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新时期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新思路

2019-07-25茶兴旺

都市生活 2019年4期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新思路

茶兴旺

摘 要:现如今,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与实施,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根据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趋势,注入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思想,充分发挥《品德与社会》生活化的特点,并将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案例融入在课堂教学中,在改变学生接受新知的方式,提高其学习效率的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促使其道德品质与核心素养的形成。因此,本文对新时期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新思路进行探索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时期 小学六年级 品德与社会 新思路

引 言

在小学六年级阶段实施《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改革与创新,不但能够将素质教育所提及的德育教育落到实处,使学生接受高质量的思想品德教育,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小学品德教师要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发展特征以及思维方式,突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进行教学改革,将新颖独特、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应用在实际教学中,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的同时,还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开展的重要意义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综合素养的培养方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些优秀品质的养成,不但能够升华学生自身的价值,对国家日后的繁荣昌盛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重要途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再加上六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及心智日渐成熟,在该阶段对这门课程进行开展与实施,对学生日后的成长与发展意义重大。因此,在今后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中,教师要迎合新时期发展的新趋势,创新教学思路,改变传统的说教模式,将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在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熟练掌握品德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二、新时期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新思路

(一)情感体验,培养学生情操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之一是通过教学内容来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操。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想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就要改变传统教学理念,融入多元化教学方法,借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不能忘记的屈辱”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七子之歌》,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视频功能为学生播放“澳门、香港、台湾、旅顺”等相关纪录片,让学生在观看中了解德国、俄国、法国以及英国等西方列强国家侵占我国的土地;逼迫我国签订各种不平等条约等残暴、野蛮的行为。教师还可以利用图片,让学生对圆明园昔日美丽的景色和侵略军破坏之后的废墟进行对比,不但能够激发学生浓烈的爱国情怀,还能够激起他们努力学习的斗志,让学生知道“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的深刻道理,有助于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操。此外,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二)融入生活化元素,实施品德教学

从学科属性上来看,小学《品德与社会》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是生活中的缩影,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融入生活化元素,并实施品德教学。首先,改变传统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任何课程的都是围绕教材所展开的,《品德与社会》也不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教材中的重知识,将其进行提炼与加工,在此基础上融入生活化元素,并运用学生感兴趣的方法进行授课,比如,在“男生和女生”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往被动型的教学方式,让班级中男生和女生通过五年的朝夕相处,写出彼此的優缺点、性格爱好、在日常生活及学习中发生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情等,学生写完之后要上交给老师,然后进行“我读你猜”的互动游戏,教师读出卡片上的内容,让学生猜名字,游戏结束后,教师再带领学生继续学习剩下的内容。 其次,实现生活教学。教师在开展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将生活情境融入到课堂中,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其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例如,在“当灾害降临的时候”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入学习前起的提问环节,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自己所知道的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的破坏程度等。在正式授课时,教师可以将2008年汶川地震融入到教学中,借此来传授学生与地震有关的知识,如地震来临的前兆,地震发生时如何逃生等;在讲述洪水时,教师还可以将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事件融入其中,虽然这件事情距离学生很远,但是灾难却时刻威胁着我们,教师要以此为背景,讲述洪水来临时的自救和预防等内容。

(三)运用合作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合作学习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其自主学习的有效有段。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合作学习的运用与实施,根据班级中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划分学习小组,并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研究,有助于加深学生学习印象,使其熟练掌握所学内容,促使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提高。例如,在“到周边去看看”学习中,教师可以运用合作学习进行授课,在为学生讲解我国周边的邻居后,为小组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让每个小组分别对蒙古国、泰国、印度、新加坡以及巴基斯坦等国家的地理位置、国名含义、信仰等进行讨论和研究,并在讨论结束后,用独特的方式呈现给教师和其他小组成员。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还能够培养其合作意识与团结协作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下实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改革创新,不仅使该课程迈向了新的领域,还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真正实现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核心素养的形成,为其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叶柳欢.试论影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因素和有效解决方案[J].学周刊,2017,26(10):155-156.

[2] 郑德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J].新课程学习,2016,31(06):203-204.

[3] 康金坤.探索新时期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新思路[J].读与写,2018,15(11):336-338.

猜你喜欢

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新思路
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
探究新媒体时代视觉传达设计新思路
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新思路
浅谈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学
小学六年级数学高效课堂构建对策分析
如何提高小学六年级英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美育渗透途径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