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席”之地上的礼仪之邦
2019-07-23齐伟民高远
齐伟民 高远
摘 要:席是我国古代最古老的家具形式,也是出现最早的坐具。中国人很早就掌握了结草成席的技术方法,席为人们的生活起居提供了保障。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席逐渐演化成礼仪文化的代表。本文通过简述席文化出现的主客观原因、种类和背景,进而分析席承载的文明与礼仪对现代设计的启示。
关键词:席;坐具;礼仪;归属
1 席出现的历史背景及种类
1.1 席出现的历史原因
1.1.1 客观原因
第一,生产力的水平对坐具发展的影响。在生产力落后、科技蒙昧的原始社会,人们为了满足生活的需要会选取一些植物树皮、动物皮毛来做铺垫,继而利用编织技术将其制作成能铺垫的器物,这便是最初的席子。新石器时代晚期,工艺技术落后,能用来制作器物的原材料都是一些原始的东西,如树叶、石头、沙土等,制作的技术也都是简单的处理,如编织、打结、晾晒等单一的处理手法。受这些客观因素的限制,中国室内家具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造型低矮、样式质朴、装饰简单的形象。这个时期物品制作的目的也是以实用为主的。
第二,建筑的水平对室内坐具形成的影响。《礼记·礼运》记载:“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槽巢。”[1]可见,在新石器时期到夏朝建立之前,建筑还是不成规模的。这段历史时期的建筑既没有高大的举高框架,也没有宽敞的空间布局。粗劣的生活环境导致日常中需要防潮隔热,保温驱寒的器物来维系生活。所以人们利用手工技术对树皮、兽皮等进行提取编织,就成了席。可以说建筑的发展水平影响着室内的家具设计,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席地跪坐就是在这一特定时期形成的。
1.1.2 主观原因
第一,适应生存的需要。在新石器时代,自然环境残酷,人类为了适应生存环境,逐渐制造出适合生存需求的物品来提高生活质量。席的出现不仅满足了人们应对不同气候时的需要,也促进了中国早期的手工发展。
第二,席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廉,能普及使用。席的制作方式简洁,早期的席只为满足实用功能,基本没有装饰。因为制作席的原料广泛,拾取方便,制作时间短,再加上席本身容易弯折、便于携带的特点适应了古人迁徙避难的需要。所以席的这些特点使其成了中国早期使用最普遍、最广泛的家具之一。
1.2 席的种类
1.2.1 从制作工艺来看,席分为编织席和纺织席两种
第一,编织席。编织席有凉席和暖席两种,凉席多用藤条、竹子等干燥隔热的材质编制,起到降温乘凉的效果。暖席多采用动物皮毛、棉麻纺织等质感厚重的材料,以达到取暖保温的效果。
第二,纺织席。纺织席相对编织席制作工艺更为复杂,种类也更加丰富。编织席大概分4种,它们是毯、茵、褥和毡,制作原料大多是麻和丝。毡是用毛和棉絮混合幹压揉搓而成的,毯是编织而成的,毯的质地比毡柔软,毡的制作更为简洁。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作用相同,隔凉隔热,方便携带和保存,区别是制作的方式不同。各种褥垫通称为茵,它比一般席厚,材质种类颇多,有丝制、布制、草制、兽毛制等。
1.2.2 从席的用途与分类
席按照用途分类有专供天子狩猎用的熊席,为兽皮所制,有磞席,为洗浴时使用,还有禅席。禅席是寺庙的专用坐具,魏晋时期由印度传入中原,是蒲团的前身。另外还会根据坐席人数的不同设立相应的席位以适应需要。
2 席承载的文明与礼仪
中国是世界上著名的礼仪之邦,无论是邦交还是人际往来都崇尚以礼相待。到了商周时期更是把礼仪等级发展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家具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自然也被赋予了礼仪的象征。周朝的统治者讲究以礼治国,礼既是人类文明的新高度,也是社会等级的分化。在礼仪制定中,规定天子与诸侯,士大夫与卿因为等级不同,待遇不同,不能有偏差和僭越。在《周礼》中有记载,“司几筵掌五几五席之名物,辩其位,与其位”,[1]意思是掌握司职的人要根据不同的场合及身份的等级设定不同的席位和放置形式。例如单席,是指专为主人尊者设置的席位;连席,是指能供4个人左右使用的席子,坐席者的身份地位必须同等或相近,不能相差悬殊;对席,交谈时使用;专席,为特殊情况的人使用,如病人或服丧的人。另外,还有加席和重席的礼法,根据使用者的身份而定,表示对其的尊重。而五席指的是莞、缫、次、蒲、熊等5种适应不同场合的席子。中国古人席地跪坐,上至天子,下至庶民,无论是日常起居还是皇帝上朝,讲学策论等都是在席上进行的,可见席在中国古代的地位。在新石器时代末期到秦汉,席都是主要的坐具。大禹治水,啟建夏朝,中华文明起于华夏,礼仪兴于商周,延续至今。而席的应用一直伴随着这段历史的发展,直到北宋建立,席才被高型家具所取代。虽然北宋之后,席的应用在室内不再占有主体地位,但是席代表的礼仪和习惯仍然影响着其他国家,如韩国和日本,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一直保留着跪坐的习惯。所以,席不仅见证和承载了中国从新石器末期到唐朝五代的历史发展,也影响着其他国家礼仪文化的发展。
3 席的礼仪观对现代设计的启示
古代的礼即以德为主、以仁为核心,是人类文明的创新。席的不同设定分化了礼的不同等级,既表示等级森严,又代表彼此尊重。同时,礼也是秩序的象征。现今社会礼仪的核心是平等与尊重,即人人平等。由此可知,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文明之礼的共通之处都是尊重。在古代,主人会根据不同的宴客情况设置不同的席数,以示尊重对方。而当今社会的工作只是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只要是合法的工作就同样受到尊重。这样开明的思想高度,同样可以在设计中得到体现。设计要想言之有“礼”,同样离不开以尊重为主的礼仪观,即设计要尊重现实,符合实际的要求。
第一,笔者认为无论是室内设计还是景观设计,我们首先要做到尊重客观主体,也就是古人讲的尊重自然。在室内尊重建筑结构,在室外尊重方位气候。设计方法上要尊重人体差异,根据不同年龄的人来制定相应的设计,或是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设计符合客户要求的作品。
第二,古代的礼讲究“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各司其职。这样的秩序逻辑也同样适用于现代设计,设计中空间的分布关系也必须主次分明、布局科学、功能合理。设计在符合应用标准的同时满足精神需求和文化寓意的传达。总之,我们通过研究家具的历史来深入体会文化的寓意,也依靠家具这一媒介来传承文明,又在传承的过程中不断更新和发展。
4 结语
席是中国出现最早、使用最广泛的坐具之一,席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广泛使用于商、周、秦、汉,自唐朝后逐步没落于北宋,被高型家具所取代。席的初期只是日常起居的用具,后期发展成为礼仪等级的标杆。可以说,中国文明的起源和发展都是在席上孕育而生的。如今,席的应用越来越少,但是它所代表的文化记忆并未消退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它所体现的礼仪文明、承载的历史变迁,一直影响着后人的思想。而在改革开放以后,大量的西方设计思想涌入中国社会,既前卫又强势,大有破门而入之感。这些外来设计充斥在市场中,种类繁多,优劣难评。虽然这些外来文化让久闭国门的国人耳目一新,但时间稍长就会令人感到迷茫,不知所措。因为这些文化固然有它先进的一面,但是没有中国的文化渊源,使国人没有在设计中找到归属感,对其风格的作品也难以产生内心的共鸣。所以笔者希望在对过去历史的研究中汲取优秀的设计理念,促进中国设计的发展,从而进一步探索适合国人的设计风格。同时希望中国的设计能发展出真正属于自己的精髓,来承载属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在世界设计之林中开拓出自己的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 陈于书.家具史[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8.
[2] 张加勉.国粹图典:家具[M].中国画报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齐伟民(1967—),男,吉林长春人,教授,吉林建筑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环境设计历史及理论研究。
高远(1991—),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建筑大学硕士在读,主要从事环境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