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帮扶 医路黔行
2019-07-24邱胜
文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邱胜
从2016年院士专家医疗卫生援黔行动正式启动以来,援黔专家下沉基层,共计开展门急诊诊疗330537人次、手术14429例、会诊疑难病例23514次,新技术新业务推广705项,培训医务和管理人员近万人,全面提升了受援医院诊疗水平。
“能不能挂眼科门诊青岛专家张医生的号?”
早晨9点,紫云自治县人民医院眼科门诊的候诊处挤满了前来看病的人,他们口中的张医生是从山东青岛来到安顺的援黔医生张道敬。
张道敬在紫云自治县设立眼科门诊工作站,为白内障、青光眼、角膜炎等眼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让他们重见光明。
山海之约 打好医疗帮扶“组合拳”
查房、会诊、专科门诊、疑难讨论、专题讲座、深入临床一线指导工作……对于每一个援黔专家来说,这是他们工作的日常,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副主任黄永辉也不例外。
2016年,黄永辉积极自愿报名,成为院士专家医疗卫生援黔行动第一批受聘的“医疗卫生援黔专家团”核心专家,擅长消化内镜诊断的他,目前已成功拯救多名贵州消化疾病患者。
在贵州,援黔专家充分发挥自己在医疗、科研、教育及管理上的优势,在医疗技术、学科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度帮扶。
“能不能给我挂个广州专家的号?”“请问骨科门诊在几楼?”……早晨10点,赫章县中医院骨科门诊的候诊处,排队等候问诊的患者络绎不绝。
但在一年前,中医院门诊却是无人问津,每天前来看病的群众寥寥无几。
“我们当时就是县里最弱、最差的医院,一个月手术不超过30台。”说起医院当时的情况,院长王桂芬毫不避讳。
改变发生在2017年,广州市番禺区开始对赫章县中医院进行对口帮扶。龚利鑫、谭本前等专家先后组团为赫章县中医院带去新技术,为医院创造了多个“首例”,促使医院快速发展。
不仅仅是广州,上海、大连、苏州、杭州、宁波、青岛等东部六省七市医院、军队有关医院对口帮扶贵州15个市级、66个贫困县人民医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医院和福建、辽宁等省共64家三级中医医院,分别对口帮扶贵州64家中医医院。
40年来,茅台集团在不断加大内部环境保护的同时,积极参与周边环境及赤水河流域保护工作。1994年,茅台集团委托贵州省环保科研所进行赤水河生态环境的调研工作,确定了“国酒水源保护区”范围和相应保护措施,投资上亿元修建长约3公里多功能茅台河堤。2003年,茅台集团联合省环保局、省环科院组成专题调研组,对赤水河中段“国酒基地”生态环境进行实地调研,取得良好成效。此外,从2014年起,茅台集团将连续十年每年出资5000万元用于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切实把赤水河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扛在肩上,落实到行动中。
情系万里,山海相连。从2016年院士专家医疗卫生援黔行动正式启动以来,援黔专家下沉基层,共计开展门急诊诊疗330537人次、手术14429例、会诊疑难病例23514次,新技术新业务推广705项,培训医务和管理人员近万人,全面提升了受援医院诊疗水平。
精准施策 “输血”与“造血”结合
援黔行动就是要发挥专家所长,“给贵州最需要的”。
“援助是全方位的。”作为专家团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将卫生援黔定义为一次“大健康”行动,援助不仅仅局限于单个的疑难病例或者抢救病人,而是要贯穿整个医疗卫生事业全流程。
为此,“医疗卫生援黔专家团”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以“造血”与“输血”相结合为手段,从医院管理、人才交流、业务培训、学科建设、等级创建等多领域入手,开展全方位帮扶。
在对口支援过程中,一批批优秀的援黔医务人员将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管理理念带到黔中大地,指导开展多项新技术、新项目,为贵州基层医院的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
强制度、改流程、育人才、传技术、增设备、建学科、整环境、创品质,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到贵州省台江县人民医院担任执行院长的汪四花,用3年时间对医院进行“输血型”帮扶,使得台江县人民医院有了一定的“造血”功能。
援黔专家黄永辉(中)在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示教。(安顺市委宣传部供图)
“汪院长来之后,常常开展院内培训,疑难病例的讨论、手术施教、急救演练,让医务人员技术能力慢慢得到提升。”医生小王对学习培训感受深刻。
如今,台江县人民医院从2016年日均门诊病人量不足200人增长到现在的450人,手术人次增长了141%,转诊率下降了55%。
“援黔专家的到来,不仅填补了当地医疗技术空白,还带来了先进的思想观念和管理理念,有助于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贵州省卫健委医政医管处处长刘志远说。
为提升“造血功能”,“医疗卫生援黔专家团”聘请钟南山、王辰等54名院士,邀请黄永辉、余振球等1116名核心专家加入。其中,37名院士在贵州建立院士工作站(室)43个,帮扶医院71家。
目前,援黔院士专家已实现对贵州省级医院、市级综合医院帮扶的全覆盖,与11家县级医院建立了帮扶关系,并逐步向全省其他县级医院辐射。
同时,贵州以“黔医人才计划”为平台,搭建了贵州省三级医院与首都医院交流合作的桥梁,使多个支、受援医院之间形成了医联体单位,在远程医疗、人才培养等方面有深入合作。
真情帮扶托起群众“健康梦”
健康扶贫,医路黔行。
如何将援黔医疗卫生资源优势和贵州健康扶贫实际需求相结合,让贫困群众尽享健康红利,成为医疗援黔计划努力的目标。
对于医疗扶贫,来自苏州大学附属第一院的援黔医生刘建刚表达了他的看法:村里建好标准化卫生室,镇上建好规范化卫生院,县上不断提升县医院、中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最终让大家小病不出镇村,大病不出县。
刘建刚作为第一批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对口帮扶石阡县人民医院的队员,主要任务是对神经外科进行帮扶。
在3个月的时间里,他开展重点专科建设,为神经外科带来了手术显微镜,开展了包括脑肿瘤切除术、动脉瘤夹闭术等新技术,使石阡县人民医院诊疗水平大大提升。
去年,当地一名学生不幸遭遇车祸,导致肢体偏瘫,刘建刚评估病情后及时为她进行开颅手术,让患者得以康复。
援黔医疗卫生对口帮扶使得贵州老百姓能够在家门口就医,大大降低了山区群众看病花销,让“大病不出县”成为可能。
此外,“医疗卫生援黔专家团”还对困难患者实施免费诊疗,减轻了他们的负担,使广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
就在前两月,安顺市有85名患儿在青岛接受了免费治疗。来自关岭自治县沙营镇的曾艳(化名)就是此次救助活动的受益者。
当记者见到曾艳时,她已经带着孩子从青岛康复归来。“刚开始听到可以带孩子到青岛做手术,我心里喜忧参半、忐忑不已。”曾艳说,来到青岛以后,援黔医护人员鼓励他们勇敢面对疾病,安心接受治疗,一切都很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