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来一份宇宙“黑暗料理”
2019-07-23于辉
于辉
太空中怎么吃?吃什么?
宇航员在太空的时间少则几天,多则数十天,在失重状态下,吃饭喝水都变得很复杂:杯里的水无论朝上还是朝下放都是一样的,但如果放到桌子上,杯子会连同水一起飞起来。在地面上的吃饭、喝水习惯到了太空就完全不适用了。所以,太空食物就得“变身”。通常情况下,它们要具备三大特点:重量轻、体积小,易操控。
到了太空,為防止食物在飞船舱内四处漂浮,各种食物、用具等都必须要进行固定。航天员从食品柜里拿出食品后,会先把装食品的复合塑料膜袋剪开一个小口,再把叉子和筷子伸进口袋里叉着往嘴里送。因此,所有食品都需要特制成与嘴大小相近的方块、长方块或者球形,确保宇航员“啊呜”一口就能消灭掉。假如他们要喝水或者汤、饮料,可以从牙膏状的软铝管里一点一点地往嘴里挤,千万别着急,心急可吃不了“牙膏餐”。
曾经有几名宇航员上太空时,带过一些辛辣的调味品,希望借它来增加食欲,最后却觉得失去了原来的味道,事后证明,这是人在太空里味觉变得不灵敏的缘故。
样子不美观,又不能添加太多调味料,太空食品就只能在新鲜、营养上下功夫了。如今,航天员在发射前6个月可以选择自己爱吃的食品,由航天食品专家为他们制定菜谱。全部食品都放在“微压后勤舱”中,到太空后才搬到居住舱中。专家们提供的食品还是很丰富的,足可以开一个“太空餐馆”,像核仁巧克力饼、格兰诺拉燕麦卷、意大利通心面条和奶酪、巧克力布丁……五彩缤纷。此外,宇航员每天还能吃到点心和零食,喝到20多种饮料。
吃出新花样
目前,美国宇航局已经研发出了能够持续储存两年的食物。这还远远不够,因为人类飞往火星的任务周期大概是5年左右。路途实在是太遥远了。如果太空食品流失了关键的营养,就会让宇航员们体质下降,甚至生病。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提出了两种解决思路:一是研制可长期保存的高热量压缩食品;二是研发出一种让航天员自行生产食物的系统。
目前,美国航天局已经资助研究了太空食品3D打印机,第一目标就是“打印”色香味俱全的食品。同时,各国的科学家都在积极研究在太空种植粮食作物,他们对小麦、豌豆、生菜等植物进行了多次飞行搭载实验,希望宇航员们当“太空农夫”,自己种菜吃。2015年8月,航天员在国际空间站上第一次品尝了自己种的生菜,评价是“真酷!好吃!太新鲜了!”
同时,更靠谱的方法是研发出物质循环系统,将太空中的废物变成水和食物,比如……大家的尿液和便便。
便便也是由最基本的碳、氢、氧、氮、磷等元素组成的,如果想办法把里面的营养物质提取出来,隔离有害的分子,不足的营养成分再用其他方式补充,经过改造后的便便就和普通食物的营养成分差不多了。
唉,便便、尿液……怎么看,这些太空食品,都像是“黑暗料理”啊!
别担心,为了改善宇航员的伙食,科学家们一刻都没停止过努力。就拿前段时间的伦敦科学博物馆展览会来说吧,许多未来的太空食品被展出,其中一个颇具美感的食品就是绿色的“宇宙鸡尾酒”。它本身味道一般,但加入巴西鸡尾酒后,立时变得酸酸甜甜,十分可口,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宇航员一个相当不错的选择。
所以呢,在未来,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聪明的地球人一定会设计出更美味,保质期更长,花样更翻新的食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