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色小镇品牌形象设计及传播策略研究

2019-07-24李晴文

智富时代 2019年6期
关键词:品牌传播特色小镇品牌形象

李晴文

【摘 要】自2016年起,特色小镇成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新热点,得到了迅猛发展。白鹿镇作为中法友爱的百年发源地,也是地灾后重建的重点特色小镇,对地区城乡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目前风情小镇存在着品牌形象不鲜明、传播推广不足、美誉度低等诸多问题。

【关键词】品牌接触点;品牌形象;品牌传播;特色小镇

在“十三五”时期,建设特色小镇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平台,是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辐射带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1]。彭州市白鹿场历史街,始建于清朝乾隆十九年,有着扬名中外的领报修院,是成都市的十大古镇之一。“5.12”地震后,地区政府把白鹿镇规划为“中法风情小镇”。虽然白鹿法式风情小镇已经成为了附近小有名气的旅游景点,但依然面临着品牌传播范围小,美誉度不高,重游率低等问题。在品牌全面竞争的时代,品牌接触点无时无刻传递着品牌信息,特色小镇的品牌接触点就是特色小镇的标签,是消费者了解特色小镇形象的重要途径。因此本文结合品牌接触点理论,分析白鹿风情小镇品牌建设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希望能够为地区特色小镇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一、相关概念阐释

舒尔茨在其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中首次提出品牌接触点,将其定义为“传递品牌信息的一切载体”[2]。2002年,李海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品牌接触点传播模式,即功能、个性、符号、欲望、便利、使用等六方面[3]。后来,日本电通公司将牌接触点分为产品本身、店铺、亲人朋友、线下体验、网络、大众媒体六点[4]。随着品牌竞争的日益激烈,品牌接触点的设计管理在营销传播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特色小镇是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是在块状经济和县域经济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创新经济模式[5]。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特色小镇应有鲜明的产业特色、绿色生态、宜业宜居,要有助于激发新经济发展活力,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历史文化传承保护等[6]。

消费者通过对不同品牌接触点的感知,对特色小镇的品牌形象形成认知。接触点的设计和维护是提升消费者体验的重要途径,能够在消费者接触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推动品牌形象的传播。

二、白鹿镇品牌形象设计、传播现状及问题

1)风情旅游小镇必须实现其旅游功能及其作为居民所属的社区功能[7]。在旅游功能上,目前白鹿镇虽已建设完成法式风情建筑,但大部分建筑利用不当,存在空楼现象。在建筑的维修上,存在简修、泛修情况。在社区功能上,白鹿镇还有基础设施缺乏,路灯及公用产品不全;交通不便,公共汽车班数少,到达路径单一;日常生活用品价格高等问题。

2)在品牌特点上,白鹿镇缺乏风情体验感。虽然白鹿镇有明确的品牌定位和主题,但其产业规划与其它特色小镇趋同。小镇与“法式风情”结合度较低,只有法式建筑的空壳。景区特色游玩项目开发不够,仅限于游客自主参观;缺少特色产品,景区商家还是以传统的核桃片、花生酥等作为地区特产。

3)在传播推广上,白鹿镇品牌营销渠道单一、传播意识和传播渠道匮乏。对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傳播渠道运用不到位,没有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内容缺乏原创性,微博内容与小镇无关,与消费者的互动交流极少。

在多种问题层层嵌套下,白鹿特色小镇的发展陷入恶性循环,来的人越来越少,走的人越来越多。白鹿镇还未建立起“法式风情小镇”的特色品牌形象。

三、基于品牌接触点的白鹿镇品牌形象设计及传播策略

1)以基本功能建设打好品牌基础。完善白鹿镇基础设施建设,落实300米一公厕的特色小镇建设准则,增加公路数量和公共汽车班数,减轻交通压力,让消费者能到达、易到达。完善白鹿镇商业、办公、教育等不同服务机构建设,打造专业化、标准化的服务体系[8],实现服务居民日常生活和提供便捷舒适的旅游环境的目的。在建筑的维护和利用上,白鹿镇应提高建筑维修频率,避免出现墙体褪色、脱落等情况。同时应紧密结合“法式”特点进行功能置换,让风情小镇具有“风情”。

2)以人格化形象符号推动小镇品牌的传播。从品牌印象上看,虽然白鹿镇有专属的品牌徽章,但辨识度低,没有令人深刻的外显形象。白鹿镇可结合自身特色将品牌形象IP化,打造一个虚拟形象为品牌代言[9]。对IP进行系统经营,统一景区商家产品主要标识,开发相关文创产品、宣传片等,让品牌IP形象不断与人们的生活进行对接。如日本熊本县将熊本熊作为本县对外宣传的品牌代表,制作熊本熊玩偶、表情包等。其可爱的形象能够迅速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并形成品牌记忆点,在推广了熊本县的同时,为本县拓展更多的潜在消费者。

3)以产业化推动品牌发展。特色产业是特色小镇发展的根本[10],白鹿镇应做强主导产业,推动产业多模态发展。因地制宜,结合地方黄连生产的资源优势,发挥自身已有产业优势,积极推行生态农业,打造具有地方特点的主导产业。同时进行产业链上下游的发展,如小镇特色黄连产品创新,小镇周边产品创新等,将黄连融入地方小吃、地方公共用品等,形成并推广小镇品牌。白鹿镇还应把若干分散的商家进行联合,形成统一的组织,建立共同的发展体系,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11]。鼓励商家在市场以及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建立稳定而广泛的合作,形成产业间的紧密联系。建立组织化的管理制度,优化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效率,形成合理的分工协作制度,从而充分发挥出集聚的优势,共同打造白鹿镇风情旅游品牌。

4)以“法式”风情打造品牌独特竞争力。“特色”是特色小镇的本质属性,白鹿镇除了需要打造特色产业之外,还需要结合“法式风情”,挖掘更多的特色服务,注重服务差异化,形成专属的独特文化,避免出现法式风情的“有形无神”。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形成独特的竞争力,让消费者在满意的同时,意识到“服务的价值存在”,使消费者对白鹿小镇品牌产品和服务认同和信赖,实现消费者从满意到信任到忠诚的转化,实现小镇美誉度的提升。

5)以多元的渠道和推广方式传播品牌。白鹿镇的品牌形象传播渠道还需进一步扩展。白鹿镇应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平台,系统运用传播媒介多维度、全方位、长时间建设品牌线上接触点,推广小镇。在微博内容创造上,白鹿镇应积极主动向外界传递小镇的信息,记录小镇的生产生活,在消费者心中建立一个清晰丰满的品牌形象。小镇可开通微信特色旅游公众号,让消费者能够在微信公众号上进行相关旅游信息咨詢、购票等。利用抖音短视频,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推广小镇的吃、喝、玩、乐。在传播方式上,小镇应利用自身悠久的历史文化、地震遗址公园等资源,开展文化节,组织灾后重建慈善活动等,并充分利用政府、社会公众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实现事件营销带动品牌的传播。

6)以二次传播增加品牌的知名度,建立品牌口碑。从社区居民上看,白鹿镇应注重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实现居民、政府的价值共创[12]。让居民能主动积极在生活中对外推广小镇,建设小镇品牌形象。从游客角度出发,白鹿镇的对外宣传应注重内容的吸引力,在景区内利用活动、奖励等方式鼓励消费者自主创造内容,参与内容传播。

四、结语

特色小城镇是实现乡村经济振兴的重要手段,是推动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结合点。白鹿镇作为地区的重要特色小镇,其品牌形象建设依然在路上。树立品牌意识,打造品牌多方面接触点是小镇未来发展的重要方法以及思维理念。

【参考文献】

[1]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J].城市规划通讯,2016(22):3-5.

[2]王慧婷. 基于“品牌接触点传播”模式的朔州旅游品牌研究[D].西南大学,2011.

[3]樊露. 湖南古村镇旅游品牌形象传播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7.

[4]吕行.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品牌接触点传播管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

[5]谌聪.特色小镇助力乡村振兴探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10):30-31.

[6]信桂新,熊正贤.模式与经验:中国特色小镇建设实践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9,35(06):819-825.

[7]白雪,黄丽玲.惠州市特色小镇建设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J].特区经济,2018(11):27-30.

[8]陈清,吴祖卿.福建特色小镇发展建设的“资源+人才+创新”策略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03):161-166.

[9]张晓莉. 基于人格化过程的品牌个性整合传播策略研究[D].北京工商大学,2016.

[10]陈国庆,王辉艳,龙云安.产业集聚视角下我国特色小镇创新体系研究[J].农业经济,2018(03):12-14.

[11]谯薇,倪小茹,邬维唯.我国特色小镇发展现状、主要问题及发展路径探析[J].当代经济,2018(08):72-74.

[12]陈晓春,张雯慧.价值共创视角下“三共”社会治理格局的大数据应用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37(03):41-47.

猜你喜欢

品牌传播特色小镇品牌形象
Kalayouhaa品牌形象设计
品牌形象及其构成维度综述
发展“特色小镇”,核心在哪
与特色小镇文化共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新途径
论图书馆品牌形象建设
对提升南通城市品牌形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