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集体·邻里:中国住区的开放空间与老龄交往及其关联研究
——基于武汉多模式住区实证比较
2019-07-24董贺轩
董贺轩
何妍伶
王 振
中国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社会联系的断崖式减少,导致老年群体特别是处于退休阶段的低龄老年人从心理上需要陪伴与交流,并且渴望社会认同。交往活动有助于老年人建立新的社会角色,削减孤独、空虚和忧郁,有益于精神健康[1]。
我国现行的养老体制仍以居家养老模式为主[2],住区户外开放空间(以下简称“开放空间”)是老年群体重要的日常“社交场所”,其空间模式与环境质量影响老年人户外交往活动(以下简称“交往活动”)的心理与行为。然而,我国城市住区及其开放空间模式复杂多样,老年人群体构成复杂,环境品质参差不齐[3],影响了老年人的交往活动质量,为制定社区适老性的活动导控与空间建设策略造成了困难,更为精神健康导向下的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带来了障碍。探明多模式住区的老年交往活动特征、开放空间品质以及二者之间的关联规律,对于老年人精神健康视角下的住区环境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国内外学者对住区老年人活动及其空间使用主要通过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关联性、使用评价、环境偏好等方面的研究[4-6],多从使用者主观评价的角度出发,发现公共空间的可达性、面积、吸引力等对公共空间中的活动量有显著影响,但缺少针对我国不同住区环境中老年交往活动与开放空间环境要素之间关联规律的比较研究。课题以武汉为例,通过3种典型模式住区开放空间特征、老龄交往活动规律的基础性比较研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方法建立二者的关联规律模型,探索了住区开放空间要素对老人交往活动质量的影响及其序列,为我国多模式住区开放空间的适老性建设,提供促进老年人交往视角下的理论依据与策略参考。
1 多模式居住区的户外开放空间特征
1.1 样本住区选择
武汉市洪山区关山街道是由高校、老旧工厂生活区、新建现代小区、商业区高度集中与复合的典型城市区域,论文在区域内选取长动住区、华科大住区和学府佳园住区①3个典型样本,分别代表我国当代城市3种典型模式住区:开放式老旧住区、半封闭式单位住区及封闭式商品住区(图1)。
1.2 “街市型"一一以长动住区为代表的开放式老旧住区
由于企业改制与厂房搬迁,长动住区逐渐演变成以开放型空间结构、小商业服务、线型空间、低环境品质为主要特征的"街市型"住区。
空间结构:长动住区开放空间结构呈鱼骨形,各空间要素分布均匀,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公共性。功能:长动住区形成了一条内部商业街,由个体餐馆、麻将室、自发型小菜场等单元构成,街道空间发展成为具有交通、商业、生活性休憩等复合功能的开放场所。空间形态:长动住区开放空间以线型为主、点状为辅,缺乏大尺度的面域空间,点状空间分为道路节点、宅间节点、休憩设施节点,线型空间分为主要道路和宅间道路,主要道路路面较宽、可达性较强、绿化条件较好,而宅间路径空间的私密性更强。景观要素:长动住区植物种类较为单一,以行道树为主,休息设施、健身设施、遮风避雨设施等景观环境要素数量及质量均较差(表1)。
图1 样本住区区位
1.3 “大院型”一一以“华科大住区”为代表的半封闭式单位住区
随着集体单位开放度的增加及后勤管理的市场化,华科大住区逐渐演变成半开放式的“大院型”住区:半开放空间结构、相对完整的单位后勤设施、环境良好但部分设施缺失。
空间结构:华科大住区开放空间主要依托于道路形成了网格状结构,空间布局富有逻辑性和整体感,但均质化严重,缺乏异质性和标志性。功能:华科大住区具有更加完整的商业、医疗、教育等配套服务设施,如集体食堂、专用菜场、单位医院、老年活动中心、附属中小学以及部分餐馆、商店、教学科研楼等。空间形态:华科大住区开放空间可分为节点、线型、面状3种类型,以节点和线型空间为主,有少数面状空间,节点空间包括道路和宅间入户节点2个类型,线型空间分为主要道路和宅间道路空间,面状空间主要指学校专门建设的永丰广场,是整个住区中商业功能最集中的地方,广场内布置了多种户外家具。景观环境:华科大住区内绿化数量及质量较佳,铺装条件良好,休息设施数量较多但分布不均,且户外健身设施、娱乐设施较为缺乏(表1)。
1.4 “围院型”一一以“学府佳园”为代表的封闭式商品住区
封闭式的“围院型”是现代商品住区的显著特征:空间结构及其序列清晰但对外封闭、非居住功能构成相对单一、开放空间类型完整且主次分明、环境及其设施相对完善。
空间结构:学府佳园呈现出典型的轴心式空间结构,形成了清晰并具有明显主次关系的空间序列。功能:与开放式及半开放式小区相比,建筑功能相对单一,为现代商品小区的标准配置,有幼儿园、办公区、篮球场、儿童游戏场以及少量商店,并且商业服务功能建筑较少。空间形态:学府佳园的开放空间分为点、线、面3种类型,面域空间尺度较大且主次明显,点状空间分为道路节点空间和景观节点空间,线型空间分为小区车行道路和步行道路2种类型,面状空间则为小区的中心花园、篮球场、健身场所。景观环境:学府佳园开放空间景观环境质量很好,绿化种类丰富,休息、健身、儿童游乐等设施极为完善(表1)。
1.5 小结
整体来说,长动住区户外开放空间具有复合型的多元生活服务功能,但活动场所及设施较为缺乏,且环境品质较差;华科大住区具有较好的景观环境质量,但活动场所及设施较为单一,且分布不均;学府家园住区具有较好的景观环境质量和较为丰富的活动设施,但缺乏能促进老人出行及户外交往的多元化商业服务设施,且活动场所较为单一、可达性较差。
2 多模式住区的老龄交往活动特征
2.1 老龄交往活动类型
3个样本住区内老龄交往活动类型大致相同,可以分为3个类型,第一类为休闲型交往活动,包括静态休闲、动态休闲、亲子休闲;第二类为文化娱乐型交往活动,包括棋牌游戏、舞蹈体操、健身运动;第三类为生活型交往活动,包括餐饮、购物、家务活动所伴生的交流、沟通行为。
长动住区内3种类型交往活动发生频率较为平均,休闲型交往活动发生频率略高,其中餐饮、购物(买菜)、家务活动所伴生的老龄交往现象在3个样本住区中最为明显(表2)。华科大住区内休闲型老龄交往活动发生频率最高达51.7%,文娱活动类型相比其他住区来讲也较为丰富,主要为闲坐聊天、结伴散步及打牌、下棋所伴生的交往行为,以3~5人为单位,但同时会吸引其他老人围观、交谈,形成了人群集中、内容丰富且交流密切的交往与互动氛围(表2)。学府佳园住区内休闲型交往活动发生频率远高于其他住区,达63.9%。其中,老携幼的代际交往活动发生频率很高,而生活型交往活动发生频率极低,仅为5.6%(表2)。
2.2 老龄交往活动时间分布特征
住区内老年人进行户外交往活动的时间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大部分老年人的单次活动时长为1~2h,但棋牌、闲坐聊天类活动时间一般较长。将3个样本住区老龄户外交往活动时间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发现,整体来说,华科大住区老龄交往活动频率最高,学府佳园住区交往活动频率最低,3个住区老龄户外交往活动均集中发生于上午(9:00—10:30)及傍晚(16:00—17:30)时段,而长动住区在下午(13:30—14:30)还形成了老龄交往活动的高峰时段:早晨时段长动住区以餐饮、购物等生活型交往活动为主,其他社区则以闲坐聊天、散步等休闲型活动为主;傍晚时段则都以休闲型和娱乐型交往活动为主,且常有“老幼同乐”式活动场景;下午(13:30—14:30)则主要是打牌、下棋、打麻将等所伴生的交往行为(图2)。
2.3 老龄交往活动空间分布特征
观测记录发现,老龄交往活动对应的空间往往比较固定,由于3个样本住区户外空间布局、功能、形态及景观环境质量的不同,导致活动的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图3)。
表1 样本住区户外开放空间特征比较分析
1)开放空间结构、布局、形态能够明显影响活动内容、活动主体数量及活动空间分布。长动住区中户外活动场所明显不足,以线型空间为主,其老龄交往活动空间分布均匀,各处均有发生,主要集中于临街餐馆、街道路面等空间场所,宅间单元入口也有少量活动发生,活动主体数量较少,一般以3~5人为单位;而华科大住区、学府佳园住区内老龄交往活动分布主次分明,集中于广场、中心花园等节点、面域空间(图3)。
2)周边建筑功能会明显影响活动类型、内容及空间分布。长动住区、华科大住区、学府佳园住区中配套服务功能建筑数量依次递减,日常购物、餐饮、家务等伴生的交往活动数量也随之递减,主要集中于长动住区内商业街、华科大住区菜市场及宅间单元入口,而在学府佳园住区内少有发生(图3)。
3)景观环境质量主要是休息、活动设施能够明显影响活动的空间分布。长动住区开放空间环境质量较差,活动设施缺乏,其休闲型、娱乐型交往活动发生频率较低,主要分布于单元入口等节点空间;华科大住区内老龄交往活动尤其是休闲型、娱乐型交往活动集中发生于具有较好环境条件、较多桌椅设施的永丰广场内;学府佳园住区内休闲型交往活动集中发生于中心花园、篮球场2处空间中有桌椅设施处,运动、舞蹈等活动集中发生于住区有健身设施及中心花园广场处(图3)。
2.4 小结
对老龄交往活动的类型、内容、时间及空间使用规律调查发现,3个样本住区老龄交往分别呈现出“市井式”“集体式”与“邻里式”的特点。
长动住区的居民组成复杂,老年群体交往活动呈现出“市井性”特色:相对轻松、随机与有序化,活动类型及内容较为丰富,生活型交往活动突出;华科大住区退休的“单位人”占大多数,人群同质性高,集体归属感强,生活习惯趋同性明显,交往生活规律与高校单位的生活与制度息息相关,呈现出典型的“集体式”特征:相对规则、整体与秩序化,群体式文化娱乐型交往活动突出;学府佳园小区的老龄户外交往活动整体强度较低,呈现出比较典型的现代“邻里式”交往特点:相对紧张、隔阂与片段化,以随机式休闲型交往活动为主。
图2 样本住区老龄户外交往活动时段统计
图3 样本住区老龄户外交往活动空间分布
3 居住区开放空间环境品质与老龄交往活动质量的关联性
3.1 研究假设
H1:开放空间的离住所远近、步行便捷度、周边建筑功能等区位特征是影响活动品质的重要因素。
H2:开放空间的平面形状、尺度、拥挤感等形态特征会影响老年人对空间的使用,也是影响老年人交流活动的重要方面。
H3:老年人一般会选择景观优美、绿化条件好、卫生状况佳、安静的场地进行交往活动,开放空间的景观环境品质会明显影响老年人交往活动的质量。
H4:老年人从事交往活动时对休息设施的依赖程度高,开放空间中的健身、儿童游乐、休息、遮风挡雨等服务设施要素都与老人交往活动强度息息相关。
3.2 变量选择及数据来源
选取老年人对居住区开放空间的区位满意度、形态满意度、景观环境满意度、服务设施满意度4个方面作为外生潜变量,定义老人交往活动质量为内生潜变量,并定义各个潜变量相对应的观测变量,根据变量选择构建初始模型。
表2 样本住区老龄户外交往活动内容统计比例
根据变量设计老年人对住区开放空间环境的评价量表以及老年人交往活动质量测量量表。共选取4类15个指标(图4),测量老年人对住区开放空间的使用满意度,采用李克特量表,依次有1~5分,代表非常不满意、不太满意、一般、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于2018年3月对3个样本居住区老年人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检查后剔除漏项太多的无效问卷23份,有效问卷127份。
3.3 模型检验与计算结果
利用AMOS软件工具,对初始模型进行验证和修正,最终得到了图4的结构方程模型。其中,标准化路径系数结果显示:1)4个维度的空间使用满意度与老龄交往活动均呈正向相关关系,并且关联程度为“景观与环境”〉“服务设施”〉“空间区位”〉“空间形态”;2)外生观测变量中,“离家远近”“健身设施”“景观美感”与老年人交往活动之间的关联度依次最强,紧随其后的依次是“儿童游乐设施”与“绿化质量”(图4)。
4 结论、诠释与建议
4.1 “市井·集体·邻里”型老龄交往活动是住区开放空间与老年人社会关系相互耦合作用的产物
列斐伏尔认为空间里弥漫着社会关系,人居空间与社会关系之间相互支持与作用[7],所以,“人对城市设施的使用行为及其特征是空间模式与社会模式相互作用的结果”[8]。在我国当下3种模式住区的开放空间与社会关系的相互耦合作用下,老龄交往活动呈现出了浓郁的“市井·集体·邻里”特征。1)开放式老旧“街市型”住区中,开放空间与小商业服务设施整合而成的宽松而自由的市井场所,加上相对松散而均等的老年人社会关系,老龄交往呈现出一种轻松而随意的市井状态。2)半封闭式单位“大院型”住区中,开放空间与集体菜场、食堂、医院等整合而成的集中而有序的集体场所,结合相对紧张而失衡的老年人社会关系,老龄交往呈现出紧凑而规矩的集体式特征。3)封闭式商品“围院型”住区中,开放空间与集中绿地、健身设施等整合而成的紧凑而有形的邻里场所,加上相对隔阂而混沌的当代邻里关系,带有距离而客气之感的邻里式老龄交往也运用而生。
4.2 愉悦度与便捷度是各种模式住区开放空间环境影响老年人交往活动质量的2种主要品质
第一,景观与环境满意度对老龄交往活动质量的影响最大,景观美感、绿化质量、空气质量、卫生状况、铺装条件等环境要素是老年群体从事交往活动时优先关注的方面,也是基础性的先决条件。较好的景观环境能吸引老年人到户外活动,增加老龄交往活动的发生频率、时长和强度,增强交往的愉悦度。
第二,服务设施满意度对老龄交往活动质量的影响显著,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导致其对活动设施的依赖度较高。其中,健身设施的提升能丰富老龄交往活动类型,增加其活动量;儿童游乐设施的提升能提供老幼同乐的场所,增加老人与儿童及老人之间的交流强度和交流愉悦程度;休息设施的提升能为老人闲坐聊天、下棋、打牌等专门式和伴生式的交流互动提供更加舒适的场所,3种设施均能提升老年人交往活动的便捷性。
第三,空间区位满意度对老龄交往活动质量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关键因素。在大尺度街区范围内,离家远近、步行方便程度是老年人在进行交往活动时考虑的重要条件,而在小区有限范围内,并不是首要的空间因素,但对于身体健康状况欠佳、活动不便的老年群体而言,空间区位仍相对重要。
第四,空间形态满意度对老龄交往活动质量的影响相对较小,说明老年人对空间尺度、平面形式、拥挤程度等空间形态要素感知和体验并不敏感,不是老年人进行交往活动时优先的考虑条件,但活动空间的尺度和形态仍应保证能够容纳老年人的不同类型活动。
图4 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
4.3 老龄健康促进导向下住区开放空间的优化策略
总体来说,住区开放空间的适老性优化,宜以老年人“市井·集体·邻里”3种交往活动需求为前提,以提升老年人精神健康为重要目标导向,依次增强开放空间的环境愉悦度、设施多样性、场所可达性及空间形态体验,但应针对不同模式住区开放空间环境特征,提出相应的规划设计策略。
首先,开放式老旧住区户外开放空间场所及活动设施较为缺乏,且环境品质较差,应以提升环境愉悦度及设施多样性为重点。在有限的开放空间场所中从植物、设施、卫生等细节出发,优化植物配置,增添休憩、健身、儿童游乐等多元活动设施,改善铺装条件,注重住区环境卫生的维护和管理。
第二,半开放式单位住区一般具有较好的景观环境质量,但活动场所及设施较为单一且分布不均(集中于面域空间),应以提升设施的多样性及优化活动场所布局为重点。合理设置休息设施,适当增加健身、儿童游乐设施,优化节点及线型空间环境,提供多元的老龄交往空间场所。
第三,封闭式现代商品住区一般具有较好的景观环境质量及较为丰富的活动设施,但缺乏能促进老人日常生活型交往的商业服务设施,活动场所较为单一,因此,应以优化住区开放空间布局、丰富开放空间功能多样性为重点。考虑个体活动、成组活动、集体活动对空间的不同需求,根据不同层次服务半径合理设置不同规模的多样化、多层次的交往空间,与住区道路系统形成紧密联系,优化步行空间体验以方便老人到达。
注释:
① 长动住区是典型的由原单位型居住模式转变而来的开放式老旧住区,始建于1958年,居民主要为长动集团职工及家属,人口5 600左右,职业构成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华中科大社区是20世纪50年代依托于华中科技大学而建成的单位大院式居住区,20世纪90年代末住房制度改革以后,学校年轻职工逐渐搬出校园,住区居民主要是离退休人员及部分外来务工与学习人员。学府佳园小区是我国住房商品化后建设的典型的现代封闭式小区,始建于2001年,总占地面积约155亩(约0.10km2),居民构成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