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孔子的大同与小康社会

2019-07-25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19年21期
关键词:礼记小康君子

《礼记·礼运》中,孔子不仅提到了“大同”,而且还提到了“小康”。原文如下: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着其义,以考其信,着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小康”是仅次于“大同”的理想社会模式,指的是人民富裕安康的社会局面。

孔子认为,“大同”是曾经存在的社会,它存在于三代圣王尧、舜、禹时期。孔子认为,这是一个十分理想的社会状态,“大同”的“同”,郑玄注《礼记·礼运》曰:“同,犹和也,平也。”郑玄以“和”“平”释“同”非常正确,“大同”社会正是人类之间“和”的理想状态。

孔子还说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此处的“同”是同质事物的绝对同一,与“和”有别,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同”与“和”的矛盾,它只是说明“同”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和”而已。

孔子的大同思想,追求的不是局部的和谐,而是整个社会的和谐。在这样的社会里,“圣道”大行,天下为公,社会管理者唯贤是举,选才任能;人与人之间和平相处,互相扶持;彼此没有争斗,各尽其力;社会上每一个人的生活都能得到保障,而且物尽其用,人人各尽所能,盗贼不作,夜不闭戶。很显然,没有“和”,就没有这一切,人与人之间就不能相互扶持,就没有人人各得其所,就没有社会风气的井然有序。可以说,人人都希望生活在这样的和谐社会里。

“大同”是孔子的最高理想,但是,一时尚难达到。所以,孔子的现实目标是“小康”,进而达到“大同”。

猜你喜欢

礼记小康君子
《礼记》在经学史上的地位变迁及其当代价值
半途而废
君子无所争
“闻善以相告也,见善以相示也。”
国风·卫风·淇奥
小康微博互动
贵州28个县(市、区)同步小康创建达标
有君子之道四焉
孔夫子关于“君子”究竟说了些什么
豌豆小姐和树洞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