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店后校”模式下构建公益创业实训平台

2019-07-24宫春艳张瀚云王庆伟

智富时代 2019年6期
关键词:实训平台

宫春艳 张瀚云 王庆伟

【摘 要】公益创业在国内尚属新鲜事物,是指个人、社会组织或者网络等在社会使命的激发下,追求创新、效率和社会效果,向公众提供产品或服务。其理念秉承公益性、专业性、服务性和实践性,这与高校培养德才兼备的创新创业型人才高度契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创业已成为当下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力。因此,本文在上述背景的带动下,依据戈夫曼的“前台-后台”理论,创新性地采用“前店后校”这一新模式,构建“理论研修-立项运营-以赛代训-入园孵化”四位一体的公益创业平台,有效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能力。

【关键词】“前店后校模式”;公益创业;实训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在新时代这一大背景的推动下,国家对各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将创新创业深度融入现行的高等教育当中,培养符合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是当前各大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将基于“前店后校”的理念,探索构建公益创业实训平台的新思路,以期更加有效地提升大学生“双创”实践能力。

一、“前店后校”模式下构建公益创业实训平台的意义

戈夫曼的“前台后台”理论,为高校构建“前店后校”的公益创业实训平台提供了创新思路。“前店”的主战场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训基地、创业孵化基地等,其功能是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创业实训资源;“后校”的主战场是学校,由企业选派各类经营管理人才或风投者到高校担当创业导师,与校内创业老师并行为学生提供各类有针对性的创新创业指导与培训。本文将“前店后校”模式移嫁到公益创业实训平台的构建当中,以期达到以下的教学目的:探索“前店后校”+“短订单”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对“双创”的无界化体验效果;开发以赛代训的“实践育人共同体”,快速提升学生“双创”实践能力;构建大学生公益创业平台,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

二、我国高校“双创”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2015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写入当年政府工作报告,并被提升到中国经济转型和稳增长的“双引擎”之一的高度。在国家政策的顶层设计引领下,全国各高校的“双创”教育已从初始阶段向实质性改革阶段进行过渡。但因起步晚,所以在发展过程中也折射出诸多问题,总结如下:

(一)“双创”教育观念停留在应试阶段

目前我国虽大力倡导“双创”教育,但高校对此意识淡薄且多是程序化应试教育,忽视学生的个性与创新意识的培养,严重与社会要求脱轨。作为高校大学生不仅要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还应通过实践教学掌握实践实战能力。这就要求高校对创新创业意识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应强化实践教学、实战教学等,鼓励学生开展真实的创新创业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升知识运用能力,积累创业经验。而当下,很多高校主要是通过与国际名校合办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和项目,实现创业仿真实训教育;或者运用在线课程、视频公开课等手段,实现创业课程的资源共享。当然,这些方式在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引导学生将创业项目实实在在落地时还有不足。

(二)大学生“双创”实训参与程度较低

《2017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调查报告》显示:个人的成长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是高校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主要动因。在调研样本中,对创新创业感兴趣的高校学生超过60%。高校学生更希望在大学阶段尝试创新创业,意向选择在大三时期开始创新创业的学生占五分之一。从大学生对自身创新创业能力的评估来看,仅有34%的高校学生认为自身能力基本满足创新创业要求,但大部分同学都认为自身能力还不具备创业条件。在受访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表示所在高校的“双创”课程理论太强、实践指导不够,创业实践课程或创业实践活动不计入学分,创业实践活动不足或流于形式等。这就要求高校应构建有特色成体系的“双创”实践教学平台,从“以老师为主”向“以学生为主”转换,提升学生的“双创”实训的参与程度。

(三)“双创“实践教学平台相对单一

“双创”实践教学对提升学生“双创”能力意义深远。笔者带领研究团队,以吉林省高校为对象,进行走访调研,发现近70%以上的高校没有建立体系完整的创业实践教学平台,即使已建立了实践平台的高校,各平台之间也存在着各自为主、相互割裂的情况,导致创业实践教学效果无法达到预期标准。从“双创”实践教学的开展来看,很多高校“双创”实践形式单一,途经趋同。双创实践基地建设过于封闭,形式大于内容,与“双创”的理论教学相脱节,与社会沟通的渠道不畅通。学生无法通过“双创”实践平台,将课上学到的专业知识延伸至课下的创业实践。更无法针对创业想法,通过不断试错、不断论证、不断纠偏,达到自我认知、自我反省、自我提升的实践教学目的。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双创”实践教学平台势在必行。

三、“前店后校”模式下构建公益创业实训平台的对策

(一)基于“课上+课下”,构建“后校”研读平台

为实现学生边学习边实践边演练的“后校”研读效果,各地方院校可以围绕“课内+课外”两个维度,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體系,如图3-1所示:

(二)基于“线上+线下”,构建“前店”公益创业实训平台

大学生在创业过程经常会遇到以下情况:因缺乏有效的载体而使创业项目束之高阁;因缺乏有价值的信息资源而错失商机;因缺乏有针对性的创业指导而半路收场。鉴于此,本文提出基于“线上+线下”模式,构建“前店”公益创业实训平台。如图3-2所示。

(三)基于“校内+校外”,构建“三化”双创师资队伍

高质量高水平的“双创”师资队伍是大学生成功创业的切实保障。各地方院校可以基于“校内+校外”模式,构建一支多元化、专业化、职业化的双创师资队伍。一方面,针对校内师资,可通过培训认证、研讨交流、考察访问和企业见习等多种方式,提高专业教师对双创教育的认识及重视程度,引导专业教师将专业知识、行业背景、创业机会识别等相关知识与理念有效融入专业教学当中,激发学生从专业视角进行创新创业。另一方面,针对校外师资,可邀请他们为学生作双创教育的辅导讲座,传授学生如何将专业课知识与创新创业有效相融的实战方法,避免大学生陷入“纸上谈兵”的尴尬。

四、结束语

我国距2020年初步建成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已不足2年的时间了。在这种大背景驱动下,各高校应聚焦聚力,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本文中提出的基于“前店后校”模式构建大学生公益创业实训平台,为各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参考文献】

[1]徐望来,王甲佳.前店后校: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J].科技创业月刊,2016,29(24):62-63+66.

[2]王金玲,贺士榕,郝桂英,杨志华,范春玥.“前店后校、双轨并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1):91-96.

[3]刘洋.基于大学生创业实训的教学改革现状[J].教育现代化,2017,4(15):16-17.

猜你喜欢

实训平台
高职综合课程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开发与应用的思考
NM7000B仪表着陆系统实训平台设备改造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