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体系与培养策略
2019-07-23张永安
【摘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提升教育竞争力、加速教育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本文将针对数学素养的理解、初中数学学科特征与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培养策略方面进行分析,旨在从数学学科的特点出发,在培养数学思维的基础上,为初中数学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数学素养提供一些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构成;培养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2018年“十三五”教育科学重点课题《基于初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研究》阶段研究成果,课题负责人:张永安,课题编号GS[2018]GHBZ062.
一、概念理解
核心素养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学习者在学习数学或学习数学某一个领域所应达成的综合性能力.它基于数学知识技能,又高于具体的数学知识技能,反映了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综合性、阶段性和持久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了数学的十个核心概念,即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这十个核心概念是数学核心素养的基础.核心素养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全局与局部、共性和个性、抽象与具象的关系,数学核心素养是基于核心素养在数学层面和实践层面的具体表述和要求,也是核心素养进入课程实施环节的一个过度桥梁.
二、初中数学学科特征与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严密的符号体系、独特的公式结构、形象的图像语言.数学源于对现实世界的抽象,基于抽象结构,通过符号运算、形式推理、模型构建等理解和表达现实世界中事物的本质、关系与规律.数学学科的独特育人功能主要在培养学生的思维特别是逻辑思维上,要使学生学会思考,特别是学会“有逻辑的思考”、创造性思考,使学生成为善于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人才.数学是一门实用性和创造性都非常强的科学,是中学课程教学体系中的独立科学,在整个社会发展中所贡献的力量独树一帜,由此可见,数学这门学科所承载的教育价值是非常强大的.数学教育与数学科学是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数学科学的魅力和特征也会在数学教育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只有这样,数学教育才会有异常强大的生命力,才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所以说数学学科的知识特点、思维观点以及学习方法不仅仅是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主体,也是构成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
三、培养学生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落实和提升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课堂运用的教学模式和设计直接相关,对理解数学学科本质、设计数学教学以及开展数学评价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课堂才是实施核心素养的最佳“落点”,用课堂视角审视核心素养是实施核心素养最为有效的策略.
(一)基于核心素养提升教师教学理念
教师通过对教学过程的系列研究,开发更多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生成的教学模式,将关注学生解题能力的目标进一步升华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数学素养.思考并钻研,如何将学生的成长需求与课程要求、未来期许联系起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展开教育科学研究,我们才能真正把捉到教育的本质,看到真正的教育,感悟到教育的真谛.
(二)基于核心素养改善教师教学方式
1.历练学生科学探究的历程,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从“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重要作用体现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之上,从而达到教育的最终目标——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开展“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的实验探究教学,让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探究,更重要的是以学生学习为主线,关注学生问题生成、实践、操作、思维转化、问题解决的全过程,指导并促进他们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进行学习探索,进而形成独立思考、实践和学习能力,这比熟记一堆知识更有意义.班级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应对学生学习能力差异有足够的把握,给他们设计有层次、有梯度、富有挑战性的探究题目,或给他们一个基本的学习路径和线索指导,不同层次的学生肯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对率先完成阶段任务的优秀学生赋权分责,并鼓励组内成员之间互帮互学,让优秀者能通过讲解帮助其他组员.这样不仅提高了自己,其他学生也能感受到同伴互助带来的幸福感、安全感与愉悦感.针对个别“学困生”,教师可以巡视进组重点指导,这对节省教学时间、提高班级整体学习效率也大有裨益,也利于学生多项核心素养的发展.
2.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形成高于数学知识的学科素养——变“知识立意”为“素养立意”.数学知识在学生学习和成长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学习数学知识,学生的智能、品德、价值观都打上了学科的烙印,这个过程就是学科素养形成的过程.然而,目前以知识点和考点为核心的“目标主义”过于强调数学知识的教学,弱化了由知识转化为学科素养和能力的过程.要扭转知识本位的思想,就一定要在把知识转化、内化和升华为能力与素养上下足功夫.教学不仅是教知识点,更是要教知识点上的思维点.只有关注思维点,传授给学生的才是智慧,他们才会成为善于思维的学生!所以,教师需要确立“通过知识获得教育”而不是“为了知识的教育”的教育思想.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形成高于數学知识的学科素养.
3.创设生活情境氛围,让学生深入实践——从“抽象问题”走向“具体情境”.知识置于情境,犹如盐置于汤中.以往教学以数学知识点为核心,传授的知识往往过于抽象,难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的目的最终要回归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掌握知识技能最为有效,教学中需要注意把抽象问题与真实情境、生活实践相结合,为学生创设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的机会,为新知的学习提供新的生长点.如果教学中的数学知识根植于生活情境中,将更有利于学生找到知识学习的意义,进而促进其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基于核心素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1.相信学生,让学生找回“自我”.学生对自己的潜能认识往往不足,也显现了学生自信心理的脆弱,教师要设法减缓学生的心理压力和精神压抑;课堂探究时有时教师“帮”得太多,“铺”得太平,也会使学生的思维产生惰性,错失挖掘学生潜力的良机.相信学生,构建放手、给机会、尊重选择的自主课堂,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技能和意志品质: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在学生具有内在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学习评价基础上的“会学”;在学生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又能锻炼学生自学、概括的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成功的愉悅得到体验.引起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觉醒和自我变化,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使知识学习真正与自我融为一体.
2.唤醒欲望,将表现的机会留给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探索和成功喜悦的表现流露是学生的天性,需要教师倍加爱护.我们常常因自己对学生心理的无知,低估学生的创造力或无视学生而无意间扼杀了这种天性.给学生表达的机会,从表达中把握学生的思维过程,捕捉生成性教学资源,并用“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想到的?”“能把你的想法说得更清楚一些吗?”让他们尽情表现,充分分享,就会促进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用概念解释数学对象、通过归纳探索数学规律的能力与习惯,是促进学生深层次参与课堂教学的有力举措.要把实质性的归纳机会留给学生,让他们参与、体验,实现学生学习从知识传承到知识创新,从单纯课堂学习“消费者”到课堂“贡献者”.以课堂小结为例,我们可用思维导图让学生概括总结,补充提炼.再如,练习评判时,可让学生互相评述,互相讨论,不但使他们能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何由以知其所以然.如果教师心中有学生立场,充分践行“人本”思想,就能打开学生视角,把更多的机会给学生.
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认真组织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注意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切实把学生推到教学活动的前台,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树立自信,坚定正念;增强定力,激励精进;启迪智慧,净化心灵.也就会促进数学核心素养发展,达到数学育人之目的.
【参考文献】
[1]孙浩.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基本要点[J/OL].中国教育新闻网.基教视点,2016(9):14.
[2]章建跃.在第九届初中数学教学展示活动总结发言[R].安徽黄山,2015(11).
[3]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7):191-196.
[4]陈芳,程小文.今日课堂缺什么[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12):45-48.
[5]吴梦瑶.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优化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Z].2017.
[6]史宁中.推进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J].中小学管理,2016(2):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