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辨析一词多义

2019-07-25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19年21期
关键词:副词古诗文语境

古诗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在阅读古诗文时,如何正确辨析其中的词义呢?具体有以下几种方法:

1.语境分析法

虽然一个词有多种解释,但上下文的语境是固定的,我们可以通过语境来判断词语的意思,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例如《桃花源记》中“寻向所至”和“未果,寻病终”,“寻”有“寻找”和“不久”两个意思。从上下文语境可知,武陵人和太守说了桃花源的奇遇之后,太守派人随武陵人去寻找,故“寻向所至”的“寻”应解释为“寻找”;南阳的刘子骥也听说了桃花源的故事,他也去寻找,但没有找到,所以“寻病终”的“寻”再解释为“寻找”就不符合语境了,应解释为“不久”,与“病终”连贯,且能给全文一个完整的结尾。

2.联想推断法

我们要善于根据句子的结构,回忆之前学过的类似的句子,再结合语境,举一反三,得出答案。例如《陋室铭》中“何陋之有”,“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读到“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时,我们就可以很快地推断出这里的“之”也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3.巧用邻字法

在古诗文中,很多时候有的词语是偏义副词或者同义副词,那我们就可以借助邻字来得出答案。例如《大道之行也》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单就“与”字,很难准确解释其意思,但因为“选贤”和“与能”是并列句式,故“与”在这里和“选”意思相近,这样就很容易推断出“推举”的意思了。

即学即练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回答问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說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告子下》

【乙】世言晋王①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吾有三遗恨,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②以一少牢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矣!及仇雠④已灭,天下已定,则专宠伶官,沉溺声色,朝政皆废。终至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不知所归,何其衰也!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新五代史·伶官传》

【注释】①晋王:即李克用,因帮助唐朝镇压黄巢起义有功封为晋王。后面“庄宗”为其子,称帝后沉溺声色,终被伶官叛乱所杀。②从事:一般属官。③少牢:古代祭祀用牲畜,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④仇雠(chóu):仇敌。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必先苦其心志/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沉溺声色

C.及凯旋而纳之/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D.世言晋王之将终也/终至一夫夜呼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译文: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译文:

猜你喜欢

副词古诗文语境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语境与语境教学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短句—副词+谓语
强化古诗文教学中的“素读”
何处觅诗意 添翼其自飞
跟踪导练(三)2
副词和副词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