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才进山 黔货出山

2019-07-24江婷婷王法

当代贵州 2019年19期
关键词:白萝卜蔬菜电商

文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江婷婷 王法

随着各类人才接踵“进山”,昔日“长在深闺人未识”的贵州农特产品正量质齐升,以“泉涌”的势头畅销国内、远销海外,风行天下。

“兴仁处于丝绸之路的十字路口,往南往北拓展海外市场都大有可为。”兴仁引力农产品加工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邹颖说,在创业之初,自己就已经开始将注意力转向国外市场,筑梦“新丝路”,“我们不仅要做好国内市场,更要放眼全球,大胆走出去”。

2016年,在黔西南州相关部门组织下,邹颖随团到柬埔寨、泰国、老挝等地考察,并与老挝GD农业公司签订了3万亩薏仁米种植基地与1万吨的收购合同。同时,公司生产的薏仁米远销美国、加拿大及东南亚地区。2018年公司农产品出口创汇近2000万美元,占总销量的65%。

从最初的薏仁米加工发展成为全国唯一一家薏仁米进出口生产企业,邹颖仅用了5年。

深化农村产业革命,推动“黔货”出山,人才不可或缺。近年来,贵州持续加大流通企业人才和农产品经纪人培育引进力度,并出台了一揽子培养扶持政策措施。

随着各类人才接踵“进山”,昔日“长在深闺人未识”的贵州农特产品正量质齐升,以“猛虎下山”的势头畅销国内、远销海外、风行天下。

产销“无缝”对接

“15吨香菇,1天售罄!”面对这样的数字,铜仁市万山区的农户们既惊喜,又诧异。

才不到一年时间,万山农特产品已成为苏州市场的“香饽饽”。

“万山农特产品虽然味美质优,但市场曾一度出现疲软,优势该如何引爆?”这对苏州高新区派往万山区挂职帮扶干部杨亮来说,是他要着手解决的第一件事。

如何为农产品找到稳定的市场?杨亮带着万山区农口干部通过密集走访调研后,形成三个共识:一是市场锁定苏州高新区,逐渐辐射到苏州、上海、无锡等地;二是要种植能经受长途颠簸损耗、保鲜期较长的产品并提高其附加值;三是要生产符合东部城市饮食习惯的产品。

“只有将种植规模化、组织化才能保证蔬菜的质和量,达到上述三个要求。”杨亮说。

按照这样的思路,万山区出台了大棚设施蔬菜种植技术应用推广方案和建设标准,选定白菜、辣椒、西红柿等适合在本地栽种的蔬菜品种,制订涵盖选种育苗、土壤有机改良、种植密度、管理维护和检测上市等内容的蔬菜种植实施标准。

同时聘用九丰农业博览园的专业技术骨干分别到全区9个乡镇(街道)担任科技副乡长,由他们培育当地大棚种植技术人才,全力推广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建立专业技术骨干包片机制和“24小时”问题处理机制,通过远程教育和现代网络技术,针对产业种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实时沟通反馈,第一时间解决技术问题。

技术有了保障,规模也要跟上。“我们通过万山区电商生态城主动与农业基地对接,从产品包装设计、资质申请、产品检测、活动策划等方面全程服务,并借助稳定的渠道销售其产品,最终倒逼基地扩大种植面积。”杨亮说。

拿万山区敖寨乡金中大棚蔬菜种植示范园区来说,整个园区从规划到建设再到蔬菜上市仅仅只用了3个月时间。

“目前,园区的丝瓜种植近53亩,西红柿37.4亩,黄瓜32亩,我们按照九丰蔬菜种植技术进行种植,产品质量和口感都得到改善,在苏州市场供不应求。园区的年产值已达300余万元。”敖寨乡党委书记杨勤说。

如今,万山区新建成标准化大棚蔬菜基地57个,覆盖43个村,建设规模达1.2万余亩,并逐步推动农业市场化运作、合作化经营、专业化管理、科技化支撑的“四化融合”发展。

渠道“无障”流通

查看订单、分拣货物、打包、寄送……在息烽县永靖镇立碑村,电商行业风生水起,一户户民房里,孕育了一家家农村淘宝网店。

“我已经能够熟练地完成收单、发货等工作,最多的时候一天可以接100多单。”在息烽中正电子商务中心,年过五旬的陈华芝正在电脑前忙着处理新订单。

从电商“门外汉”成功转型成为“槛内人”,陈华芝的底气源自哪里?

2016年,息烽县提出人才驱动电商发展战略,与阿里巴巴淘宝大学合作,建立贵州首个淘宝大学县域培训基地,为电子商务在息烽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培育支撑。

通过培训,立碑村越来越多的“陈华芝”成了电商的“一把好手”。据不完全统计,立碑村已注册淘宝网店183家,建立了网货开发中心、产品中心、孵化中心等12个职能中心。

近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将农村电商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抓手。截至目前,70个县(市、区)获批国家级电商示范县。

冉阿周,沿河自治县官舟镇人,大学毕业后只身回乡,于2015年创办了沿河第一家电子商务公司。在公司创办的第一年,当地上千斤的空心李及上万斤的蜜柚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

黔货要出山,电商需先行。全省大数据风生水起为“黔货出山”插上了科技翅膀,贵州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全省限额以上法人企业(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87.54亿元,比上年增长16.7%。

无形的“信息高速路”被打通,有形的交通路网也在加速完善。得益于“组组通”,瓮安县猴场镇马场坪村村民陈开全的太子参产业有了好“钱途”。“自从路修好了,销路更不愁了,一亩地收入能达到1万块左右。”

塑造“无忧”品质

“我的大白萝卜,个头大、水分多、味道甜、质地脆、口感好。”讲起大白萝卜的特点,余慧明滔滔不绝。

余慧明是碧秀佳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法人代表,除了合作社法人,她还有另一重身份——毕节市七星关区农牧局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

在农技专家余慧明的带领下,七星关区碧秀佳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的白萝卜远销海外。图为合作社群众在采收白萝卜。(王纯亮 / 摄)

长期从事蔬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推广,潜心研究萝卜种植技术有20年之久,这样的专业背景,让余慧明种出的萝卜“不一般”。

今年1月,一张国外订单慕名而来。合作社10万斤的白萝卜被运往深圳港口,装船出口到迪拜。

毕节到迪拜,几千公里的距离。毕节萝卜凭什么“漂洋过海”?

余慧明给出的答案是:“品质和品牌。”

“我们的萝卜全部采用有机栽培,种植过程中不使用化肥。并不断根据种植情况研究调整,让种出来的萝卜口感甜脆。”

有了品质保障,“碧秀佳”大白萝卜开始了品牌塑造。结合消费需求,“碧秀佳”大白萝卜不断提升消费体验,把绿色优质农产品“附加值”变成“倍加值”。

“‘碧秀佳’先后荣获‘乌蒙山宝·毕节珍好’品牌系列产品,绿色食品认证产品、有机转换认证产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蔬菜类)产品、贵州省名牌产品等荣誉。”据余慧明介绍,合作社已注册了“碧秀佳”商标。

品牌带来竞争力,这样的例子在贵州全省并不少见。

普定县白岩镇,依托省农科院、贵州大学、安顺市农科院等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的技术支持,组织成立技术服务小组,严格按照韭黄原产地地理标志产品生产技术规程组织生产,打造无公害绿色品牌,直接销往浙江、上海、广东等地,让韭黄变成了“黄金”。

猜你喜欢

白萝卜蔬菜电商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新电商 潮涌风劲向未来
蔬菜
采集白萝卜
我爱白萝卜
大型电商十大热卖玩具排行榜
蔬菜也“疯狂”
大型电商十大热卖玩具排行榜
蔬菜的哀诉
白萝卜汁漱口治口腔溃疡方真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