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风民俗

2019-07-25刘为民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19年23期
关键词:婆娘娘家男孩子

刘为民

看麦熟

肥沃的关中平原,从头年冬到次年春,田野上十有八九都铺着日渐加厚的小麦的绿毡。而到了清明节呢,农谚说:“清明麦子埋老鸹。”于是,田野处处是厚可盈尺的绿绒被。“清明时节雨纷纷”,一块又一块的绿绒被儿,绿光闪烁,好不喜人。从此小麦就可着劲儿长了,那绿绒被便膨起来,膨起来,一天一个样子,直至像隆起的海浪碧波,涛声震响。忽然有那么一天,麦梢儿迎风摇摆,一浪推着一浪,有了金子一样的颜色。麦梢儿的变化是一种信号,它触动了每一个庄稼人的心,而跳得最快、最欢、最美的,却是婆娘们的心。

婆娘,关中农村特有的称谓,把自己的一颗心分成了两半——一半在婆家,一半在娘家。婆娘负重最多,爱最多,最具人性美,最有人情味。

這不,看见麦梢儿黄了,她们立即想到了娘,想到了娘家的麦田,都准备着看望辛苦了大半年的爹娘和兄嫂弟妹,同时分享娘家麦子即将成熟的欢乐。于是,她们都忙碌起来了:蒸馍馍,烙锅盔,采拔菜蔬……丈夫、公婆都理解她们,由着她们的心性。咱关中俗话说“麦梢黄,女看娘”呀!辈辈沿袭。她们小曲悄唱,加紧了手中的活儿。手疾脚快地找篮篮,装礼物,梳洗打扮——家家屋中都是这样。她们恨不得转眼间就能扑到亲娘的怀里。

于是,麦黄天,人们都惊叹关中路,广漠的田野上,到处闪耀着看麦熟的婆娘的身影。她们的肌肤有的粉红,有的微黑,有的如春萝卜般的细嫩,有的如秋白菜般的健康,真是摇曳多姿,风情万种。于是,这麦黄天,田野是大片大片的黄的色块,她们是红的绿的花的荡漾的曲线。色块有了曲线喜悦的旋律,曲线有了色块成熟的神韵,而这一切被馨香浸透。

天那么蓝,那么纯,布满麦田的大地显得更黄了。大地焕发出我们民族的原色,它那么丰盈,那么辉煌。婆娘们就走在那原色之中。丰收在望,庄稼人被它所燃烧,田野上便此起彼伏地飘荡着吼唱的秦腔。在那原色中,婆娘们踏着秦腔的节拍:“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这是来自《诗经》的声音。婆娘们虽然不懂得《诗经》,但这声音,早就存于她们的心坎了。

奔着爹,她们在走。奔着娘,她们在走。她们粘着轻尘的布鞋、皮鞋、胶鞋,踩下急切的脚印,千姿百态,南来北往地撒布在旷野,一如总也开不败的夏的花朵。

一片胜似一片的麦子,常常逗引得她们停下脚来。她们被关中大丰收的景象撩拨得晕晕乎乎,竟至忘了此刻身在何处,以为自己嗅到的已是娘家麦子的芳香,等恍然大悟——这哪是娘家的麦地呢,便独个儿笑了起来,如歌似的灿烂。但绝不吝惜泼出去的情意,娘家爹和丈夫不都常说么,人不能太自私了,天下农民是一家。是的,也应该为别人欢喜欢喜。何况,娘家土地好,人又勤,麦子一定不会比这儿差,也应该提前为之开怀一乐了。

满怀的麦香,满心的快活,满鬓角的汗珠,满眼睫的光。她们的身姿是大小雁塔上的风铃。正干农活的男人们都知道她们是干什么去的,都为她们而感到自豪和充实。婆娘们喜滋滋地迈开脚步。现在,娘正在做什么呢?是不是早站在村口的老椿树下等我了?爹又在做着什么?一定是风风火火地联系收割机去了,但他这两天会早早地赶回家的。爹娘都上了年纪了,女儿多么想多住上几天,好给他们凑一把力,把麦子颗粒不剩地收到囤子里头。这期间一定要尽量多帮爹娘干一些事情,比如缝缝补补呀,比如领着患老年病的爷爷上医院诊治呀。可是,爹又会厉声吼叫:“哪有这种情理?”娘也会柔声相劝:“听你爹的话,回去吧。麦忙天,谁家不是等着人手用哩?”而她们自己也放心不下婆家的事啊!婆娘,婆娘,婆娘的心里有多少牵挂啊!

(作者刘成章,选自《安塞腰鼓》,有删节)

含英咀华

作者以饱含情感的笔触描绘了关中婆娘看麦熟的情景,宛如一幅生动鲜活的风俗画,朴实、欢快,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婆娘们行走于广漠的田野上,喜看麦熟千重浪,她们是质朴善良的,为别人的丰收而喜悦;她们是勤劳孝顺的,为娘家的父母和收成挂怀;她们又是善解人意、任劳任怨的,牵挂婆家的农忙。这些平凡而伟大的婆娘们身上凝聚着中华传统美德,在通情达理的丈夫公婆、温和善良的娘、快人快语的爹的映衬下散发着人性之光,与黄金般的麦田交相辉映。

在月光下砌座小塔

在月光下砌座小塔,砌一座小小的塔来迎接那圆圆的中秋月。

童年时,我对于每一个佳节,都会预先以好几天欢乐、兴奋的心情,来等待那个节日的来临。最特别的是中秋节,我除了以一颗跃动的心在等待外,还有所行动。我费了不少力气,去寻找砖块和瓦片,然后很小心地用这些材料,在我家门口的广场上,砌一座与我差不多同等高度的小塔。在当年小孩的眼里,这座塔很高,很大。

小塔往往在中秋前三天就砌成了。塔尖遥遥望着碧空,在期待着天上的月亮快点变得更大,更圆。

中秋节砌小塔这个风俗习惯,我不知起于何时,也不知这个习惯的流行面有多广,但是在我的故乡潮汕一带,却是早就有了,而且十分普遍。

砌小塔本来多是由男孩子来带头,女孩子一般只是在一旁帮助。而我的童年,不单很戏剧化,同时也有点男性化,我不甘向男孩子们示弱,于是,我独自砌我的塔。人小塔小,但也玲珑通透,俨然像一座真塔。中秋晚上,孩子们愉快地拿着木柴、干草,由小塔的塔门放进塔里的中央,然后点上火,烧起塔来。

熊熊的火光从砖块与砖块中的间隙冒出来,有时我又抓了一把一把的盐,向红彤彤的小塔撒去。噼啪作响的声音从塔里传出,跟着便升起阵阵青蓝色的火焰。烧得通红的瓦片,使小塔显得更加明亮,更加美丽了。我鼓着掌在塔前雀跃、蹦跳,两条辫子轻轻地在我的肩上左右摇晃。

愉快的时间随着月亮西沉而逝,小塔也寂静暗淡下去。

中秋节过后的两三天,我跟别的孩子一样,怅然地拆去了小塔。自己砌成的小塔自己拆!难免心有不甘,但总存有一个希望——明年的中秋节,我再重新砌一座小塔。

有一次,我的小塔提前被人毁去了!不知道是哪一个男孩子恶作剧,他拿了几个大鞭炮,丢进我的小塔里,“澎!嘭!嘭!”几声震耳的鞭炮声响起,过后,接着便哗哩哗啦地……啊!我的小塔!我的小塔的大部分骤然倒塌下来了。我噙着满眶眼泪,塔碎了,我的心也碎了!我怨恨那个毁掉我的小塔的男孩子。

但是,我没有哭出声,也没有骂出声来,我只痛在心里。一个小女孩自己辛辛苦苦砌成的小塔,竟也有人忍心一扬手就把它毁了!

童年的时光过去了。我踏上了迂回曲折、阴霾四布的人生旅途。幸福、快乐,对我是何等陌生!我在“秋月春风等闲度”中过着一段漫长的岁月!在那段时间里,我怕看到天上的明月,怕它给我带来内心的激荡,尤其是“一年明月今宵多”的中秋月。

天上月圆,而我心中却有几许残缺!我怕见月圆,一见月圆便会勾起很多悲痛的往事……

虽然目前我的心境已经好些了,但对于中秋月,我还是不敢多看……

至于儿时在故乡的中秋月下砌成的小塔被毁的往事,如今回忆起来,倒觉得很有趣。对那个抛掷鞭炮,故意毁掉我的小塔的小男孩,我一点也不记恨。

我想,假如有一天我有机会再见到那个男孩(如今该是个中年汉子了吧),我们可能会有很多话好谈。我倒想问问他:“如果我再砌一座属于我的小塔,你还会把它毁掉吗?”

(作者梦莉,选自《在月光下砌座小塔》)

含英咀华

童年时,中秋节前在月光下砌的小塔在作者心中是美的代表、成长的象征,她对佳节的期盼、对小塔的经营,都使这座小塔显得十分珍贵。特别是拿着木柴、干草,由小塔的塔门放进塔里点火的场面,绘声绘色,童趣盎然。可以想见,当小塔被毁了以后,作者对毁塔的小男孩的怨恨程度。但是这件小事放在作者“迂回曲折、阴霾四布的人生旅途”来回忆、思考,便释怀了。

猜你喜欢

婆娘娘家男孩子
盖碗肉
娘家欠你的,别到婆家来讨要
男孩子
鱼塘儿
韩国:娘家出力婆家受益
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你好,男孩子
串坟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