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机制的创新思考

2019-07-24郑飞婷

智富时代 2019年6期
关键词:机制创新新时代

郑飞婷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1]劳动教育被纳入到教育目标体系中,然而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还存在着内容窄化、形式单一、操作形式化、价值功利化等现象。要办好人们满意的教育,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必须促进劳动教育的理念创新、内容创新、方法创新和保障机制创新。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机制创新

教育的首要问题是培养什么人。[2] “五育”教育目标的提出使劳动教育由一种教育形式发展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对学界和高校都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劳动教育是将“四育”融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具有其独特的地位及价值,然而高校劳动教育机制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进行创新。在劳动教育机制创新中,理念创新是先导,内容创新是基础,方法创新是有效手段,保障机制创新是重要内容。

一、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理念创新

第一,“全面教育”的理念。这不仅体现在将劳动教育纳入到学生的培养体系之中,还体现在劳动教育的各个目标上的全面培养。第二,“全员教育”的理念,不能认为劳动教育针对的就是“差生”,同时也不能认为劳动教育的机会就应该给“优生”,要对全体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不能区别对待。第三,“全程教育”的理念,要将“劳动教育”融入到高校教学的全过程。第四,“敢于创新”的理念,不断地尝试,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真知,从而形成完善的劳动教育体系。第五,“需求导向”的理念,在教育内容的设置上要以学生和社会的需求为导向,增强学生的获得感,满足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

二、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内容创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知识更新不断加快,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容并不是一层不变的,应该根据社会和个人的需求而不断地变化。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劳动态度、劳动技能、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等“关于劳动”的方面和将劳动教育融入到“四育”之中的“通过劳动”的方面。同时,高校劳动教育内容机制的制定要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使其具有针对性、科学性。

三、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方法创新

(一)充分发挥榜样模范作用

榜样作为社会所认可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载体,对社会成员的思想、行为有一定的指引作用。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应该充分发挥榜样示范的教育作用,激励学生在思想上向其靠近,在行为上对其进行模仿。首先,高校教师在教学以及日常生活中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从思想和行为上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其次,高校可以邀请劳模人物进入校园开展讲座,也可以宣传我国关于劳动的先进事迹,营造一种崇尚劳动的校园氛围。

(二)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

由于科技的发展、网络的普及,新时代大学生的认知、认知习惯受到多方面的影响,高校劳动教育应该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疑惑和实现学生的需求。一是利用网络上学生有疑惑和争议的“劳动”事情或问题,进行具体地、详细地讲解。二是利用图片、短片和学生感兴趣的APP丰富劳动教育的形式,实现线上与线下教育的结合,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三)让“劳动教育”走出校园

高校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展应该贴近生活、融入社会。首先,高校可以多举办相关的活动,让学生走进农村,体验田园生活、感受辛勤劳动,懂得劳动最美丽的道理;让学生参观关于“劳动”的旅游地区,如:都江堰、港珠澳大桥、京杭大运河等,了解它们的修建背景、过程及作用,让学生感受到劳动人民的伟大、劳动的光荣。其次,高校可以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让学生体验不同的工作氛围,了解相关的行业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寻求适合自己的工作,减少“就业难”和失业的风险。

四、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保障机制创新

(一)将劳动教育融入高校课程设置

高校可以通过劳动教育课程建设,[3]引起师生对劳动教育的重视,深化学生对劳动的认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本领。高校在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中要注意学科内容的与时俱进、形式的多样性、目标的科学性,要做相应的实践调查,了解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需要,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及合作,制定出符合需求的目标和内容体系;要注意借鉴其他学科的经验,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不断完善,同时也要将劳动教育融入到其他学科建设中,增强和巩固学科的育人效果。

(二)构建高校与政府、社会联动的劳动教育模式

列宁指出,“无论是脱离生产劳动的教学和教育,或是没有同时进行教学和教育的生产劳动,都不能达到现代技术水平和科学知识现状所要求的高度。” [4]然而,部分高校对人才的培养与社会的需求存在着一定的脱节,毕业生存在着就业难、失业率高的问题;用人单位中存在着高质量人才紧缺的现象。这些都不利于个人、学校和社会的发展。所以,高校应该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5]主动与他们接触,了解他们的需求以及招聘条件,使劳动教育体系的建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实习、参观、服务等方式搭建学生劳动教育的社会桥梁,丰富高校劳动教育的形式。用人单位也要积极配合高校的教育工作,以讲授、投资、提供实习机会等方式支持高校的劳动教育,积极向学校提出意见和建议,参与到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而实现互惠共赢。政府也要为高校劳动教育的发展制定一系列的方针政策,鼓励高校勇于探索,解决学校的后顾之忧。

(三)完善高校劳动教育的评价监督体系

高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中一定要有完善的评价监督体系,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论文、唯就业的顽瘴痼疾,[6]应该综合性的评价学生的能力。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监督和评价,还要对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能力进行监督和评价;不仅是学生对教师和教师对学生的监督和评价,还包括学生之间、教师之间的监督和评价以及师生对学校劳动教育体系进行定期的评价,同时还可以制定相关的奖惩细则,从而促使学校劳动教育体系不断完善。

只有个人综合能力不断增强、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们才能有更多的自由劳动时间去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劳动教育是实现人们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方式,所以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必须构建“五育”融合育人的教育格局,创新劳动教育机制,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2][6]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

[3]李珂 ,蔡元帅.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对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启示[J].思想教育研究,2019(1):109.

[4]列宁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413.

[5]裴文波,岳海洋,潘聰聪.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多维透视[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4):89.

猜你喜欢

机制创新新时代
互联网视域下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