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贫困地区贫困大学生政治心理现状与优化路径

2019-07-23邓天丽严佩升

祖国 2019年13期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优化路径

邓天丽 严佩升

摘要:在我国高校教育收费政策的实施、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贫困生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深度贫困地区高校贫困生的政治心理问题日益凸显。为了更好的发挥高校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对贫困大学生的政治心理的培养已成为高校思想教育的重点。本文从贫困大学生的政治心理现状出发,分析贫困生的心理特点、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路径,以期为贫困大学生的政治心理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深度贫困地区   贫困大学生   政治心理   优化路径

高校的扩招带来了贫困生数量的逐年递增,贫困生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共同话题。贫困大学生作为高校的弱势群体,其生存状况、精神状态和政治心理等方面需要更多的关注。由于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贫困大学生的政治心理问题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日益凸显[1]。因此,高校动态的掌握贫困大学生的政治心理动态,分析大学生在政治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增强培养方式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于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一、贫困大学生政治心理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大学生政治心理是大学生对政治生活的一种认知,对政治态度、观念、行为等方面做出的一些心理反应,表现为大学生对社会政治生活的某一方面的兴趣、态度、情感等方面的认知[3]。一般来说,普通大学生群体的政治心理具有某些共性:(1)未形成稳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2)政治心理的动荡性,难以产生持续而稳定的心理诉求;(3) 政治心理的浅层次,对政治心理的认识更多的是存在于感性的层面,政治意识模糊很难形成个体的政治信仰[4]。本文在分析贫困大学生政治心理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时,主要从高校大学生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参与及政治动机四个方面来考察贫困大学生的政治心理特点。

(一)贫困大学生的政治认知

贫困大学生的政治认知,从宏观上来说是指贫困大学生对于政治生活中的各种政治事件和人物,根据自己对政治活动的认识,来进行的评价和判断;从微观上来说,贫困大学生的政治认知是基于自己的贫困对党、政府和社会主义的认同,对国家的方针政策、对自己的权利义务的认知。由于贫困大学生生活贫困,在学习生活期间往往承受着在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压力,这导致了贫困大学生自卑感比较强,不能客观公正地看待生活中的困难,担心别人嘲笑自己[5]。这些心理特点往往使贫困地区大学生缺乏对政治的认知、政治意识淡漠,他们往往很少关心国家当前的政策、方针,很少关注时事政治。据调查显示,贫困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评价普遍偏低,认为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其实没有必要,没有太多的用处;在谈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自己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影响的时候,大多学生认为收获不大,对政府官员的整体印象基本上都是负性评价。

(二)贫困大学生的政治情感

贫困大学生的政治情感,是一种不自觉的内心体验和感受,在贫困大学生参与政治生活和政治活动的过程中,对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等方面的内心感受。在政治活动时,对自己在政治活动的爱憎感、好恶感、亲属感、美丑感等心理反映的统称[6]。根据相关调查显示,贫困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普遍偏低,贫困大学生看到国旗升起的“自豪感”没有正常大学生的强烈;在对待“台湾问題”、“钓鱼岛”等国家核心利益上的问题上的时候,很大一部分贫困大学生表现出漠然的态度,认为自己只是平头小百姓,管好自己就行了。此外,贫困大学生的自我心理长期的缺乏援助,由于自身的贫困,心理长期处于消极的心态,让自己的人生观变得灰暗,缺乏自信、自责、人生观变得狭窄等,这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会带来畸形偏激的政治认知。有调查研究显示,有部分特别贫困大学生对社会分配不公、社会腐败、三农、大学生就业以及公民道德等问题的态度带有比较偏激的色彩,其言论往往带有愤世嫉俗的特点,贫困大学生这种行为与异化的政治性感息息相关。

(三)贫困大学生的政治参与

贫困大学生的政治参与,主要是指贫困生间接或直接参与政治活动的过程,其参与的最终目标是让自己的切身利益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得到体现[7]。高校贫困大学生基本都来自偏远的农村家庭,在进入大学以后基于家庭的原因,显得比较贫困。但在其他方面很渴望通过努力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希望除了金钱以外,运用其他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内心需求。但在此过程中不断受挫,这就很容易导致身心的发展失衡。在思想和心理的双重压迫下,高校贫困大学生对政治参与的行为逐步减少,据调查研究显示,在一个班级中贫困大学生成为学生干部的概率比非贫困大学生明显偏低。在学习生活中,即便是涉及到与自己利益相关的事情的时候,他们往往会表现出更多的踟蹰。由于大多数贫困大学生以前所处的文化环境相对落后,信息闭塞,导致他们对新事物的敏感性降低,在谈到政治对生活的影响贫困大学生往往低于非贫困大学生。

(四)贫困大学生的政治动机

贫困大学生的政治动机是基于在政治行为的背后,对贫困大学生的政治心理发生转变的行为因素,通过刺激并维持一定的政治活动,从而进行内化的过程[8]。贫困大学生的政治动机是满足自身内在心理需求的反应过程,由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一个人只有满足自身的生理、生活需求后,才会追求更高一层的需求。若是基本的生存需要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贫困大学生的政治动机更多的是带有功利主义的色彩。

二、贫困大学生政治心理的优化路径

(一)充分发挥好教师的“师道”精神和课堂的主渠道作用

高校要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高校所有课堂和所有教师都是大学生政治心理优化的重要阵地,高校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对党和国家的政治问题的看法和认知态度将会以非常直白的方式给学生政治心理打上烙印。因此,必须要求每一位教师对政治具有高度的认知和鲜明的态度,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将会对学生的行为态度产生重要的影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多关注家庭贫困大学生,对他们给予更多的关爱,加强和改进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培养贫困大学生宽容大度、与人为善的道德情操,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政治情感和政治态度。同时,要注重培养贫困大学生遇到问题或突发性事件时的辩证思维能力,学会冷静地理性的看待消极事件及正确看待贫困,引导贫困大学生经常关注国家社会和他人的积极面。此外,教师教学内容不但要体现实用性和科学性,更应该具有鲜明的政治态度和政治立场。

(二)依托校园文化活动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

高校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载体功能,在校园内建立文明、民主、法制的政治文化氛围,让贫困大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健康发展。高校的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团委、学生会等相关部门要分工合作、齐抓共管、为贫困生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为贫困生提供更多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平台。此外,高校应主动搭建优秀毕业生分享平台,激励贫困生提高自身能力、奋发图强。

(三)建立全方位针对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不像科学知识传授那样能立刻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毫无疑问思想教育的作用更多的是体现为“润物细无声”。因此,高校必须建立规范化、科学化、社会化的思想教育机制。研究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政治心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不仅需要深刻的把握其政治心理的特点,对症下药,各部门之间也要分工协作才能整体把握。高校把政治心理作为一项系统的工作来实施,最重要的是要高校建立具有针对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检查评估体系,这样不仅可以让思想政治工作者认识自己的职责,而且有利于完善大学生政治心理教育工作。

(四)提升大学生政治心理的优化激励能力

贫困大学生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弘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以国家主人翁的态度去学习、去克服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高校贫困大学生除了自立自强之外,更要学会去客观、公正的评价网络信息,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网络上有关国家核心利益事件,贫困大学生更应该要有自己的正确立场,不能因为自身的贫困而对国家的核心利益于不顾,实现网络世界的“主体客观化”。让贫困大学生以自信阳光的态度面对所有困难和问题是高校培养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积极鼓励高校大学生努力学习、奋发向上、大胆尝试的去锻炼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路郁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教社政(2001)1号).

[3]桂富强.高校贫困生发展性资助理念及管理体系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4]赵宝新赵丽新.大学生政治心理的培养与优化[J].中国青年研究,2005,(07).

[5]张耀灿,邱伟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6]李燕辉,李辉.团体心理辅导促进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1).

[7]謝彦红.高校贫困生心理压力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2).

[8]王晓燕.成长中的政治人——角色社会化与当代大学生政治心理变迁[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昭通学院)

猜你喜欢

贫困大学生优化路径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浅析高校辅导员对贫困大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思考
基于发展型资助视角的贫困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研究
运用激励理论开展企业管理面临的困境分析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