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火热的七月,可别说病就病

2019-07-25

饮食保健 2019年14期
关键词:乙型食源性脑炎

在这炎热的夏季,极易发生食源性疾病、手足口病、流行性乙型脑炎、高温中暑和狂犬病,应注意预防,可别说病就病!

1. 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借助食物传播的一组疾病,常见的病原有痢疾杆菌、伤寒杆菌、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杆菌等细菌。

临床上主要特点为潜伏期较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病例可伴有发热,严重者可出现脱水。

食源性疾病主要流行特征:发病突然、病例集中,可呈散发或家庭多例感染,或在学校、幼托等集体用餐单位以集体性食物中毒形式表现。

预防措施

各食品行业单位、食堂、盒饭公司要把好食品卫生关,提供清洁、卫生、合格食品,预防集体性食源性疾病发生。家庭聚餐应注意食品安全,防止生熟不分,污染食品,防范食物中毒等食源性疾病发生。在这一季节,市民要树立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吃生、半生食品、腐败变质食品;注意饮水卫生,减少食源性疾病发生。

2.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5~8月为发病高峰,发病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该病隐性感染率高,显性感染症状一般轻微,主要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亦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在手、足、口、臀、膝部出现丘疹、疱疹,可自愈,不留痂。一般仅需对症治疗,预后良好。少数病例可有脑炎、心肌炎等并发症,个别危重病人可因多种原因导致死亡。

预防措施

预防手足口病必须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细菌继发感染,每次餐后应用温水漱口。要注意居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多饮白开水或清凉饮料,多吃新鲜蔬菜和瓜果;经常彻底清洗儿童的玩具或其他用品。在手足口病流行时,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此外,家长还要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抵抗力。托幼机构做好晨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3.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通过蚊子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当人体被携带乙脑病毒的蚊子叮咬后,经过14天潜伏期可发病。临床上表现为持续性高热,伴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筋、脑膜刺激症状,重者可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或出现呼吸衰竭死亡。7月下旬至8月上旬是乙脑发病高峰期。因此必须在夏季做好防蚊、灭蚊工作。如遇到持续高热、头痛、呕吐、抽筋等症状时,应及早去就医,以免贻误病情,失去救治良机。

4. 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

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俗称红眼睛)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该病潜伏期数小时至5天,一般为1~2天。临床表现为结膜水肿、充血、点片状结膜充血,伴眼球异物感、流泪、眼痛等症状。病程2~7天。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如共用毛巾、手帕、浴巾等,还可借助水(如游泳池水等)引起暴发;流行季节主要在夏秋季,8~9月为高峰期;居住条件拥挤、环境卫生差、不良个人卫生习惯等有助于本病传播。

预防措施

预防上应注意个人卫生,不公用毛巾、浴巾、手帕等;流行期间,理发、浴室、游泳池等行业要加强管理和消毒;游泳池要加强对游泳人员检查,一旦发现类似症状者,应及时就诊治疗,家庭做好隔离消毒。

5. 高温中暑

高温中暑是一种热平衡障碍或水盐代谢紊乱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由于人体大量出汗,水分丧失,导致电解质丢失,循环血量减少致使出现头痛、头昏、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肌肉疼痛,有的病人可出现高热等症状,严重者如患热射病可发生死亡。

预防措施

一定要重视防暑降温,尤其高温下作业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补充含盐的水分,工作场所要加强通风降温,调整作息时间等。年老体弱多病者要注意房间通风降温,劳逸结合,补充水分和营养等。

6. 空调病

空调病是在使用空调时由于处于封闭的环境里,室内空气与外界几乎隔绝,室内的氧气不断的消耗,得不到补充,人体便会缺氧,从而导致人体器官不能够正常工作,引起内分泌的紊乱;而且,由于冷风温度低,使得人体表面的毛孔收缩,不能正常排汗,主要表现为头晕、发热、盗汗、身子发虚,由于这些症状,大家往往将“空调病”误认为感冒。

预防措施

在预防上,最好不要将空调温度调的过低,同时也不要在空调环境中待的时间过长,最好能够定时的打开窗户,让室外的新鲜空气流进来,以保持室内的氧气含量。

7. 狂犬病

狂犬病是一种人、兽(畜)共患的死亡率极高的传染病,多由携带狂犬病病毒的犬、狼、猫、鼠等肉食动物咬伤或抓伤而感染。立夏以后,天气逐渐变暖,动物特别活跃,与人的接触日益频繁,而且将陆续进入发情和换毛期,性情狂躁,容易伤人,再加上市民衣着相对单薄,狗咬伤人的事件时有发生。任何人,一旦被狗咬伤,不管是疯狗,还是外表正常的狗,都应争取以最快速度进行伤口冲洗,及时接种狂犬病疫苗;进行预防性接种,可以达到更好的预防效果。

在炎热的夏季,应加强对儿童、青少年暑期安全教育,防止游泳、嬉水时发生溺水事故。

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生活节奏,家庭使用空调时,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5~27℃,相对湿度在50~60%;平时注意定期开窗通风,以防感冒发生。

TIPS

营养学家有个观点,要吃当季的食物。这个观点很有道理。夏季,炎热、潮湿,再加上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体力消耗大,大人小孩都会出现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精神委靡等症状,这时多吃点有滋补作用的食物,能够益气养阴、增强体质,以帮助消除“苦夏”。

猜你喜欢

乙型食源性脑炎
秋冬季高发食源性疾病的危害与预防
加味葛根汤联合磷酸奥司他韦治疗轻症乙型流感(风寒束表证)的疗效观察
2011—2020年平顶山市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研究进展
藏医催泻疗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活动期回顾性研究
郑州市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诊断水平调查分析
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趋势与控制策略
论食品安全与食源性疾病的控制
夏季食品安全头号杀手——食源性疾病
更正:应重视无菌性脑膜炎及抗体阴性的自身免疫性脑炎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