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推动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2019-07-24张根学

智富时代 2019年6期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制造业融资

张根学

【摘 要】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经济建设领域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人民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升。伴随国内外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的变迁,党中央提出要推动经济建设由高速向高质量增长,强调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性。在经济增长动力换挡、经济机构优化以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制造业如何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供给侧改革路径,是现阶段学界重点探讨的课题。本文立足于经济新常态背景,就制造业供给侧改革提出建议,希望能够丰富该领域研究的同时,为制造业供给侧改革提供助力。

【关键词】制造业;融资;政府;经济新常态

一、基本理论概述

(一)经济新常态的概念

经济新常态是党中央根据我国经济发展新情况提出的一个名词,“新”特指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挑战和新机遇。经济新常态体现了党中央高度重视经济建设,是现阶段我国经济特征的总结。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制造业发展方向发生了改变,具体表现在三个层面:第一,制造业整体发展速度放缓,从以往的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换挡。第二,制造业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机遇,需要加快创新,用技术创新来推动自身发展[1]。第三,制造业企业的管理机制和生产经营模式需要发生改变,单纯依靠人力资源成本的方式难以适应经济新常态背景,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出路。对于经济新常态,制造业企业管理人员要正确客观的看待,根据国家经济政策和经济方针来调整自身管理方式和生产经营模式。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概念

顾明思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供给”特指供给端,即土地、科技、资本、劳动力、自然资源和制度管理等生产要素。“结构”则主要指消费结构、城乡结构以及产业结构等国民经济结构。国家大力倡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实现补短板、降成本、去库存、去产能和去杠杆等五项人物。具体到制造业领域,制造业要通过转型升级来降低各类生产经营成本,推动企业产生要素的优化;制造业要去除市场上需求度低或没有需求的过剩产品;制造业要通过创新融资手段和改善风险预防机制来降低企业负债率,防止金融风险的发生,提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制造业经济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联系

(一)制造业经济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

制造业大多是制造生活消费品和工业产品的产业,直接体现一国生产实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就是“三去一降一补”。由于制造业数量较多,且大多不具备现代生产条件,如果不对其进行供给侧改革,势必会影响到“三去一降一补”工作。同时,制造业企业数量众多,以制造业企业为发力点,推动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能够为其他产业提供经验借鉴,进而全面提升供给侧改革效率。

(二)制造业经济在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互影响

一方面,制造业经济发展方向受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影响。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对土地、创新、劳动力和资本等各项生产要素进行改革,都会影响到制造业经济的发展方向。制造业企业只有不断适应经济新常态规律,才能摸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另一方面,供给侧产品的供给情况会受到制造业转型情况的影响,制造业转型成功,就能为社会提供更为优质的生产消费品和工业品,进而让供给侧变得更为灵活和丰富。

三、推动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

(一)加快技术创新,通过创新引领制造业发展

首先,政府要从立法上科学界定知识产权范围,明晰惩处力度,严厉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从刑法、民法和行政法角度对知识产权侵权加以规制,从而提升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的热度,鼓励企业研发面向现代化科技的创新成果。其次,政府对于自主创新企业要加大财政和税收倾斜力度,设立企业转型专项基金。对于企业在技术研发经费方面以及引进创新人才方面要给予财政支持,支持并奖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2]。最后,制造业企业内部要成立专门的自主创新管理机构或领导小组,统一调度企业的自主创新工作,为企业在自主创新领域提供技术支持、信息服务和人才支持,营造企业内部环境,落实企业内部管理责任。

(二)建立多层次的融资体系,为制造业转型提供资金帮助

制造业企业在“三去一降一补”过程中,需要改革自身管理体制弊端和加快转型,这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支撑。制造业企业在缺乏资金的情况下,往往不愿意进行转型,转型积极性和速度不高。为此,本文认为应当建立多层次的融资体系,为制造业转型提供资金帮助。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入手:首先,从制造业企业自身层面来看,制造业企业要充分挖掘信息化的优势,利用好互联网这一平台。随着“互联网+”思维与金融行业的融合度加深,制造业企业资金融通的可行道路得到拓宽。制造业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规模和信用状况,选择有资质有诚信的互联网金融公司,通过设立担保等方式得到相应贷款[3]。其次,政府要出台政策,适当降低制造业企业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门槛,引导制造业企业在政策下充分利用好金融工具进行融资。最后,政府要探索建立官方担保人制度。设置官方的担保协会和担保机构,为发展潜力足、抗风险能力足等符合条件的制造业企业提供信用保证,帮助其筹措资金。需要注意的是,设置这类官方担保协会时要加强与保险公司的合作,购买相应保险,从而增加官方担保协会抵御风险能力。

(三)努力消除无效供给产业

从去产能、降成本和去库存的视角来看,政府要努力消除无效供给产业,稳步推进绿色制造。一是降能耗。政府应当根据本区域生态环境指标,适时调整产能过程淘汰标准,从严制定高能耗制造业准入标准,引领制造业企业良性发展。同时,政府要设立相关的财政扶持资金,鼓励制造业企业使用生物质、光能、热能和風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加速对现有高能耗企业的循环改造。二是减污染。一方面,制造业企业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等方式减少本企业的排污量。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强监测,对漏排、超排和偷排的制造业企业给予高额罚款,并开展“回头看”工作,对整改不到位的企业予以查封和处罚。三是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联动发展,切实推动制造业去库存。制造业企业要加快与互联网营销平台以及物流服务企业的合作,通过电子商务、互联网会展以及现代物流来去库存。

四、结束语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供给侧改革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制造业转型发展的逻辑出发点。制造业在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提升国民生产水平和综合国力层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供给侧改革这一名词提出时间不长,针对制造业进行的理论研究也较少,导致制造业企业管理者可供参考的理论依据较少。为此,本文从经济新常态视角出发,探讨了制造业供给侧改革的路径。通过本研究可以发现,制造业供给侧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较为复杂。制造业企业管理者必须充分发挥创新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加快转型发展,才能推动本企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叶菲菲.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制造业经济创新发展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35(02):118-121.

[2]易行健,戴艳娟,许华杰.进口消费品相关制造业供给侧改革对总产出贡献的测算——基于天际线图(Skyline Chart)与诱发模型的经验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18,34(12):36-52.

[3]张蕊,李根,李安林,喻海东.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制造业增长模式的统计考察[J].统计与决策,2018,34(17):141-145.

猜你喜欢

经济新常态制造业融资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融资
融资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7月重要融资事件
浅论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5月重要融资事件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