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末扶沟县自然灾害及其自救

2019-07-24陈涛

智富时代 2019年6期
关键词:自救自然灾害

陈涛

【摘 要】扶沟县地处黄河下游豫东平原,黄河溃口,扶沟必灾。黄河水退,泥沙淤积,沙土透气性强,保墒性差,蒸发旺盛,旱灾频发。旱涝灾害继而引发虫灾、饥荒、瘟疫的发生。近代扶沟抗灾行为多由政府主导,下层百姓无力抗灾。提高警惕,防患未然,对于扶沟县未来抗击自然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扶沟;自然灾害;自救

一、扶沟县自然地理情况

扶沟县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史载“土壤有平旷,地势无崎岖”。县境西北偏高,东南略低,沿西北东南方向,境内分布数条黄土岗,因地势较高,黄土岗地带少洪灾。县境东南部,地势低洼,平均50米,形成县境西南盆地。

二、近代扶沟县自然灾害的成因

扶沟县水灾可以分为黄河泛滥引起的洪涝以及自然降水引起的农作物被淹。近代扶沟历史上,黄河曾经5次泛滥,其中4次集中于夏季,1次发生在冬季。自然降水引发的洪涝灾害为8次。夏季正值华北地区降雨时节,黄河水满,势必顺低洼处奔流,扶沟县位于黄河泛滥区,每逢黄河泛滥,扶沟必定受灾。此外,扶沟地势相对平坦,大规模的集中降雨,雨水不能及时排泄,长期滞留,势必淹没庄稼,导致作物减产。前文也已论述,扶沟县境西北至东南有数道黄土岗,因此,这些地区遭受洪水破坏的程度较轻。

旱灾在近代扶沟历史上发生的频率多集中于春夏两季。造成旱灾的原因大致有三,其一,自然降水偏少是导致旱灾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其二,扶沟境内土壤多为沙土,沙土透氣性强,蒸发旺盛,保墒性能差。其三,扶沟县的灌溉水源主要依靠贾鲁河,但是贾鲁河流域面积并不能覆盖全县。

蝗虫灾的发生原因多样。气候变化、人类活动、旱涝灾害都会引起蝗虫泛滥。例如:“久旱不雨,蝗虫为害”。

引起近代扶沟饥荒的原因,除去人为因素,主要是由于旱灾、洪灾、虫灾引起。旱灾,直接导致扶沟县大规模饥荒的爆发,以至于“人相食”。同样,洪水灾害对农作物的破坏不容小觑,蝗虫也是饥荒爆发的罪魁祸首。

三、近代扶沟县应对自然灾害的措施

近代扶沟县灾害频发,见著于史的救助行为往往由政府组织领导,其中,地方官在灾害救助方面发挥着重要的领导作用。民众自发的救助行动应该也会存在,但是翻阅《扶沟县志》并未发现相关记载。

(一)政府赈济

仔细核查明朝中央政府的救济行为,其救助的主要主要对象是因黄河泛滥而造成的灾民,对于干旱、虫灾、疾病引起的灾害,并无实质救济行为。通常情况下,明朝政府普遍认为,黄河水泛滥容易导致百姓流离失所。然而,干旱、虫灾等一系列灾害并不能对百姓的住所造成太大的冲击。

(二)疏浚河道

扶沟地势平坦,夏季降雨较为丰沛,但是平坦地势,对于洪水泄洪极为不利,为了抵御洪水灾害,扶沟地方政府在疏浚河道方面用功尤深。

据记载,扶沟知县孟宪章“督浚大浪沟,宽深倍昔”,此处大浪沟乃春秋战国时期的洧河,疏浚大浪沟对于缓解古城乡、柴岗乡的水患大有裨益。八月十三日,黄河在郑州石桥溃口,扶沟再次遭灾,大浪沟再一次淤塞。新任扶沟知县熊灿“督饬居民协力疏浚大浪沟,泄水甚利,民皆称快”。同年,为了解决鄢陵县与扶沟县的水患灾害,平息两县人民的纠纷,熊灿会同鄢陵知县亲往大浪沟勘察,“明议准扶民在周营、许埠口建水闸,控制大浪沟水量”,这一次的勘探,两县树碑为据,立规三章。水闸的建立对于防止大浪沟洪水的大量涌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预防扑灭蝗灾

近代扶沟历任知县,尤以熊灿官声卓著,主政扶沟期间颇有政绩。其中,熊灿在预蝗灭蝗方面,尤其值得被后世扶沟人民怀念。之后,扶沟发生虫灾,熊灿“捐薪俸到各地收买害虫,虫方灭”,在扶沟县南榆林等地方,突然有蝗蝻入境,熊灿调集民工,并力搜捕,又设局收买害虫,“自捐钱一千三百余缗,不旬日,虫尽灭,未成灾”,四月,为了防止再爆发蝗虫啃食庄稼灾害,熊灿亲自前往去年蝗虫停落之处查看,“见有松土高起处,即令人搜掘,尽灭之”。由于熊灿恪尽职守,防患未然,在其扶沟知县任内,扶沟再无发生蝗灾。

除此之外,扶沟应对自然灾害的机构还有常平仓,据记载,“县成立劝学所,地址在常平仓旧址”,由此推测,扶沟县境设有常平仓,但其在灾荒之年如何发挥作用,《扶沟县志》并无明确记载。

四、结语

近代以来,扶沟县自然灾害频发,究其原因,地理位置、季节降水、土质是导致旱涝灾害多发的重要原因,而旱涝灾害在一定程度上又能引发虫灾、饥荒的发生。饥荒之年,民众无粮果腹,饿殍遍野,大量尸体不能及时掩埋,进而又导致瘟疫发生,在瘟疫等传染疾病的肆虐下,民众根本无力进行防御和自救,只能听天由命。纵观现存扶沟文史资料,在灾害面前,下层百姓缺少积极自主的赈济行为,多以官方组织倡导的赈济为主。出于防患于未然的考虑,今后扶沟县的自然灾害应该以防治旱涝灾害为主,积极探索抗治旱涝灾害的应急预案,真正做到“旱能灌,涝能排”。除此之外,应该加强对民众抗灾意识的宣传教育,提高民众自身抗灾的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申沁生.明朝中后期衡州府祈雨活动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2016-05-28 .

[2].杨洋.自然灾害对明朝灭亡的影响.[J].宿州学院学报.2016-05-01.

猜你喜欢

自救自然灾害
区域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思考
自然灾害应急物流问题及对策研究
面对自然灾害我国应急物流管理运作体系的完善研究
西班牙“自救”全民吃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