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庞茂琨“图像叙事”看艺术在当代语境下的生存方式

2019-07-25何秋言

长沙大学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语境艺术家绘画

何秋言

(蚌埠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当下社会的艺术形式更像是一种“翻译”,不同的艺术家凭借不同的艺术形式将思想观念通过他们掌握的一种媒介,以典型的或者说是更时髦、更大众化的方式翻译给观者。使得不同性格不同经历的观者接收着不同的艺术方式。如此一来,艺术更大范围的变革势在必行,当然这种变革源于当代的生存语境。艺术家陈丹青曾大胆提出:用笔画画的方式早该淘汰了。这激起不少从事架上绘画的艺术家的反对。庞茂琨就认为类似动漫和影像作品与绘画一样都有着不同的审美受众,其触动人的方式和传达出的感受也完全是不同的。不得不承认,今天的人们已经不可能再会用固有的观念看待某种人或者事物了,比方说处于一种原始的封闭状态的一个村落,在现代人眼中已经不会再简单地看待这种落后了,而是赋予了另外的意思和另外的感觉。这是一种释放之后的重新发现。这或许能够更好地解释作为技法出现的艺术形式在当下的艺术市场还富有着如此生命力的原因。事实上叫嚣着观念就是一切的,多少带有一些虚张声势的意味。任何一种技法的产生背后都有观念支撑,但是如果没有技法这种载体,观念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那么如何导引绘画创作走向更为现代化、更浮华、更光怪陆离的艺术市场呢?

一 建立绘画创作的“图像叙事”艺术语言的新空间

要持续了几百年的油画形式消失似乎不太可能,但是它的屡遭质疑或许是你我有目共睹的。从十九世纪开始艺术家们就不断地强调艺术的自我性而不断标新立异,这不得不说就已经代表着架上绘画开始走向下坡。当代艺术语境最典型的特征就是进入了图像化时代,利用当代绘画语言作为表意系统的叙事表达,我们可以称之为“图像叙事”。图像叙事已经成为一种等同于视觉文化的现代艺术表征[1]。因此当代的绘画语境也不可避免地在多元发展的图像时代发生转化。

(一)庞茂琨艺术语言古典主义的表现方式

庞茂琨一直以来迷恋的是古典主义的表现方式,他的成名作《苹果熟了》是有精心构思和锤炼的迹象的。《苹果熟了》是一件各种主义相结合的作品,它有象征主义的印记,也是乡土绘画的题材,在精神气质上杂糅了古典主义的优美和典雅。他自己这样描述创作过程:“彝人生活在这片边远的高原上,就像种子在土里发芽、开花、结果,世代繁衍,奇特的氛围,像朦胧的睡意一样依附在人们身上,你可以从那些富于个性的脸庞轮廓、器皿、图案、衣褶的走向上抚摸出沉睡的思想和原初的法则,沉静的坐姿是他们最吸引我的地方,仿佛要在这种石头一样的沉静里保持宇宙的庄严与肃穆,可以说他们在这种沉静里比我们更加质朴地理解宇宙与生活。”[2]他作品中的色彩,单纯而宁静,和作品呈现出的哲学意味与古典主义一脉相承(见图1)。庞茂琨崇尚古典主义创作法则,那种崇高的静穆在他的作品中一直被遵从着,并衍生出独特的视觉效果。这种绘画理念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其实就被西方现代流派冲击得摇摇欲坠。当时中国画坛上刮起了一阵新潮的追求个性的艺术风,各种艺术运动迭起。而庞茂琨却稳稳地坚持着自己的绘画方式:“绘画不能成为观念的附庸。”也就是在此时,他的硕士毕业作品《捻》《扬》似乎与当时的前卫艺术格格不入。“《扬》和《捻》表明庞茂琨的艺术语言向纯粹和精致的方向发展。画家赋予人物动态以某种古典的动势,比起以前作品来,这动势更为考究,更有节奏感。”因此,邵大箴认为,庞茂琨的艺术语言是古典的,近乎“拉斐尔前派的古典,而包含的精神却是现代的[3]。“85思潮”前后,知青和伤痕题材横行,很多艺术家将目光转向少数民族题材,这不仅仅是对外部表象的再现,而是画家借用异域文化捕捉肃穆和庄严的心理状态,古典气质中流露出现实主义的韵味。异域的距离感赋予了更多的感染力,艺术家借助这些来呼吁观众关注现实,反思生活。这种图像处理也是较早涉及绘画在图像上的强化处理。

图1 苹果熟了 150×100 布面油画 1983年

(二)视觉时代的绘画新空间表达

在视觉时代的今天,一种快节奏的、时尚的,更加通俗化的感官刺激将艺术对物象的本体研究和文化语境上的关注挤入了边缘地带。艺术也开始成为一种消费对象,沦入市场游戏之中。艺术行进至20世纪的先锋性和现实批判性在不断运作的商业艺术中沦为泡沫,原因是艺术的崇高的静穆,对理想的终极关怀和文化语境下的哲学观念在消费时代下沦为疲乏的叙事图像[4]。这是艺术从精英走向大众时代被消解的模式之一,也可以解释为特定时代里艺术所面临的重大变革的契机。艺术创作如何面对当下的时代语境并长久地生存下去,是每一个当代艺术家所要解决的问题。

(三)传统艺术在当代语境中的异变形式

庞茂琨的作品有种近似冷漠的凝视,远远地冷冷地观望每一阶段掀起的艺术新潮,这在豁然开放和突变的时代中显示了他独特的“自信”的力量。庞茂琨致力的是古典的油画语言在当代的社会和文化语境中的异变的形式。他带来的绘画变革是隐藏而有力的。这种实验性的绘画变革源于上世纪90年代,从“蜕变系列”“巧合系列”等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企图对自己的绘画进行重组(见图2、3)。鲁虹认为庞茂琨其实是在表达他个人对生存体验的理解、想象与升华,将看似司空见惯的现象进行超现实的处理,得到一种陌生化的效果,作品中突兀的色彩和异化处理更加促使观者思考。与当年毕加索说把鼻子画歪了,归根到底,是想迫使人们去注意鼻子,两者效果异曲同工。面对艺术与商业市场间的逐渐渗透,消费与都市文化成为大众的主要元素,庞茂琨看到最终市场的力量是强大的,它无形之中主导艺术和艺术家的创造行为,让艺术不断地调整姿态,以适应消费者[5]。

图2 邂逅之一 220×100 布面油画 2010年

图3 绽放之一 150×150 布面油画 2010年

今天看来,艺术反映现实生活无可厚非地被推为一剂通用良药。庞茂琨作品中的变化可以很明显地看到这一点。他放弃了古典主义的基本原则,大胆地转向了甚至背离了这种绘画形式,其中离不开的就是我们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生活。

二 庞茂琨“图像叙事”中异化的常态生活场景引发的思考

当代人们越来越关注真实的生活体验,不再满足艺术“成教化,助人伦”的功能,这是人们自身生存状态提高的一种表现。因此艺术家解构生活,重组艺术语言来适应当下的消费时代。孰不见日常生活中新词备出。艺术家的作品也逐渐变得特异、乖张。艺术就是这样适应潮流,也引导潮流。

(一)被“异化”的常态生活场景

在庞茂琨的艺术展现场,布景被染成了蓝绿色调,这在以往艺术展上是罕见的,原本是为了衬托作品的色调,却让人不禁想到当前时尚的拼色元素。这种最初的感觉与消费时代的时尚不期而遇。作为中国当代写实绘画技法和表现古典精神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从唯美转向大众而被一些评论家称为“古典的忠实反叛者”。不得不让人更加监视艺术在当代语境下的生存方式的改变。庞茂琨新近展出的作品内容更加贴近我们今天的社会情境,这是他在生活体验之后,看到的一种超越现实的陌生感和奇异感,他自己也说过翻看曾经的老照片带给他一种崭新的触动:现实生活中的戏剧感甚至比刻意的编排更加生动,这种数年之后的再回首,突然发现被照片凝固的原本平淡的生活,竟有一种戏剧化的荒诞感。于是他尝试着重新整合并进行色彩上的夸张处理,从而带来了另类的、符号性的感受。

(二)“挪用”和“戏拟”的现实主义图像表现

从“浮世·游观”艺术展的作品可以看出庞茂琨在个人观念上的转变,从《苹果熟了》到《幸福多米诺》是在现实主义道路上的一次质的转变。沿用了现实的图像,却是图像化的现实,与当下公共传媒网络时代的“图像化语言”不谋而合。庞茂琨的艺术正式利用了这个强大的视觉语言系统,将现实生活注入其中。图像仅仅是一个载体,它承载了丰富的社会学含义,诸如消费、欲望、时尚等[6]。庞茂琨加入了戏剧化的舞台效果,观者欣赏作品的感受是既熟悉又陌生,这就是画家重新构造的符号编码,或者也可以理解为后现代主义的“挪用”和“戏拟”[7]。作品中的舞台化背景弱化了现实视角,真实的人物和虚拟的空间处于一个画面之中,造成的割裂感是非常强烈的,它指示我们解读到存在于世间的真实的假象,所造成的错位和冲突感传达到不同观众的意识形态领域就自然形成不同的图像叙事解读。

(三)与传统绘画技法的决裂

这种启发似乎在艺术史里可以找到样本,抽象主义代表康定斯基从一幅被自己倒置的作品中得到了启示[8],从而与传统的绘画技法决裂,开创了抽象主义。敏感的艺术家都是善于抓住瞬间消失的灵感。这种源于生活的情境性和绘画上的符号性创作的结合,在视觉上又是陌生的、迷茫的,甚至浮夸的。观者感受了这种既遥远又现实,既熟悉又陌生,既戏虐又悲情的矛盾心境。或许这种表达方式比现实主义的绘画更让人们深刻地体味到生活带给我们的五味杂陈。画面平和安详的背后是深刻的赤裸裸的感受,这正是艺术带来的力量(见图4、5、6)。

图4 幸福多米诺 160×280 布面油画

图5 墨尔本幻游记 180×280 布面油画 2013年

图6 沙滩椅上的脑空白 180×280 布面油画

艺术史早已经告诉我们,艺术从来都是在怀疑和追问中展开的,庞茂琨一定意识到了绘画语言的局限性。绘画在今天处在一个复杂多变的危局中,也许只有打破绘画的边界,才能让绘画获得“抗体”和自由[9]。

三 “图像叙事”在当代艺术语境博弈中的生存方式

(一)当代新元素融入图像叙事

纵观艺术史,每一种流派和新的形式的出现都带有强烈的当代色彩,现实的生活理念、生存方式,被敏感的艺术家拿来作为一种崭新的元素融入到作品中,通过艺术品的放大性和典型性的特点狠狠地重击着观者的思维逻辑。庞茂琨在他的展览开幕式中这样说道:“希望通过这些作品能够让我们大家共同来面对今天的生存现实和思考我们的艺术与追求。”这种艺术在表达方式上的转移,杭春晓就认为没有被检讨过的概念和方法是不能称之为当代的。我们在这种形式下可以任其发挥我们的思想去解构、去剥离各种当下存在的艺术方式。

(二)轻松减压的艺术语境

当然不能说所有以崭新视觉刺激出现的作品都能触及观者的心灵。当下消费时代已经成为中国当前时代发展的代名词,艺术上以视觉感受作为最主要的表达方式,人们不再看中沉重的、使命感的语言,而青睐一种轻松的、游戏的心态去消解生活带来的种种压力。艺术作品以百样姿态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广告、影像、装置、绘画等艺术形式不断刺激着人们的视觉神经。然而,那种浅表的、低俗的、翻新套用的艺术语言呈现出的只是空洞和索然无味,是断然不会长久的。

(三)艺术作品异度化的存在表现

今天艺术生存状态的博弈来源于现实主义与后现代接受方式之间,艺术家所要做的是通过绘画的方式,阐述自我观看角度。庞茂琨的转变是形式表达上和艺术观念上的,而他现实主义的本质并没有动摇,画家使用了个性化强烈的风格履行现实主义的创作。在消费时代的语境下,作品采用何种形式、风格、语言成了是否能迎浪而上的关键。现实主义以其非凡的图像叙事功能压倒了现代主义、波普、玩世、行为等艺术形式[10]。任何语言形式间的博弈都在于是否能符合时代的审美要求,作为当代的艺术形式光做表面文章是行不通的,深层次的对抗与冲突正是艺术作品生成的意义所在。

当代艺术必须要反映现实,并介入现实,在消费语境的场域中博得生存空间。绘画作为图像的载体之一,不可避免地要与当下的现实生活发生关系,尽管很多观众并不能真正了解图像存在的语境意义,但是它毕竟承载了人性的、物质的、网络的社会学信息。作品是与消费文化和都市生存紧密相连的,这就使绘画这个载体变得相当有意义[11]。因为图像的意义就是强化人们日常的视觉经验,所以艺术作品就是这种异质化的存在,尽管这是个人化的、微观的存在,但也恰好说明了图像叙述的现实主义在消费语境下创造了新的可能。

作为当今为数不多的古典主义风格的艺术家庞茂琨,作品风格的变化不仅仅表现在笔触上,更多是建立在观念上的,强调古典风格的视触感,通过空间、色彩建立一种新的观看方式:图像叙事。此种视觉感不再是真实的,而是一种当代语境下的认知方式。所以,艺术形式的转变并不影响艺术家展现精神能量,所折射出的哲学思考并不亚于传统绘画方式。当然这也是对艺术家本身的修养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通过不断的思考和追问才能为自己作品争得一席之地。

猜你喜欢

语境艺术家绘画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跟踪导练(三)2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话“径”说“园”——来自现象学语境中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