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镇:农业产业提质增效

2019-07-24邱胜

当代贵州 2019年19期
关键词:博园兴农石斛

文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邱胜

清镇市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效益优先,促进“农、旅、文、健、养”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推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

4月下旬,清镇市犁倭镇玉冠山下的万亩桃园内,一株株桃树结满了果实——犁倭 “玉冠桃”。

经过十多年来的培育、发展,犁倭“玉冠桃”种植面积已达到3.5万亩,年产量2万余吨,年销售收入8000余万元,带动农户4000余户。

“这是清镇市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效益优先,促进‘农、旅、文、健、养’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推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的成果。”清镇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张劲松说。

选准特色产业

“果子长势不错!”在清镇市新店镇鸭甸河村,村支书范后金每天都会到村里的桑葚园转一下,看看果苗的长势,瞧瞧挂果情况。

鸭甸河村是清镇市一个偏远山村,受地理环境影响,这里土地贫瘠。

“要发展经济,只有在种植上做文章。”鸭甸河村委会主任邹红说,种植传统产业收入低,大家都没积极性,只有发展特色产业,走高效种植之路,才有奔头。

从2017年初开始,范后金带领大家改良了这片600多亩的荒山,请来专家论证,开始种植桑葚、无花果和金边黄花。

发展方向有了,但村民参与度却不高。

“村民们对于这些‘新鲜’事物,总是不敢尝试。”邹红说,除了担心收成外,村民们还担心这些果子没有销路。

为了让村民放心,范后金当起了“领头羊”,率先将自家的土地改种了桑葚,并联合村支“两委”一起动员村民发展特色种植。

去年4月底,范后金的桑葚地亩产达到3000多斤。原先还处在“观望”的村民,看到种下的桑葚有了收益,都纷纷将自家的土地拿出来改种桑葚。如今,村民的年收入平均能上9000元。

“把低效传统种植面积全部调下来,把特色优质高效农作物种上去。”这是清镇农业产业发展的长远规划。

在规划及种苗保障方面,清镇根据资源禀赋、气候条件、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合理做好产业布局规划,因地制宜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培育了一批本土电商平台和农特产品牌,形成了“清镇黄粑”“清镇酥李”“卫城辣子鸡”“山韵茶叶”“红枫葡萄”“玉冠桃”等地标品牌,一批具有本土特色的农产品正源源不断从田间直供市民餐桌。

实现提质增效

在清镇市犁倭镇翁林村,仿野生种植的铁皮石斛遍布山林。

“这是我们2017年种下的铁皮石斛,是村里近两年发展的特色产业。”翁林村村支书谭跃武说,“以前,犁倭的铁皮石斛是大棚种植的,经济效益不高。”改种仿野生种植的铁皮石斛后,每亩干品能卖到上万元,经济效益大幅提升。

同时,翁林村还引进贵州济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铁皮石斛的种植提供种苗、种植技术、销售渠道等,铁皮石斛品质和销售量大大提高。

在卫城镇银桥村,美国红枫、蓝莓、红海棠等经果林种植前景喜人。银桥村引进的龙头企业贵州吉福成农旅发展有限公司利用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走农旅一体发展新路。

公司负责人李春福说,通过农旅结合,银桥村将呈现“四季有花开,四季有果采”的美景。

在红枫湖镇芦荻哨村,精品果蔬种植正实现精细化管理。

“李老师你看,这是去年育的西红柿和辣椒苗。”

“这块地用了一种新型发酵肥,李老师你看看效果是不是不一样?”

走进芦荻哨蔬菜基地的育苗大棚,只见村民们围着清镇市蔬菜工作办公室高级农艺师李景明询问各种问题。

辣丰3号、黔椒5号、中豌6号、腾飞5号……从2011年开始,李景明选育出一批又一批高质量蔬菜品种,总结出多套生态化栽培技术,实现精细化种植,帮助农户实现高产。

李景明带着团队一边实验一边推广,5年时间,清镇市形成“五个万亩”蔬菜基地,成为“贵州十大蔬菜基地县”之一。

万亩蔬菜、万亩茶叶、万亩药材、万亩刺梨、万亩桃、万亩酥李,这是清镇重点打造的六大特色产业,现已覆盖全市9个乡镇,农业产业正向“量质并增”方向转变。

同时,清镇以特色主导产业为重点,狠抓观光园区建设、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农业经营体系创新,打造一批全产业链农特产品,推动三二一产业融合发展。

红利惠及村民

清镇市中华茶博园红枫万亩茶园。(贵州民投集团供图)

4月23日下午,阳光灿烂,天蓝云白。

清镇市王庄乡小坡村一片忙碌景象。王庄乡贵苗夫田园综合体农业发展公司(以下简称贵苗夫)买来的香樟树正好运到,大家一起准备着种植。

贵苗夫是王庄乡引进的农业产业公司,公司入驻后,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启动了“农旅一体有机高效农业”项目,种植了黄桃、李、蓝莓、樱桃等精品水果20余万株,并同步发展香猪、肉鸡等养殖项目。

“我们这里的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是将传统产业调整为果树种植,同时,养殖效益好的香猪。”小坡村村支书兰竹说,如今,全村人都以土地入股或者劳动力入股的形式,加入产投公司。

“以土地入股,每亩每年5 0 0元,5年递增一次。”

“参加果树种植,每天80元,3年左右果树挂果,还有分成。”

…………

土地入股有保底,参加种植有收入,小坡村村民向记者表达着心中的喜悦。

去年11月,清镇市“中华茶博园”项目在芦荻哨村开工建园,茶产业的发展不仅是红枫湖镇的一道绿色屏障,也成为了村民的“绿色银行”。

站在中华茶博园观景亭向四周望去,近处是一垄垄翠绿的茶树,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

“我们现在主要采取两种分红模式,一种模式是从村民手中直接流转土地,每年每亩有700元的固定分红,同步享受17%的利润分红,或三年每亩递增100元分红。”贵州民投集团清镇中华茶博园项目负责人江燕勇说,最终,茶园要带动1000余人就业。

茶博园通过“以茶带旅,以旅促茶”的发展路径,打造以茶马文化为主题的民宿,围绕“吃、住、行”,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芦荻哨村村民黄勇表达了自己的喜悦之情,茶博园建起来,芦荻哨村也跟着发生变化:不仅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村寨也越来越漂亮……

目前,清镇通过深化农村“三变”改革,采用全域“三变+”等发展模式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共享项目45个,入股农户达到8536户、24320人,实现入股分红967万元。

猜你喜欢

博园兴农石斛
石斛兰
南京园博园悦榕庄酒店
绿博园旅游业的发展对就业的影响探索
仙草石斛
杨景波 石斛花开香满城
庆丰收
天津农商银行“兴农助教”专项基金已资助6590名学生用款逾1568万元
仙草石斛的护肤传奇
工匠培训
参观园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