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乌海市国家园林城市建设综合评价

2019-07-25周瑞平

现代园艺 2019年15期
关键词:园林城市乌海市绿地

丁 婧,周瑞平

(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2)

1 引言

资源型城市是依靠其自然资源的开采、开发、加工而发展起来的城市[1],是国家能源和矿产资源的重要供给基地,对国家经济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资源型城市由于过度开发自然资源,导致了人类、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矛盾[2]。所以,资源型城市需要及时转型,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乌海市是一座因煤炭而兴起的资源型城市,40 年来,一直以煤焦化工等重工业为主导产业[3]。经过多年的开采,乌海市煤炭资源储量日益减少,大气污染严重,生态环境脆弱。为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乌海市将环境保护与城市绿化放在了首位,于2010 年全面开展了“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将城市生态环境与城市园林绿化看做是城市发展中的重中之重,促进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1 国家园林城市的由来

国家园林城市,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定的《国家园林城市标准》评选出来的分布均衡、功能完善、结构合理、景观优美、人居生态环境清新舒适、安全宜人的城市[7]。

19 世纪中下叶,欧洲和美国等城市开展了城市公园建设运动,一些专家在利用科学技术改造城市的同时,也在思索着如何保护大自然和充分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城市公园运动对中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4]。1989 年,英国建筑学家霍华德(1850-1928 年)提出了“花园城市”的理论,在他发表的《明天的田园城市》中,论述了“花园城市”的理论,提出花园城市建设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突出园林绿化[5]。20 世纪初,英国、澳大利亚等地开始了一系列的花园新村、花园城市的规划建设,使花园城市变成了现实。20 世纪70 年代,在生态思想的影响下,城市绿化建设开始呈现出新的动态,如“自然中的城市”“园林城市”“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的理论探讨与实践摸索[6]。

1990 年,我国著名学者钱学森提出了“山水城市”的概念,主张城市建设应与自然结合起来,将自然山水融合到城市建设中,为“国家园林城市”的产生奠定了基础。1992 年,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起了“国家园林城市评选活动”,并制定了国家园林城市评选标准,目的是以此来推进各地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改善城市环境,这一活动获得了众多城市的积极响应。

1.2 乌海市概述

乌海市是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新兴工业城市,地处东经106°36′~107°46′,北纬39°15′~39°67′。乌海市属于黄河上游阶段,东与鄂尔多斯高原相邻,南与宁夏省石嘴山市隔河相望,西接阿拉善高原,北与河套平原接壤。乌海市是华北与西北的结合部,同时也是“宁蒙陕甘”经济区的结合部和沿黄经济带的中心区域。乌海市具有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拥有“黄河明珠”“乌金之海”等美誉。

2 乌海市国家园林城市建设现状

依据《国家园林城市建设标准》中的几项重要指标,对乌海市的国家园林城市建设现状进行分析。

2.1 综合管理

在《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中,综合管理共有9 项评价指标,主要是针对城市园林绿化的管理机构、制度进行评比考核。

乌海市设有独立专业的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机构,可以依照法律法规有效行使其管理职能;同时具有以城市园林绿化研究、成果推广和科普宣传为主要工作内容的研究机构,具备一定的绿化科研能力;并设有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维护专项资金,近年来用于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资金投入逐年增加。自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以来,乌海市制订了科学合理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较为健全的城市园林绿化制度,按规划和制度进行园林绿化建设。在建设中严格按照《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和《城市蓝线管理办法》实施城市绿线、蓝线管制制度。乌海市园林管理局公开了乌海市城市园林绿化的信息,可以保障公众参与以及社会监督。乌海市公众对城市园林绿化的满意率达94.3%(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中满意度为≥80%)。乌海市园林绿化的综合管理方面已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2.2 绿地建设

自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以来,乌海市的绿地总量不断增大,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3 项重要评价指标持续增长(见图1),都超过了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乌海市采取了规划建绿、拆违增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等形式[8],大力增加绿地数量、扩充绿地面积,使得绿化总量大幅度提升,绿地建设基本达到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标准。

图1 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变化

目前,乌海市已建成27 处大型公园和广场,新建改造了46 处特色鲜明的街头游园。通过道路绿化建设后,形成了城市林荫路系统,并对部分老旧道路以及立交桥实施了绿化改造。乌海市还加大了旅游景区、城际连接线、山体绿化、工业园区绿化等防护绿地的绿化建设力度,并建成了9 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绿地。绿地建设的各项指标达标,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乌海市城市绿地建设重要评价指标达标情况汇总

2.3 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国家园林城市”评选的一项重要指标。表2 展示了乌海市的生态环境现状,乌海市基本达到生态环境重要指标的考核标准。

表2 乌海市城市生态环境重要评价指达标情况汇总

2.4 其它重要评价指标达标情况

乌海市近年来致力于节能减排的工作中。在节能减排的2 项评价指标中,乌海市实际的住宅供热计量收费比例为17.47%,未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节能建筑比例为72.67%,达到了国家园林城市标准要求的夏热冬冷地区的标准。

在市政设施方面,乌海市城市管网水检验项目合格率为100%,城市污水处理率为94.5%、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90.7%,城市道路完好率为97%,这4 项均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社会保障是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活动的基础。乌海市住房保障率为95.8%,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完成率为102.56%,主要道路、公园、公共建筑等公共场所都设有无障碍设施,并且管理、使用情况良好。综上所述,以上评价指标均达标,社会保障这一大项的任务目标基本完成。

3 乌海市国家园林城市定性评价

3.1 乌海市国家园林城市建设成就

3.1.1 绿地总量增加,绿地建设特色鲜明。乌海市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后,全市绿地总量大幅度增加,具体表现如下:

(1)公园绿地数量显著增加。近年来,乌海市不断加快公园的建设与改造,加大园林绿化程度。乌海市以公园和滨水绿地为主体,大中小型公园形成配套体系,完善服务功能,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的公共绿地体系[9]。公园绿地占城市绿地的36.8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了19.7m2/人,超过了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2)道路绿化水平显著提高。乌海市遵循“绿随路延,一街一景”的理念对道路两旁的绿化进行设计[10],扩大了道路的绿化长度和宽度,在道路两侧将树、花、草合理搭配,布置成景观绿化带。同时对一些老旧街道实施改造重建工作,在原有基础上拓宽街道的绿化带,加强景观层次搭配,使老旧街道的面貌焕然一新。

(3)居住区和单位绿化效果显著。乌海市对居住区绿化和单位绿化十分重视。通过开展“园林式小区”和“园林式单位”的评选活动,全面提高了居住区和单位的绿化效果与美观程度,为提高城市绿量做出了贡献。目前,已建成一批以人为本、规划合理、设施齐全的优秀园林式小区及单位。

(4)绿地建设特色凸显。乌海市气候干旱,降雨量少,所以在绿地建设中,主要以节约型绿地建设为主。乌海市基本所有绿地都采取了滴灌和喷灌的方式,目的是为了最大程度地节约用水。基于乌海市的气候特点,在植被选择上,首先考虑耐旱、耐盐碱的乡土树种及蓄根植被。

3.1.2 城市生态环境大幅度改善。乌海市地处乌兰布和沙漠、库不齐沙漠和毛乌素沙地的交汇处,多年来,干旱少雨,风大沙多,土地荒漠化程度严重[11]。且一直是依靠煤炭而发展的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水平低下。自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以来,乌海市开展了一系列园林绿化工程,生态环境明显得到好转。

2008 年开始,乌海市陆续启动实施甘德尔山生态文明景区、海勃湾区东山、乌达区西山、海南区环城绿化等一批地方林业生态工程[12],加大了由城北防护林和东山防护林组成的城市防护屏障的建设。与此同时,依托黄河海勃湾枢纽工程,建设了乌海湖,并以乌海湖为中心,规划建设了环城水系、甘德尔水系、城市内部水系,引水入城,打造了“城在水中,水在城中”的格局。2014 年底,建成了凤鸣湖、乌兰淖尔湖等40 多个湖泊。经过一系列的生态工程建设,有效的调节了气候,改善了生态环境。

3.1.3 居民绿化意识增强,城市文明程度提高。园林城市的发展状况与城市文明程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之后,通过有效的宣传,使得居民的绿化意识及城市文明程度显著增强,同时带动了居民的绿化积极性。近几年来,全市市民义务植树尽责率都达到了100%,植树成活率达95%以上。

3.2 乌海市国家园林城市建设的不足

3.2.1 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理念滞后。城市园林绿化规划是一个城市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意义重大。但乌海市的园林绿化规划理念滞后,在规划建设中存在一些不科学的设计,缺乏创新性。在规划建设布局设计方面,乌海市的园林绿化品种搭配档次较低,与科学理想的设计效果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在绿地结构上,层次布局不鲜明,植被群落景观布置单调,树木种类单一,缺乏生物多样性。

3.2.2 园林绿化养护缺乏保障。园林绿化养护是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重要保障。乌海市的园林绿化养护缺乏保障,主要原因有2 个方面:一是园林绿化养护认识不到位。乌海市园林绿化建设部门一味地为城市绿地建设投入资金,却忽视了对后期绿地养护管理的资金投放[13],养护管理处于粗放状态。二是绿化养护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普遍偏低。就目前乌海市所采取的养护措施而言,乌海市的园林绿化养护方法单一,技术水平低,对一些植物不能进行专业的养护处理,从而使其最后失去绿化的作用。再加上养护管理人员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技术培训,专业素质和养护技术与工作需要不协调,导致养护效率较低,生态效果较差[14]。

3.2.3 城市立体绿化欠缺。城市立体绿化是园林城市绿化形式的一种,可以丰富园林城市绿化的空间结构和艺术效果,提高绿色植被覆盖率。但是乌海市目前的绿化基本上都是平面绿化,立体绿化欠缺,建筑物的墙面、阳台和屋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再加之宣传工作不到位,居民的绿色意识缺乏,很多具备立体绿化条件的家庭都没有意识到可以在家中实施立体绿化。乌海市政府也没有组织开展大规模的城市立体绿化工作。

3.2.4 老旧小区绿化改造力度不够。老旧小区的改造是创建园林城市过程中的一大难题。乌海市的老旧居住小区,普遍存在小区基础设施陈旧、绿化水平低、物业管理差的问题。由于老旧小区的绿化资金短缺,可用于绿化的用地少,使得改造难度大幅度提升。目前,乌海市的一些老旧小区仍存在基础设施滞后,居住环境差、违章搭建现象突出的问题,小区内绿地率不达标,绿化改造力度不够。

4 乌海市国家园林城市建设定量评价

4.1 评价方法

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Fuzzy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对乌海市国家园林城市建设进行定量评价。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重要的技术评价方法,它首先建立问题的目标集和评定集,分别确定它们的隶属度向量;然后在各个单目标评判的基础上,通过模糊映射得出多目标综合评价结果[15]。

4.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基于《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中的各项重要评价指标,将评价对象(乌海市国家园林城市建设评价)分为三层递阶结构:目标层C;准则层F={F1,F2,...Fn}是一个由n 项一级评价指标组成的集合,本文中共有6 个一级指标,分别为综合管理、绿地建设、生态环境、节能减排、市政设施、社会保障;指标层Si={Si1,Si2,...Sim}对应Fi(i=1,2,…,n),是一个由m 项评价因子,即每一项一级指标下的二级指标组成的集合。

4.3 各项重要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采用专家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AHP)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中的各项重要评价指标的权重。具体步骤如下:(1)在综合乌海市园林局和环保局相关专家的意见和分析人员认识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研究后确定各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构成判断矩阵。在构建判断矩阵时,对判断矩阵的量化采用特尔非法,并用T.L.Saaty 提出的1~9 标度值表示。(2)列出各评价指标间相对重要性的判断矩阵,对判断矩阵的每一列元素做归一化处理,计算各行特征值。(3)运用层次分析法,求出各项重要评价指标的权重。(4)对各评价指标权重值进行一致性检验,当CR<0.1 时,通过一致性检验。

表3 是对乌海市国家园林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中的6个一级指标两两进行比较,列出6×6 的判断矩阵。

表3 乌海市园林城市建设一级评价指标判断矩阵

通过计算,各项权重为:

矩阵的一致性指标: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1.24

随机一致性比率:

故认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二级指标采取同样的方法,根据判断矩阵计算每一项指标的权重,计算结果如表4 所示。

4.4 评价结果分析

4.4.1 建立评语集:采用模糊数学五分制记分法给出评语集:V={V1,V2,V3,V4,V5}={优秀,良好,一般,差,很差}。

4.4.2 建立模糊评判矩阵:模糊评判矩阵就是建立一个从指标集到评语集V 的模糊映射。首先要确立二级模糊评判矩阵Ri。

二级模糊评判矩阵为:

rjv(j=1,2,...,m;v=1,2,...,5)表示对第j 个指标做出的第v 级评语的隶属度。本文直接根据评判者的意见确定rjv:

公式中qjv为评语频数,即评判者评j 因素为v 等级的人数,Q为参加评判的总人数。为保证评分结果更加客观和具有代表性,本文采用专家评分法给乌海市国家园林城市建设的每项评价指标进行打分。本次调查共向乌海市园林局和环保局的专家发放10 份评分表,共回收有效评分表8 份。评语确定为V={优秀,良好,一般,差,很差}。根据回收的评分表,整理出8 位专家对乌海市国家园林城市建设的重要评价指标评分情况,并计算二级模糊转换矩阵:

表4 乌海市国家园林城市建设评价指标权重

4.4.3 二级综合评判:对二级指标的权重集Ai 和相应的评判矩阵Ri 进行模糊合成运算,得到二级综合评判

其中Ai={Wi1,Wi2,...Wim}为二级指标的权重集,i=1,2,...,n。根据表5,进行二级综合评判:

B1=A1×R1=(0.2407,0.1560,0.0946,0.2004,0.0322,0.0662,0.1295,0.0244,0.0560)×R1(0.4490,0.2513,0.2996,0.0000,

4.4.4 一级综合评判:将Bi 视为目标层的单指标评判向量,可得一级模糊评判矩阵:

之后对一级指标权重集A 和一级模糊评判矩阵R再次进行模糊合成运算,最后可得目标层的一级综合评判:

最后根据B 的结果确定综合评价的等级。

根据二级综合评判结果,进行一级综合评判:一级指标权重集为A=(0.1843,0.3853,0.2502,0.0870,0.0551,0.0381)。一级模糊评判矩阵为:

4.4.5 评价结果:对评语集V ={优秀,良好,一般,差,很差}赋值为(5,4,3,2,1),得出评价的分值为:0.4990×5+0.3220×4+0.1696×3+0.0042×2+0.0052×1=4.3052

因此,乌海市园林城市建设的评价结果为良好。评价结果说明乌海市国家园林城市建设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5 优化乌海市国家园林城市建设的建议

5.1 建立健全养护管理的长效机制

乌海市的各级政府应加强对于园林绿化养护工作的重视。由于养护管理工作具有长期性,所以相关机构应根据目前园林绿化的情况,制定一系列可行的、长效的养护政策和规定。还应进一步建立健全完善的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制度,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制度对园林绿化的养护质量进行监督与管理。乌海市政府要根据园林绿化养护的实际成本,综合各方面的考虑,制定合理的养护预算,相应增加养护资金投入,提高养护水平,确保养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5.2 积极引进人才,加大技术工人的培训力度

一直以来,在园林绿化方面,乌海市都没有一支专业技术过硬的队伍。专业人才和技术工人的不足严重影响着园林城市建设的进度和质量。目前,乌海市的园林绿化人员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不能满足园林城市的发展。因此需要积极引进专业的技术人员,形成合理的人才储备梯队。还要定期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工作,组织园林绿化人员外出考察,学习先进的园林设计理念。另外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劳动部门联合,开办培训班,培养一批具有吃苦耐劳、勤劳奉献、踏实肯干精神的职工队伍,储备相关的人力资源。

5.3 建立健全联动管理机制

国家园林城市建设完成之后,还需各个部门联合起来,建立园林局、公安、行政执法、社区、物业共同参与的联合管理体制。各部门共同协作,对园林城市建设进行综合管理,可以加强园林绿化的保护。还可对城市绿地进行实时监督,防止居民区绿地被挪用。同时要加强与宣传部门、教育部门的合作,利用网络、媒体的力量及学校的教育功能,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增强市民的绿化意识。

5.4 全面提升绿化品质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不能局限于城市绿地率和植被覆盖率的增加,不能只注重追求绿地的数量,还要注重园林绿化的品质。要将乌海市的文化特色体现在园林绿化建设中,做到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互融合,城市建筑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同时要重视各个专业规划部门对城市园林建设的作用,注意不同环境功能分区的使用功能,使园林绿化稳步发展。要提高对老旧小区的改造力度,加强违章搭建的整治,缩小新旧小区在基础设施和绿地率方面的差距。还要开展城市立体绿化建设,丰富绿化植物的种类,按照自然条件合理搭配绿色植物,全面提升城市绿化品质。

猜你喜欢

园林城市乌海市绿地
乌海市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乌海市2020年6月18—19日臭氧污染过程分析
浅谈林地绿地养护精细化管理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走进绿地
乌海市空气质量分析
加强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几点探究
奇台县园林城市建设现状分析
浅谈园林城市的规划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