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齐《冯娑罗墓志》用典探析

2019-07-25邵秀梅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墓志典故师傅

邵秀梅, 何 山

(西南大学 汉语言文献研究所, 重庆 400715)

“典故”一语由来已久,最早见于《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1]1440墓志文多为赞颂性话语,因而时常运用典故以增强语言庄重典雅的表达效果,故用典是古代墓志文重要的语言特征。北齐《冯娑罗墓志》多处用典,其方式各不相同,主要包括割裂造词、直接截取造词、意合造词。如“絺绤”,即“为絺为绤”的割裂;“聿修”为“聿修厥德”之割裂,是割取性质不同的语素“聿”“修”组合而成的,其表义具有关涉原典语义的映射功能;“尊敬师傅”则为直接截取;“延葛”为“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的意合,从藤蔓柔长的角度入手,选取其蔓延到山谷这一形态,产生典故语“葛延”,喻指女性容貌之美。正确解读这些典故语,不仅有利于深入理解传世典籍和出土墓志文献,而且能为中古词汇及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提供参考。

一、絺绤

志文:职是女工,固已闲于絺绤。

絺绤,即“为絺为绤”的缩略,见于《诗经·周南·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2]276毛传:“覃,延也,葛所以为絺绤,女功之事烦辱者施移也。”孔疏:“故后妃于是刈取之,于是濩煮之,煮治已讫,后妃乃缉绩之为絺为绤,言后妃整治此葛以为絺绤之时,志无厌倦,是后妃之性专贞也。”根据行文表意的需要,志文撰者直接截取其中的名物词“絺”和“绤”并语素化,构成典故语“絺绤”,其表达形式实现了由经典之文句到双音名物词的跨结构转变。絺,《说文·糸部》:“絺,细葛也。从糸希声。”絺的本义为细葛布,文献中常与表示衣服布料及其颜色的词语连用,构成“n+n”式名词性并列结构。如《史记·五帝本纪》:“尧乃赐舜絺衣与琴,为筑仓廪,予牛羊。”[3]40其“絺衣”为细葛布衣。《采葛妇歌》:“令我采葛以作丝,女工织兮不敢迟,弱于罗兮轻霏霏,号絺素兮将献之。”[4]18其“絺素”表示细白葛布。《周礼·地官·泉府》:“凡民之贷者,与其有司辨而授之,以国服为之息。”[2]738郑玄注引汉郑司农曰:“假令其国出丝絮,则以丝絮偿,其国出絺葛,则以絺葛偿。”郑注中的“絺葛”表示葛布。《旧唐书·文苑传上·杨炯》:“制絺冕以祭社稷也。”[5]5002其“絺冕”表示古代贵族用的有绣饰的礼帽。《说文·糸部》:“绤,粗葛也。从糸谷声。”绤的本义为粗葛布。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絺,细葛也。葛者,絺绤艸也。其缉绩之一如麻枲。其所成之布,细者曰絺,粗者曰绤,盖艸有不同。如今之葛布有黄艸葛,其粗者也。”由此可知,“絺”“绤”均包含[+葛布]这样的核心义素,其区别在于前者附加义素[+细/精][-粗],后者附加义素[-细/精][+粗]。两者组合在一起,凸显其葛布义,其所表精、粗等区别性特征则成为隐性义素。西周时期两者便已经连用,后引申为葛服。《周礼·地官·掌葛》:“掌葛掌以时征絺绤之材于山农。”[2]748晋陶渊明《自祭文》:“自余为人,逢运之贫;箪瓢屡罄,絺绤冬陈。”[6]237志文撰者可能据此从“为絺为绤”句中截取出“絺绤”这一典故语词。

“为絺为绤”意指收割葛藤后,经水煮而成丝麻,后纺织为粗细的葛布,并做成衣服。“服之无斁”表示衣服穿在身上并不觉得厌烦,身穿粗糙的葛布而不觉厌烦是节俭的体现。志铭“职是女工,固已闲于絺绤”即引用此典故,意指志主对于采葛、织布、制衣这些女工之事,已经非常娴熟,借此来赞美志主冯妃为人节俭,不追求华丽。碑志文常见用例,如北魏永平三年《李庆容墓志》:“絺绤在室,苹藻言归。”[7]4册151北魏建义元年《穆彦妻元洛神墓志》:“絺绤是务,织组唯工。”[7]6册152

二、尊敬师傅

志文:加以尊敬师傅,听从阿保。

尊敬师傅,见于《诗经·周南·葛覃》毛诗序:“躬俭节用,服澣濯之衣,尊敬师傅,则可以归安父母,化天下以妇道也。”孔疏:“尊敬师傅在家本有此性,出嫁脩而不改,妇礼无愆。”[2]276志文撰者直接截取其中的事件要素“尊敬”和名称要素“师傅”,用以说明冯妃出嫁前在家行为有礼。其他墓志亦有用例,如东魏武定二年《元湛妃王令媛墓志》:“尊敬师傅,鉴诫啚史,进退合轨,折旋成则。”[7]7册376传世文献如《贞观政要》有关于“尊敬师傅”的章节。

多音节词语“尊敬师傅”虽表意清楚,但受汉语词汇双音化影响及文体韵律特征的制约,其渐渐为双音节词“尊师”所替代。《礼记·学记》:“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2]1524《汉书·萧望之传》:“国之将兴,尊师而重傅。”[8]3287《吕氏春秋》第四卷《孟夏纪》:“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9]72北魏正始二年《冯神育造像碑》:“尊师崇业,诸邑七世以来,生缘眷属,住居常乐,恒在愿之从心,常兴善缘。”[10]61

此篇碑文中,“师傅”与下句的“阿保”相对,意为古时负责辅导、保育贵族子女的老年妇人。“师傅”的意义从古到今发生了较大变化:古代“师傅”指称范围广,太师、太傅、僧道、衙门中吏役或有专门技艺的工匠皆可称师傅,且使用频率较高。如《史记·儒林列传》:“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3]3786词义发展到现在,“师傅”多用于对他人的一种尊称,经常出现于特定的场合,如京剧、武术等传统曲艺界,其使用的频率也大大降低,且很多情况下被“老师”所替代。

三、聿脩

志文:五体聿脩,四德爰备,用能具兹百两。

其他墓志亦有“聿脩(修)”的用例。东魏兴和三年《祖子硕妻元阿耶墓志》:“允兹四德,聿脩百行。”[7]7册267东魏武定五年《元澄妃冯令华墓志》:“四行聿脩,五礼闲习。”[7]8册67北魏孝昌二年《尹祥墓志》:“考虎,昌国令,聿修丕迹,堂结弥彩。”[7]6册22北魏孝昌二年《崔鸿墓志》:“梁郡聿修,享鲜攸状。”[7]6册30传世文献亦有用例,《文选》:“聿脩祖宗之志,思辑战国之苦。”[11]085《北史·周纪下·宣帝》:“朕以眇身,祗承宝运,虽庶几聿修之志,敢忘燕翼之心。”[12]375

四、百两

志文:五体聿脩,四德爰备,用能具兹百两。

百两,即“百辆”,《正字通·车部》:“‘辆’通作两。”百两”见于《诗经·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2]283毛传:“百两,百乘也,诸侯之子嫁于诸侯,送御皆百乘。”郑笺:“其往嫁也,家人送之,良人迎之,车皆百乘,象有百官之盛。”“百两”的意思经历了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百两,即百辆车。古时车凡两轮,故以两计数,特指结婚时所用的车辆,亦泛言车辆多;后借指出嫁,如唐周遇《霍夫人墓志》:“遂适彭城公,百两之后,一与之齐,严奉舅姑,敬恭戚族。”[13]313其他墓志亦有用例,北魏熙平二年《元新成妃李氏墓志》:“于是鸤鸠延娉,玉帛盈门,就百两之盛仪,居层樔以作配。”[7]4册364北魏正光五年《元悦妃冯季华墓志》:“六笳颎颎,百两攸攸。”[7]5册297传世文献亦有用例,唐杨巨源《和吕舍人喜张员外自北番回至境上先寄》:“百两开戎垒,千蹄入御栏。”[14]2015唐张光朝《天门街西观荣王聘妃》诗:“三周初展义,百两遂言归。”[14]3141

同样表达车辆意义的典故语还有“车两”“车乘”。在中古及其以前,古人常用“车两”,应是“车一两(量)”的省略式用法[15]。《管子·乘马》:“白徒三十人奉车两,器制也。”《墨子·备穴第六十二》:“塞穴门,以车两走为蒀。”到东汉时期,“两”开始写作“辆”,如《汉书·赵充国传》:“卤马牛羊十万余头,车四千余辆。”《汉书·匡张孔马传》:“车万余辆,道路皆举音以过丧。”但此后很长一段时间,“车两”始终作为主要的用例,“车辆”居于次要的位置[18]。此外,表示同样意义的“车乘”也经常在古文献中出现。“车乘”出自《左传·庄公二十二年》:“《诗经》曰:‘翘翘车乘,招我以弓。岂不欲往?畏我友朋。’杨伯峻注:“此逸诗……引者之意盖以车乘指齐桓公。”《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戒尔车乘,敬尔君事,诘朝相见。”宋元时期“车辆”完全取代“车两”,出现“车乘”“车辆”并列使用的局面。明清以后,“车乘”的使用频率急剧下降,在竞争中逐渐让位于“车辆”,到现代汉语就只使用“车辆”一词了[15]。《水浒传》第三十四回:“众小喽啰一发向前,拿了刘高,抢了囚车,打开车辆。”[16]278《元史·百官志六》:“器物局,秩从五品。掌……账房车辆,金宝器物。”[17]2279

五、居诸

志文:居诸易久,陵谷难常。

六、延葛

志文:延葛著美,居巢表德。

延葛,即“葛延”,因与下句“居巢”对举而倒,见于《诗经·周南·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2]276毛传:“兴也,覃,延也。葛所以为絺绤,女功之事烦辱者。施,移也。中谷,谷中也。萋萋,茂盛貌。”郑笺:“葛者妇人之所有事也,此因葛之性以兴与焉,兴者葛延蔓于谷中,喻女在父母之家,形体浸浸,日长大也。叶萋萋然,喻其容色美盛也。”“葛之覃兮,施于中谷”表达葛藤柔长,蔓延到山谷中。《说文·部》:“延,长行也。从,丿声。”段玉裁注:“本义训长行,引申则专训长。”《说文·艸部》:“葛,絺绤艸也。”《易·困》:“困于葛、藟。”[2]59孔疏:“葛、藟,引蔓缠绕之草。”由此可知,葛本义为一种植物名。文献中,“延”表“长行”这一义项的词语很多,通常与动词组合成词,构成“v+v”的联动结构,如《西京杂记》卷二:“其诸宫观相连,延亘数十里。”[18]121其“延亘”表示绵延伸展。《文选·卷第三十七》:“臣不胜屏营延仰,谨表以闻。”[19]298其“延仰”表示引颈仰望。上述志文所引“葛延”为“n+v”形式的主谓结构,志文撰者巧妙运用典故生成和表义机制,即通过对事件进行意合,从藤蔓柔长的角度入手,选取其蔓延到山谷这一意象,构成典故语“葛延”。志铭用此典故,赞扬志主长得美丽,名声传扬。传世文献亦有用例,如西晋曹摅《赠韩德真诗》:“赫赫显族,冠盖峩峩。葛延王室,蔹蔓帝家。”[20]750

七、居巢

志文:延葛著美,居巢表德。

居巢,见于《诗经·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2]283毛诗序:“《鹊巢》,夫人之德也。国君积行累功,以致爵位,夫人起家而居有之,德如鸤鸠,乃可以配焉。”郑笺:“鹊之作巢,冬至架之,至春乃成。犹国君积行累功,故以兴焉。兴者,鸤鸠因鹊成巢而居有之,而有均壹之德。犹国君夫人来嫁,居君子之室,德亦然。”“居”的本义为蹲,与前文“居诸”中的“居”不同的是,这里的“居”表示的不是虚词义,而是实词引申义“居住”。《易·系辞下》:“上古穴居而野处。”[2]87《吕氏春秋·离俗》:“仁者居之。”[9]248“居”表“居住”,后可加名词,表示所处的状态或居住的地方,构成“v+n”的述宾结构,如表示处于卑微地位的“居卑”,《孟子·万章下》:“辞尊居卑,辞富居贫。”[2]2744表示位置处于正中的“居中”,《周礼·春官·冢人》:“先王之葬居中,以昭穆为左右。”[2]786《说文·巢部》:“巢,鸟在木上曰巢,在穴曰窠。”《易·旅》:“鸟焚其巢。”[2]068“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巢”即表本义。两句志文意指妇女有美德,可以配诸侯。志文此处化用其典,意在赞美志主崇高的德行。

猜你喜欢

墓志典故师傅
师傅开快点儿/你笑起来真好看
悬壶济世典故的由来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辽耶律公迪墓志考
南阳出土两方唐代墓志
只会一种
只会一种
闻鸡起舞
赋与唐代墓志
那些年,我们写作文用烂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