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雍元书:一名村医的“江湖事”

2019-07-24冉斌向永东黄霞

当代贵州 2019年19期
关键词:村医行医王明

文 / 图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冉斌 向永东 黄霞

71岁,从医51年,背坏8个出诊箱,雍元书为湄潭县复兴镇湄江湖村用去了太多的时间。2018年,在由中央电视台与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共同主办“寻找最美医生”的活动中,乡村医生雍元书荣获“最美医生”称号,是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村医。

4月24日,远嫁湖北的曹海燕给雍元书打来视频电话。她说,是雍元书给了她新的生命。

步行攀山,船行过湖。

雍元书在湄江湖村是一个“传奇”,方圆15公里处处留痕。

青丝染白,初心不移。

雍元书在村医路上更是一个“传奇”,行医51年惠及3385名群众。

少年立志:“湄江湖村需要一个医生”

1948年,雍元书出生在距离湄潭县城50公里的湄江湖村。

“我小时候身体不好,经常生病,走三四个小时到镇上去看病是常事。”在雍元书的记忆里,看病是村里人最大的“难关”,“我算是运气好的,几次生病都挺了过来,但是我的家人就没有这么幸运。”每每说起亲人因病离世的往事,雍元书的心里都隐隐作痛。

“那是一个大热天,年幼的弟弟说头晕后就回家躺下了,没过多久就开始口吐白沫、昏迷不醒,很快就没有了气息。”中暑、麻疹等常见病让雍元书失去了亲人,让整个家庭笼罩在悲痛的气氛中,雍元书不希望这样的悲剧再发生在村里。

“湄江湖村需要一个医生。”1968年,20岁的雍元书成为一名卫生员。

为提高自己的医疗技能,雍元书先后在湄潭县卫校、北京乡村医生刊授学校进修,积极参加上级卫生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省吃俭用购买了大量医学书籍。

“边看病边学习,行医路上本来就没有尽头。”从20岁年少立志到71岁年过古稀坚持为村民诊治,雍元书没有一刻放松,严谨的态度使他成为村民们最信赖的人。

舍己忘我:“病人的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雍元书是个不要命的人。”

在湄江湖村,雍元书的胆大是出了名的,深夜还在走家串户,再深的山他也敢进。

“不是不怕,如果我不去,病人怎么好得了?”解密“胆大”背后藏着太多深情。

在雍元书的行医路上,遇到过不少艰险,最惊险的一次莫过于救治王明会、曹海燕母女俩的经历。

那是30年前的一个寒冬。

“生下海燕后,母女俩同时高烧不断。”刚生产3天的王明会一家住在湄江湖的对岸,如果下山看病需要走近两个小时的山路,为了争取救治时间,家里人想到用船来接雍元书。

“雍医生,雍医生,找你救命。”来不及听完来人的叙述,雍元书就背上出诊箱跳上了船。

“惊险,仅够一个人乘坐的渔船坐了两个人,三分之二的船身都在湖里面,尤其到转弯处船身更加不稳。”凛冽的寒风吹起湖面,曾有两次差一点就吹翻了小船,战战兢兢中,雍元书的双手紧紧地抓住船帮。

20多分钟,雍元书赶到王明会家。一刻也不敢耽搁,检查、询问、用药,几个小时之后,母女俩的体温渐渐恢复了正常,脸上也开始有了血色。

“如果把他摔到河里面去了,那该怎么办?”得知惊险过程的王明会除了感激,更多的是内疚。

为了给外村的病人看病,雍元书曾从摩托车上摔下,头部受伤,在遵义医学院住院11天,但这除了妻子刘元碧之外,至今连子女们都不知道;

半夜打着电筒出诊,田坎上、堡坎下稍不注意就摔一跤,身上总是青一块紫一块;

母亲过世时,他正在卫生室看病,忍着心痛看完最后一个病人,回到家里双膝跪地,不舍与委屈随着泪水夺眶而出……

51年来,雍元书的足迹遍布湄江湖村的每一寸土地,通往各家各户的路,他已经记不清走了多少个来回,但病人的资料和病情变化都在他的脑子里,一清二楚。

但是再清晰的记忆里,也有空白点。

“几个孩子的学习我没有参与,家长会我也没有去开,成长的过程里就是他母亲一人包办。”对于子女和家人,雍元书心有亏欠,作为一名医生,自己儿女生病时却不能及时照顾。

“女儿雍艳6岁时,有一次夜里发烧脱水,而雍元书正在村民家里看诊,没办法赶回家。”当时,心急如焚的刘云碧只能叫上年迈的老父亲,将女儿连夜送去湄潭县医院,而女儿住院期间,雍元书仍然奔波于村民家中。

“抱怨他但也理解他,因为村里的病人就只能依靠他一人。”年复一年,雍元书的坚持打动了刘元碧,不解变成理解,埋怨变成支持。

充满期望:“更多的年轻人投身到村医事业中”

雍元书(左)为村民量 血压。

“你不能退休哟,你退休了我们的病谁看?”

“反正就算你退休了,我还是要找你看病。”

湄江湖村村民如今最“听不得”的话就是“雍元书老了,要退休了”。

年过古稀的雍元书视力和听力都在慢慢退化,他的心里开始担忧:“村医很苦,就怕没有年轻人愿意接手干。”

村医路,的确很苦。从医以来,雍元书一直非常忙碌,几乎全年都没有休息,全村0到6岁儿童的预防接种及儿童健康体检、目标儿童的动态管理、65岁以上老人每年一次的体检、慢性病患者的每月随访、宣传资料的发放等,以及整理、记录相关资料,都是他的工作。

“2020年,稳定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在雍元书的心里,基层群众能够得到更好的医疗保障就是他多年以来的奋斗目标。

“这个接力棒,一定要有人接。”复兴镇党委书记熊国全说。

1997年,村里的年轻人潘胜志从卫校毕业后回到湄江湖村开始行医。如今,湄江湖村有了两个村卫生室,雍元书单打独斗的“村医路”已成往事。

“我们从小就是请雍医生看病的,能够帮他分担也算是感激的一种方式。”从协助到独当一面,潘胜志接过老一辈村医的接力棒,开启了新时代的“村医路”。

看到村医事业“后继有人”,雍元书的担忧也渐渐消散,但他依然希望社会各界更加尊重村医这个职业,希望有关村医的保障机制能够得到进一步完善,希望更多优秀的年轻人走进山村,加入村医队伍。

记者手记:

从木制到皮质,再到铝合金,村卫生室里的木架上并排放置着各式各样的出诊箱,它们见证了雍元书一生“村医路”,坎坷和磨难都在村民的健康中消失殆尽。他扎根乡村,奉献所有,只因对湄江湖村、对医生这份职业爱得深沉。

正如“最美医生”颁奖词里说的那样:“云贵高原里,湄潭情深远。50年里的乡村行医路用心丈量,3000多个村民的康健用真情守望,奉献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无怨无悔。”

村医与村,这份深情,难舍难分。

猜你喜欢

村医行医王明
村医不赚钱 如何留得住
解决养老问题,应留住80多万村医
漫画中国历史之立志行医的华佗
村医集体辞职
走过318
追问高原
非法行医罪中的主体问题认定
龙门这边(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