开展的动力。其实在乡下农村,爱读书的人有很多,由于当地没有完善的图书借阅基础设施、也没有大量的图书资源,人民没有大量充足的资金来满足自己的阅读需要,所以当地人们对大量的图书资源十分期待。在乡下,学生是首要的图书期待者。学生正处于学习知识、增长本领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学生的阅读量和知识储备量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都有重大的影响。但由于当地学校、当地社会没有大量的图书馆和图书资源,对学生的教育和成长就会造成一定影响。很多学生十分喜爱阅读,这时“图书下乡”活动就为学生阅读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现实途径。除了学生,大量的社会人群也是图书的期待者。乡下很多人其实喜欢读书,“图书下乡”活动无疑为他们满足兴趣爱好提供了好的方案。现在都提倡科学农业,具有一定农业知识的人会在农业上有更大的收获。很多乡下村民也了解到知识给农业带来的巨大改变,所以想要丰富自己的头脑,用更好的农业技术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当然,头脑的充实离不开书本的力量,在乡下广大人民对知识的期盼和渴望下,“图书下乡”活动存在的意义重大。
三、书香亦“书乡”,氤氲温暖情
一本本书籍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温情的流露。“图书下乡”活动的开展,让我们感受到了来自城乡之间的温暖,人们脸上的笑脸更是对这个活动的肯定。“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图书下乡”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图书下乡”活动为人们提供了充足的精神食粮。读书是一种学习,更是一种休闲娱乐的方式。冬天农闲的时候,乡下农民为了打发空闲时间就会看电视、打牌、玩手机或是串门闲聊。这种消遣时光的方式漫无目的,也会让人们觉得越来越无聊、烦躁。但是“送书下乡”活动开展后,很多人会在农闲时间借书来看,既满足了自己精神方面的需要,也打发了时间。有时候几个人在一起谈谈对一本书的阅读体验,反而会带动更多的人想要去读书。传统的休闲娱乐方式早已不能满足农民朋友的需要,静下心来仔细阅读一本好书反而会为他们带来一次精神上的饕餮盛宴。通过阅读,农民朋友不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陶冶了自己的情操,这使得他们的精神风貌随之焕然一新,更好地投入到新农村的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二)“送书下乡”活动有利于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图书资源。乡下经济发展远远比不上城市,所以在公共圖书馆建设、学校图书馆建设以及图书资源方面都比较欠缺。这些现实情况的出现,意味着当地学生缺乏阅读资源,他们除了基本的教科书之外,其他课外读书是很少的,这不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更会诱发学生各种各种问题的出现。由于学生没有课外读物,课堂外的时间都会跑去玩耍,沉迷于电子游戏、校园暴力等事件的发生率就会有所提升。“送书下乡”活动的开展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大量的图书资源大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帮助他们拓宽了自己的眼界。在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学生通过“送书下乡”丰富了自己头脑,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石。
(三)“送书下乡活动”有利于提高图书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大量的图书送到乡下,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充足的精神食粮。这些图书都是公益性的,可以免费借阅,一本图书可以让很多人传阅阅读,丰富很多人的头脑,增长许多人的知识,真正实现了图书资源的有效利用。纸质图书都是需要消耗资源的,公益性图书可以实现循环利用,既做到了大家有书可读,又可以节约大量用于印刷的纸张,节能环保是肯定的,这与国家和政府所倡导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是高度一致的,必定会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资源来说,这是一种效益最大化,对人们来说,这也可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很多人想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得自掏腰包,但“送书下乡”活动的开展就免去了他们购买图书的费用,减轻了他们的经济负担。通过阅读这些公益性图书,他们会充实自己的头脑,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将自己的知识转化为更高效的生产力,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四)“送书下乡”活动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有巨大的能动作用。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问题。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基本方面,它既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送书下乡”将大量科学的、有价值的、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的书籍提供给广大人民,有益于引导人们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结语
“送书下乡”是提高农民素质的有效途径,是满足乡下群众书籍阅读需求的基本保障,更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新的时代背景下,书籍和知识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城乡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会导致城乡间精神文明建设、图书阅读资源的差异。“送书下乡”是缩小城乡文化差距的现实举措,不仅满足乡村学生和农村人民知识需求,更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本本书籍成为城市和乡村文化交流的桥梁,一本本书籍更是承载了厚重的温情与力量。送书下乡,温暖情意,让爱与知识充盈每个人的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