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策导向与舞台艺术发展趋势探究
——以2014至2018年度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立项音乐剧为研究对象

2019-07-25王梦梦潘林紫

音乐传播 2019年1期
关键词:剧目音乐剧申报

■王梦梦 潘林紫

(广西艺术学院,南宁,530022)

音乐剧是一种集戏剧、音乐、舞蹈、舞美设计等多种元素于一身的舞台艺术形式,它具有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和较强的叙事性、通俗性。音乐剧起源于英国,繁荣于美国,相较于西方音乐剧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音乐剧在我国作为改革开放之后进入的“舶来品”,至今只有约40 年的本土发展历史。但在这期间,它不断地在本土化的道路上探索、创新,使具有中国特色的原创音乐剧作品创作接连不断,展现着中国音乐剧市场的蓬勃发展趋势。

国家艺术基金是经国务院批准,由文化部、财政部于2013 年12 月30 日成立,旨在繁荣艺术创作、打造和推广原创精品力作、培养艺术创作人才、推进国家艺术事业健康发展的公益性基金。其资金的主要来源是中央财政拨款。它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体制改革的一大措施,是政府和艺术之间的桥梁,也是国家对文化艺术的间接管理工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范围包括艺术的创作生产、传播交流推广、征集收藏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项目资助立足示范性、导向性,并具有多样性、广泛性、开放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国家艺术基金鼓励艺术探索和创新,坚持高标准、高水平、严要求,激发艺术创作活力,为艺术作品的质量保驾护航。

国家艺术基金理事会首任理事长,时任文化部(今文化和旅游部)部长蔡武曾表明,“我们必须牢牢把握正确的艺术基金工作导向,开展各项工作要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①见金晶《让艺术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访文化部部长、国家艺术基金理事会理事长蔡武》,载《经济日报》2014 年1 月3 日,第8 版。。这段话体现出国家艺术基金带有极强的国家意识及人文关怀,也表明了国家艺术基金框架语境下的艺术创作必然带有一定的社会性。音乐剧作为一个市场化产物,娱乐性是其较显著的社会特性。在原本市场规则基本等同于其生存法则的情况下,把音乐剧与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国家艺术基金相融合,其产生的“化学反应”使音乐剧连接了娱乐与教育、艺术与政策。本篇文章主要探究音乐剧这一舞台艺术形式在经过具有国家意识的国家艺术基金选择之后,呈现出的一系列特征和影响,以此加深对国家艺术基金以及音乐剧两者的认识。

下文拟先对获得国家艺术基金立项的音乐剧剧目在创作设计上的基本共性,特别是对那些对未来更多的申报者而言较具有参考意义的剧目的题材选择、音乐素材来源、剧目核心内涵提炼等方面进行统计数据的梳理和解读;其后,观察近年来获得立项的申报主体所分布的省区、单位性质等方面的信息,透视国家艺术基金对整体文艺创作导向的影响。

一、国家艺术基金立项音乐剧剧目创作分析

国家艺术基金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具有明确的导向性。它要求申报项目的创作必须反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等相关方面。从2014年到2018 年,国家艺术基金共经历过五次项目申报活动,其中有47 部音乐剧剧目得到立项,截至2018 年下半年已上演31 部。下文将根据已公演的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立项的音乐剧的剧目(下文简称为“国家艺术基金立项剧目”或“立项剧目”等)进行分析,对它们在题材、音乐、内涵三个方面的表现做出一定的总结。

(一)立项题材选择

音乐剧作为以戏剧为核心要素的舞台艺术,想要在具体的剧目中体现出中国精神,并成为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剧本的内容尤为重要。它要求剧本除了在题材的选择上要带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外,还要带有可以充分发挥音乐剧各种艺术元素所需的空间,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时代性和大众性。例如:2017 年度立项②后文中在剧目名称前的“××年的”“××年度(的)”,除有特别说明的之外,皆为“××年度(获得)立项的”之意。的音乐剧《牵魂线》以改革开放40 周年和精准扶贫为背景,运用流行于蒙汉杂居地区的漫瀚调等表现手法,展现了新时代的新农村建设的主题。下面对已公演的国家艺术基金立项剧目内容进行研究,并在形成图表的基础上进行分析。

表1 2014至2018年度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立项音乐剧的题材类型分布情况③

如表1 内容所示,已上演的剧目题材元素可涉及七个类别。其中,带有地域性色彩的剧目所占比例最高。国家艺术基金要求申报项目的编剧、导演、音乐、主演、舞美等主创人员应以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创作人才为主,其中外请主创人员原则上不超过两人。④参见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在国家艺术基金官网(http://www.cnaf.cn)发布的2014至2018年度的《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申报指南》《国家艺术基金(一般项目)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申报指南》《国家艺术基金(一般项目)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申报指南解读》等等。这保证了剧目的生产土壤中带有的地域性基础,而主创团队们要想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点,通常就需要探索具有浓厚地方色彩并符合新时代审美的剧目题材。另一方面,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可发掘的地方素材丰富多样并富有独特性。如2015 年《别失八里》就抓住别失八里地区的地域文化,艺术再现了新疆昌吉别失八里地区各族人民团结和谐共建美好家园的场景。图表中显示的第二大类为少数民族文化题材。少数民族文化是各地最具代表性的风物之一,一些歌舞民族的音乐特点与音乐剧歌舞结合的表现形式相衔接,使剧目能够更为全面地展现其民族文化的特色魅力。除民族风味的音乐曲调和舞蹈外,少数民族绚丽的服饰以及具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也使音乐剧在舞美和多媒体设计等方面可以更为鲜明地展示民族特色风貌。例如,2014 年《嘎老》就是一部侗族题材音乐剧,剧中不但表现出侗族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的碰撞,更综合展现了侗家人的文化土壤和风俗人情。“特定群体类”题材的作品,以2014 年《站台》为例,该剧取材于真实故事,以铁路站台为特定场景展开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主线,反映了动车组乘务员的工作与生活的点滴,平凡中透露出温情与感动;另,2017 年《不一样的焰火》聚焦于21 世纪城市化进程的时代轨迹,讲述了外来务工的一家人在城市打拼定居、追寻梦想的故事——这两个剧目分别关注了列车乘务员和外来务工人员这两个社会群体的生活,体现了强烈的人文关怀。以上三类题材在上演的音乐剧剧目中所占比例较大,其余比例略小的题材还有红色革命题材、传统文化题材和名人传记/名著改编题材等——它们都是以体现剧目的中国文化色彩和中国精神为目的。另外,还有一些现实题材剧目,从正面或侧面展现出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主题,如2016年《丝路恋歌》在“南方丝绸之路”的时空维度中描写了一段纯美的爱情故事;又如,2017 年的《更路传奇》以海南的国家级非遗项目“更路薄”为题材,弘扬海南渔民开发南海的勤劳智慧和历史功绩,并上升到了体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意义的层面。

从以上呈现的内容,可以看出立项剧目在题材的选择上有着丰富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深刻的内涵性特征,并且有利于音乐剧这一艺术形式的发挥。在国家艺术基金成立以前,音乐剧的市场化导向中一度以娱乐化作为最突出的指向,并以上座率为绝对评判标准,从而在其创作与传播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明显的消极因素。国家艺术基金的成立及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出台,势必引发音乐剧创作者对艺术创作生发出更多思考,并在创作趣旨突出民族精神、传播中国文化、体现时代内涵方面不断形成明确的导向性影响。

(二)音乐素材来源

国家艺术基金坚持“双百”方针,坚持创造性和创新性发展。这在音乐剧舞台艺术中表现为音乐语言运用的多样性以及多角度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个性。获得基金立项的音乐剧剧目,其对音乐语言的运用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音乐语汇此类音乐语言在剧目中的运用比例较大,种类较多,其中又以民间民俗音乐、少数民族音乐的运用为最。其所运用的民间民俗音乐主要包括汉族各地的民歌、戏曲和曲艺等音乐形式。例如,2015 年度获资助立项的《锦绣过云楼》,通过对具有地区特色的丝竹音乐以及文人音乐、戏曲音乐的综合运用,形象地展现了剧中所表现的江南之美、文人之美;2016 年度获资助剧目《寻访满堂音》则是围绕湖北“满堂音”这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五句子山歌、傩舞、花鼓灯等多种民间艺术形式,整部剧呈现出浓浓的乡音和乡韵;2017 年度的《牵魂线》对蒙古族特色民间音乐漫瀚调运用的设计,鲜明地体现了剧中浓郁的地域色彩。

多元化的现代音乐语言运用此类音乐语言的音乐剧通常较为受市场欢迎,剧目的创作一般带有创新性和实验性思想。例如,2015 年度获资助的北京大学出品的剧目《元培校长》,通过对摇滚乐这一青年文化音乐语言的运用,用较为创新的方式完成了对剧中人物个性的塑造和思想情感的表达,体现出一定的实验性色彩;2017年获资助立项的《阿尔兹记忆的爱情》讲述了热恋中的女孩患上阿尔兹海默症逐渐失去记忆而男友不离不弃的故事,该剧借鉴了流行乐坛的娱乐文化,选用谭维维、金志文等具有“人气”的歌星,结合“失忆”、“纯爱”、“励志”等故事元素,从题材到音乐都迎合了大众口味,增添了剧目的现代娱乐化色彩和观赏性。

(三)核心思想内涵

剧目内容中内涵的深度及广度拓展是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剧目创作的质量标准。在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的申报论证中,阐述申报项目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环节被重点要求,这保证了获立项剧目对正能量的传递和对中国精神的阐发。

一方面,这具体表现在反映民族团结、文化传承、爱国精神、铁血军人意志、追寻梦想、追求纯洁爱情等主题的题材和故事主线里。如2015 年度的《别失八里》,通过艺术再现了生活在新疆别失八里的回族、维吾尔族、蒙古族、汉族、哈萨克族等各族人民团结和谐、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的场景,展现出了民族团结的不朽主题;2015 年度的《火花》,通过对革命先烈高君宇短暂一生的追述,回顾他如“火花”“宝剑”一般的十年战斗历程,也以此描绘了20 世纪初的那代人追求理想的心路历程;2016 年度的《寻访满堂音》,通过文艺表演队与满堂音老传人覃文举几番纠葛,邀请他重新出山传承民间传统艺术的故事,展现出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挫折与坚守;2015 年度的《国之当歌》,用聂耳与田汉从相识相知到共同创作《义勇军进行曲》的故事,讴歌了聂耳与田汉等革命艺术家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强精神;2015 年度的《相思树》取材于内蒙古某边防连三角山哨所中的真实故事;2016 年度的《我是川军》通过抗日战争时期川军补充连坚守被日军围困的小城,并最终壮烈牺牲、不负使命的剧情,展现着不同时代下中国军人们不变的坚韧意志和铮铮铁骨。

另一方面,在对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音乐剧剧目内涵的发掘过程中还可以发现,剧目在表现手法上善于使用“小故事、大历史”的模式,用大背景下个人、单个家庭的生活小事以及传统并易于被大众所接受的题材来展现深刻的内涵和时代的光辉。这具体表现为:剧目多用主线人物的生活来“以小见大”,表现特定时代下以主人公为代表的人物所遭遇的故事和情感发展,故其在内容的选择上多带有一定的大众性和普遍性。

二、国家艺术基金立项中的音乐剧立项数据与情况分析

本部分将从立项项目主体的地域分布、申报主体的单位性质、立项剧目的社会影响等方面作分析与解读。

(一)立项项目地域分布

为了考察国家艺术基金这项浩大工程对地区音乐剧市场的影响力及其发展的状况,笔者以五年来的立项剧目为采样对象,对音乐剧立项项目(的申报主体)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分布情况做出了统计。由表2 可见,立项剧目分布在2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体现了国家艺术基金立项音乐剧项目在地域分布上的广泛性。从2014年的仅有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获得立项资助,到现在的2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获得立项资助,这份数据的变化得力于国家艺术基金理事会、管理中心奔赴一线对各地开展的各项动员辅导工作和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这使得各地区、系统对国家艺术基金“基金制管理、项目化运作”的理解和运用更加深入,使得许多省份的艺术机构、单位的申报量和立项量有明显增加,同时也使得其申报项目在创意、特色和设计深度等方面都有所提升。

另一方面,通过对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获立项数目的观察,还可以看出立项项目地域分布的相对集中性和不均衡性。获立项最多的为北京,占总立项数目的14.9%;排在第二位的是四川,占立项总数的12.8%——这两个地区在立项数量上处于相对领先的位置,并且获立项频率相对稳定。大多数地区五年来的音乐剧立项仅为1 至2 项,甚至还有众多省/自治区/直辖市至今没有立项项目,这或可说明了不同地区之间的音乐剧发展水平差距还较大——这也与当地音乐剧市场和人才的培育状况有关。例如,获立项最多的北京的音乐剧市场发展成熟,各大小剧院分布全城且当地经济水平较高,市场消费能力较强;在人才培养方面,中央戏剧学院、北京舞蹈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等专业学院众多,师资力量强大,并与国际接轨,眼界更为开阔——这些因素使北京在音乐剧市场和基础建设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

表2 2014 至2018 年度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立项音乐剧的立项主体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布情况统计(不含港澳台;其他省级行政区统计期间立项总数为零的亦略去)

(二)立项项目申报单位情况分析

2014 年至2018 年度获国家艺术基金立项的47 个音乐剧项目的申报主体分类情况见表3。可见,项目申报主体可分为文化事业单位、高等院校、文化企业、社会团体四大类。其中文化企业立项数目远超其他三类,占总立项数的78.7%。这种情况的出现与音乐剧这一艺术形式较重的市场性质有关。文化企业虽然历史短,规模小,实力参差不齐,但其数量多,创新性和市场能力强,具有较好的发展势头。

文化事业单位的实力相对整齐,机构设立时间一般较早,实力强,在国家艺术基金设立的最初发挥着带头作用。另外,因为申报音乐剧项目须有营业性演出许可证,在早期,诸多有实力的高等院校被挡在申报大门之外,但经过近几年的努力与尝试,一些学校通过校企合作、结合剧团资源等方式克服困难,积极响应并申报——从2018 年获得4 项立项的发展现状可以预测,高等院校的音乐剧立项情况将会越来越好。社会团体类的立项申报主体有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2015年度获立项)和广东省音乐家协会(2018 年度获立项),相较而言,该类主体所申报的剧目营利性更加弱化,其创作以体现思想性、创新性、探索性为主。

(三)立项剧目的社会影响解读

舞台艺术项目的申报者往往在构思内容之初就赋予剧目以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明确地体现出国家艺术基金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导向功能。这表现在已经立项的音乐剧作品的社会影响中——可以将其大致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填补部分地区原创音乐剧空白音乐剧在国内各地的发展并不均衡,而受到国家艺术基金的激励后,许多地区开始了对原创音乐剧的首次尝试。例如,2017 年度的《花儿与号手》是宁夏的首部原创音乐剧作品,它填补了当地原创音乐剧的空白;同年度的《情动哈尔滨》也是当地的首部原创音乐剧。

对社会重大历史事件进行纪念2017 年度的《牵魂线》抓住改革开放40 周年的契机,以改革开放和新时代农村建设为内容创作音乐剧剧目,展现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迹;同为2017 年度立项剧目的《花儿与号手》响应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 周年的大主题,提炼红军长征题材来进行作品打造,展示出我国军人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

丰富了音乐剧社会活动成果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规定每部立项音乐剧上演场数不得少于20 场,同时不少剧目也在多个文化活动和艺术作品评奖中取得好成绩。例如,2015 年度的《火花》在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大放光彩,赢得社会各界的好评;2014 年度的《彝红》和《嘎老》是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中独有的两部音乐剧作品,丰富了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中演出的内容和形式。

呼吁大众关注社会特殊群体国家艺术基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心系人民,讴歌人民,坚持为人民服务。这促使了大量具有人文关怀的音乐剧素材的提炼。如,2016 年度《致命咖啡》关注吸毒者这一特殊人群,用音乐剧的语言向社会呼吁禁毒活动;2017 年度的《阿尔兹记忆的爱情》,将目光投向了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世界,呼吁大家关注和爱护这一群体;2017 年度的《不一样的焰火》展现了城市化进程下外来务工群体的经历及其辛酸和奋斗。这些音乐剧深入到社会中较少被关注到的群体生活中,为观众展示了不同群体里鲜为人知的故事和人性的真善美,呼吁大众对社会特殊群体进行关注、理解和爱护。

三、结语:意义与展望

近年来,在国家艺术基金的带动下,文艺事业在艺术家的积极参与以及公众的热情关注下发展迅速。由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项目在实施过程和结项验收合格后的出版、展览、演出等各种活动中均会在显著位置标明“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这种标志使得获得资助的团队或个人,除了得到财力方面的支持外,还同时拥有一份“国家艺术基金”所带来的声誉和荣耀。这些都得益于国家艺术基金精品意识的确立和对高标准、高水平、严要求的坚持,也注定了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中强烈的国家意识和国家的文化选择。另一方面,申报主体在策划项目时将会自觉地注意并响应党和国家的阶段性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重点,关注国家发展的各个层面和具体的新事务、新气象。申报活动本身也会推进艺术机构及艺术家们对创作与时代的关联、传统的延续等一系列问题的积极思考。国家艺术基金将发挥示范性、导向性作用,不断提高艺术生产的精神高度和艺术厚度。

国家艺术基金的数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艺术市场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艺术发展的大方向。以音乐剧为例,其在舞台立项中所占数量较少,这反映了当前音乐剧市场的分量和艺术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五年来音乐剧立项比例的持续小幅度上升也说明了音乐剧这一艺术形式现有的稳定的发展趋势。(见表4)

表3 2014至2018年度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立项音乐剧的立项主体类别情况

国家艺术基金打破地域、系统、体制和身份的限制,面向全社会——各类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机构以及个人都可以申报,这激发了社会各界艺术创作的激情。如望获得批准立项,其选题与设计就必须把准时代脉搏,同时也体现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并贴近大众生活。这样的导向促使艺术作品以积极且正面的形象推动着艺术与社会生活的融合。眼下,这种艺术资助模式已经在全国各地得到“激活”,一些“省级艺术基金”和“市级艺术基金”纷纷出台各自的资助政策,形成了艺术资助独特的生态链条。较为完善和系统的资助模式使得优秀的舞台剧目作品的问世得到有效保障。尽管相关的立项作品在目前舞台艺术的整体中所占比例依然较小,但通过相关政策,产业本身获取了稳定发展的保障,并涌现出了一批具有正向社会功能和导向性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及政策本身都会激发市场中相关产业对自身发展的思考,促进优秀艺术作品的不断涌现,其深远的意义不容忽视。

表4 2014 至2018 年度音乐剧在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立项的大型舞台剧作品中的占比情况

附:2014至2018年度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音乐剧立项(共47部)情况一览表

续表

续表

猜你喜欢

剧目音乐剧申报
“少年工程院活动校”暨“航天未来人才培养校”共同申报
舞台剧目
新见晚清民国传奇剧目十一种
国际收支间接申报问答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优秀剧目进校园
近期国内歌剧/音乐剧演出预告
音乐剧新闻
音乐剧新闻
近期国内歌剧/ 音乐剧演出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