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长的园子 成长的儿童
——构建以儿童为本的园本自然资源库

2019-07-25江苏省张家港市东莱幼儿园

早期教育 2019年6期
关键词:广玉兰园子资源库

江苏省张家港市东莱幼儿园 钱 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文献中有这样一句话:“人在其自然环境中发现的各种成分,只要它能以任何方式为人类提供福利的都属于自然资源。”用最简单的话来说,自然资源就是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的总称。

随着课程游戏化的不断推进,自然资源已经成为儿童发展的有效媒介,如在游戏活动、集体活动、户外活动中我们都可以见到自然资源的踪迹。如何更有效地发挥自然资源的作用;如何在实现资源利用广度的同时,探究其利用的深度及系统性;作为课程主体的儿童,如何亲身参与资源收集、整理、运用……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尝试从本园出发,与幼儿共同建构园本的自然资源库,让他们在自然的行动和反思中获得经验,获得参与感、成长感,从而让园内的自然资源真正成为幼儿成长的有效生长点。

一、“园子”里有什么——师幼探索自然,有效集结资源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可有效促进幼儿发展。在东幼10000平方米的大园子里我们可以寻找到哪些自然资源?又该如何收集整理?

第一步:教师可以做什么?

以园内的植物为例,我们在构建植物资源库时,首先进行了拉网式搜索,通过划分三个区域,分年级组从资源名称、图片、简介、数量、发现地五个维度进行调查和记载。经过调查统计,除种植园地、自然角这些经常变化的植物外,全园共有固定植物花草39种,分布最多的树是香樟树,种植最多的花是杜鹃花。有这样一句话“课程在儿童的生活和行动里”,通过调查和记载,园内的植物可以成为幼儿探究世界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作为教师,建立园内的自然资源网,不断丰富自己对自然资源的知识储备,能做到心中有数,并在幼儿探究过程中给予支持与帮助。而除了植物,泥土、石头、掉落的树枝、各种昆虫、动物,都可以成为资源收集中的元素,成为园子里自然资源库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第二步:幼儿可以做什么?

幼儿是资源的最终服务对象,对于儿童来说,获得经验的过程是将已有经验与新经验之间进行链接的主动过程,必然蕴含着积极的反思,体现着幼儿的主体性。幼儿如何参与资源收集?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户外活动等一切时机,走一走,看一看,发现自然中的各种资源,鼓励他们捡拾落叶、树枝、果实,进一步探究。以这种看似无意实则有意的活动,激发他们对自然的兴趣。这是幼儿对自然资源收集的一个初体验。

另一方面,我们鼓励幼儿发现周围一切感兴趣的事物,并进行深入探究。如餐后散步时,幼儿在山坡拾到了广玉兰果实,根据已有经验,他们都认为这是松果。如何帮助幼儿获得正确经验?我们通过回忆关于松果的已有经验、网络搜集松果图片、收集松果实物等方式与广玉兰果实进行比较,让幼儿最终获得广玉兰果实的直接经验:形状与松果类似,都是塔形,外面包裹着硬的鳞片,鳞片是开裂的(学名蓇葖,类似于八角茴香),有的鳞片之间的缝中还有红色的种子。虽然这是单个资源的探究活动,但可以成为资源库中的基础信息。

为了实现资源的系统化,我们从基础信息向外拓展,让信息结构化。比如,由广玉兰果实进行拓展,让幼儿提出关于广玉兰果实的更多问题,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构建广玉兰树的资源信息卡。完善的广玉兰资源信息,成为资源库中的一个小分支,也使资源的利用开始走向深度。

从收集单一资源的基础信息,延伸到结构化信息,并成为资源系统中相对完整的一个分支。全园的自然资源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收集,可逐步实现自然资源库基础信息整理的全覆盖。

二、“园子”里的宝藏——关注儿童兴趣,构建资源系统

在确定建立自然资源库后,教师要认真思考其所蕴含的具体价值及利用它的有效途径和方式,从而建立园内资源的科学框架。

如在日常观察中,幼儿发现了校园中有落叶树与常绿树;有先开花后长叶子的树,也有先长叶子后开花的树;有的树有果实,有的树没有果实……不同的植物特性,引起了幼儿的关注。我们利用这个兴趣点,与幼儿共同寻找校园里不同特征的植物,并将它们归类整理。在整理的过程中,我们本着探究一种资源分类,完善一种资源信息,构建资源系统的原则。

如大一班整理的“结果实的树”资源信息。从树的名称、果实的形状、收获的季节、果肉的形态等内容进行归纳,形成校园中“结果实的树”的资源信息卡。

通过幼儿与家长、教师共同收集、整理,形成植物的不同分类卡,不断完善园内资源库的细化框架,让资源从广度收集到深度探究。这样的一个信息系统构建,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幼儿在长期的观察中,不断积累信息,将信息转化为自己的经验,并以资源信息卡的方式呈现。将幼儿的资源信息卡收集、投放到幼儿园的资源库中,可以让其他幼儿随时学习和了解。

三、“园子”里的活动——自然体验活动,资源有效利用

资源室是为教师更好地设计和实施课程提供资源支持的情报服务部门。资源的利用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幼儿通过眼睛的观察、双手的记录、心灵的感知,发现生命的历程,懂得尊重生命,尊重自然。为此,我们尝试开展幼儿的自然体验活动,通过在自然中与资源的互动,让其获得经验,得到发展。

1.记录——植物成长册感受生长变化。我们鼓励幼儿用各种方式记录观察过程。如树木的生长缓慢,但随着季节的变化树木也在发生着变化。像香樟树,春天结紫色浆果,夏天落叶,冬天常绿。通过日常的观察记录,去了解它的生长变化,并将观察时间、测量结果、变化等信息记录在资源成长册上。通过持续的活动,成长册会留下幼儿与植物的时光记录,这也是幼儿打开通往自然之门的一个有效途径。

2.种植——影像式记录发现生命历程。春耕、夏长、秋收、冬藏,大自然的四季总有规律可循。我们利用种植园地、自然角等场所开展种植活动,在幼儿亲身参与的播种—浇水—施肥—除草—捉虫—收获等系列活动中,将植物完整的生长过程进行记录。而教师收集每次活动的照片和视频,当植物收获时,将照片和视频进行整理、制作,形成植物的微电影。在微电影中,幼儿能深刻感受植物的成长过程,感受生动的生命教育,也让幼儿体验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

3.画展——连环绘画记录四季变化。园子里的植物在四季更迭中不断变化,作为教师,我们要做有心人,随时用手机记录植物,让幼儿用画笔记录下四季影像,变成一幅幅有意义的连环画。如同那棵在操场边上的红枫,在幼儿的画笔下熠熠生辉。在这样的画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时间带来的变化、植物的自然之美,也感受植物成长带给我们的感动。而这个,同样可以成为我们资源库中的一份宝贵的资源。相信若干年后,当幼儿重回幼儿园,看到这些画时,又会有不一样的体验。

自然体验活动的范畴广泛,采摘、品尝、观察、探究、游戏,等等,这些自然体验活动的开展,目的在于多途径利用资源,建构经验,实现幼儿发展。

四、“园子”里的幼儿——回归幼儿本位,“园子”成就“生长”

1.发现变化,记录新生长点。园子里的资源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时在发生着变化。近期,我们的园子在进行绿化改造,铲除了原有高高的麦冬,新铺设了平整碧绿的草坪,水池里安装了假山,放养小鱼,水中种植绿植,草坪上还放置了可以让幼儿临时休息的大石头。这个变化成为幼儿对自然资源的新的关注点,他们请教师用手机记录变化,并乐意去观察新增添的动植物,而且提议要为大石头画上美丽的图画。这种主人翁的意识,是幼儿与自然的体验活动中产生的,这些记录也成为自然资源库的新的生长点。

2.携手文学,跟着园子“旅行”。与自然资源的旅行是一个动态不断变化的过程,对自然的探索永无止境,我们也尝试让自然资源与文学携手。把空间交给幼儿,让幼儿自主再现文学作品,并鼓励幼儿创编园子里的文学作品,实现从文学到资源又回归文学的旅程。

有了自然资源的园子是生动的,有了幼儿的园子是灵动的,在探索资源库构建的过程中,我们与自然有了亲密的联系,也在这个不断生长的园子里,实现着教师的成长,幼儿的成长。

猜你喜欢

广玉兰园子资源库
幼儿园课程资源库建设之浅见
健身气功开放课程资源库建设研究
快乐的园子
树的野园子
风中的广玉兰
我和祖母的园子
数控加工专业资源库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基于共享资源库的混合式教学考核模式研究
园子匠
提高广玉兰大苗木移栽成活率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