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心理学在初中音乐欣赏中的运用

2019-07-24陈金萍

艺术科技 2019年7期
关键词:运用

摘 要:当前强调素质教育,而音乐教育就是落实美育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要进入音乐的殿堂,首先就需要提升音乐欣赏水平。初中音乐教育将音乐审美作为核心,体现出了音乐欣赏教育的重要性。以往欣赏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只是依据教材实施教学,这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是有限的,要改变这种教学方法,落实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改革,教师需要先掌握学生的审美趣味及需求等,再结合特点加强对他们审美能力的培养,而这些都需要音乐审美心理学有关的理论知识作为指导,本文就分析了音乐心理学在初中音乐欣赏中的运用。

关键词:音乐心理学;初中音乐欣赏;运用

初中音乐欣赏有重要的审美价值,这是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进行培养的一个有效渠道,是以一定的音乐作品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欣赏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在聆听中感受和鉴赏音乐的美,对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发挥出音乐欣赏课程教学的作用,但当前教学中还存在较多问题,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培养都受到限制,需要改变。要想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就需要以音乐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将其有效地应用到音乐欣赏课程教学中。

1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对于学生的审美趣味并不关注

音乐的美育作用一般就是对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丰富,进而促进他们音乐鉴赏及表现能力的提升。在欣赏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参与到这一心理体验中。初中生已经接触了很多音乐,他们对音乐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审美标准,不会像小学生那样较为容易地接受教师安排的审美内容。在音乐欣赏课程中,有一些学生认为教材上的音乐作品不符合他们的口味,他们更喜欢听流行音乐。[1]不同学生接触音乐的渠道以及课外音乐学习目的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这主要是学生各方面的差异导致的,他们眼中的审美对象带有自己的色彩及情感。在欣赏教学中,学生一般都带着一定的审美标准对审美对象进行评判,他们对于不符合自己审美的音乐都缺乏兴趣,自然就不能形成音乐欣赏心理。音乐教师和初中生在审美上是不同的,教师需要注重关注他们的审美心理,但是实际情况是,教师对于学生的审美趣味和心理并不重视,没有理解他们的需求,在选择音乐欣赏教学素材时较为片面,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学生缺乏音响感知的基础

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学生需要具备捕捉审美对象所包含的审美信息的能力,只有当听觉感官提升到审美器官的层面,才能真正变成一个可以感受和体验音乐美的人。对于音响的感知,是音乐欣赏活动中联想、情感和认识的基础,欣赏音乐需要具备辨别各种音乐基础要素的能力。另外,还需要结合音乐的规律将这些要素整合成一些整体性的音乐结构,或者将他们合成一首完整的乐曲,这才是全面的音响感知。在欣赏教学中,学生不是很了解音乐要素,导致音响感知很不稳定,在播放一些音乐时,学生会转移注意力,对于音乐缺乏关注,大多数学生都消极应对,只停留在参与阶段。把音乐加上画面或给学生播放视频音乐,虽然可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但是大部分学生还是关注画面内容,这就会分散学生对音响的注意力。当前,在欣赏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同时教师十分注重教学形式,但最终的效果并不理想,违背了多媒体运用给音乐欣赏教学服务的规律。

2 音乐心理学在初中音乐欣赏中的运用

2.1 从旋律入手,提升音响感知的全面体验

在对学生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发挥出他们的先天审美能力,还需要强化他们的审美实践,在后天加强他们的审美能力,不断提升学生创造、发现以及领悟美的能力。应该让学生深度把握音乐运动和内容之间的本质联系,储存丰富的感觉表象,让感知的个体能够变得有血有肉。[2]音响感知是感情体验以及联想的基础,教师要让学生听一遍完整的作品,然后说出其情绪、基调和发展变化,这属于直观印象,是学生把握音乐和其结构形式的心理活动。

在音乐表现中,旋律是核心,其变化传达出音樂艺术的表情性质。音响感知中的旋律感,一般就是感受旋律特点,进而体验旋律美和其中的感情。例如,在学习“华夏乐韵”时,教材中选用的曲目是《二泉映月》,其有动人的旋律,被很多人知晓。在教学中,教师在欣赏前虽然没有给学生讲解这首独奏曲,但是乐曲旋律出现的时候,有的学生就已经知道了,很多学生会认真聆听。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到低音区时,情绪明显激动起来,能感受到作者面对祖国河山想到自己的悲惨遭遇时发出的感慨。开始的短暂停顿和旋律变化,就好像作者在倾诉心中情绪时欲言又止,体现出了作者对于黑暗社会的控诉。上这堂课时,并不需要很多语言渲染,就可以将学生带入音乐情境及情绪。

2.2 音乐欣赏活动中的情感体验挖掘

审美情感体现出的是审美对象和主体间的关系,其是以平日生活情感为基础的,通过多种心理功能对生活情感进行秩序化、形式化以及组织化处理,其还是审美能力中的重要因素,对审美创造和表现有积极影响。在音乐欣赏中,因音响感知而出现的情绪感应很重要,是不可取代的,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要想深度感悟音乐,就需要调动储存在他们心中的各种情感体验[3]。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重挖掘学生的情感体验,比如,教师可以导入青少年音乐文化,初中生几乎都喜欢听流行音乐,这可以算是他们的音乐文化,但是音乐欣赏教材中并不包含这种类型的音乐,教师在教学中一般会遇到学生要听这一类型音乐的情况,要是不满足他们的审美需要,只会限制教学效果,但太过满足,又无法实现音乐欣赏教学要实现的深度审美体验。所以,教师需要合理把握青少年音乐文化进入欣赏教学的度,可以把其作为一种教学的导入方式。比如,在欣赏阎维文的《母亲》时,可以用《听妈妈的话》这首流行歌曲作导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学生就可以积极地欣赏《母亲》,可以全面地投入其中,提升欣赏效果。

2.3 音乐欣赏活动中联想、想象的激发

这主要有三种类型,分别是有描绘性音乐引起的联想、通过声音和视觉形象类比关系引起的联想以及由情节音乐引起的联想。就第一种来说,这类音乐通常出现在音画式的标题音乐中,是基于现实音响的艺术模拟启发的对有关生活形象以及意境的联想。比如,《两个犹太人》就通过间歇的节奏、出人意料的重音、减缓的速度,加上旋律音加重来展示一个富人的形象,好像在劝说什么人,而穷人的性格和富人的性格则存在很大的差距,穆索尔斯基通过使用加弱音器的小号进行演奏来展示穷人的形象。就第二种而言,让学生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时,先让他们闭上眼睛聆听音乐旋律,联想生活中的感受,但初中生的音乐欣赏水平有限,他们的想象自然也会受到限制。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基于初次欣赏给学生讲解“协奏曲”方面的知识,对乐曲进行分步讲解及欣赏,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教师要调动学生生活中积累的知识,教授他们相关的音乐理论,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展开联想,进而沉浸在对美的感受中,再进行启迪,通过提炼、升华,变成一种再造想象,这对学生的音乐美感受能力以及音乐素质提升具有积极的影响。

3 结语

音乐欣赏教学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把音乐心理学有效地应用到教学中,科学地指导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实现欣赏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凌娜,任冰洁.从音乐审美心理学角度谈初中音乐欣赏课[J].大众文艺,2014(10).

[2] 金彩萍.论音乐心理学在中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J].北方音乐,2017(08).

[3] 张彤彤.音乐心理学在音乐鉴赏教学中运用的研究[J].艺术研究,2016(10).

作者简介:陈金萍(1987—),女,江苏南通人,本科,崇明县培成学校教师,研究方向:音乐学,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运用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企业管理中社会网络的运用及相关问题阐述
节能降耗技术管理在电气设备的运用
工厂电气节能技术综述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