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吡虫啉对家蚕的毒性试验*

2019-07-23杨一平陈伟国钱秋杰林蔚红戴建忠孙海燕

蚕桑通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吡虫啉家蚕喷药

张 芬,杨一平,陈伟国,钱秋杰,林蔚红,戴建忠,孙海燕

(海宁市蚕桑技术服务站,浙江 嘉兴 314400)

吡虫啉(imidacloprid)属硝基亚甲基类内吸杀虫剂,作用于昆虫神经系统烟酸乙酰胆碱酯酶受体,从而阻断昆虫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传导,对刺吸式口器害虫防效良好,对人畜毒性低[1~2]。吡虫啉在我国从上世纪末开始使用,是近20年来新烟碱类杀虫剂的代表品种之一,害虫对吡虫啉已产生高抗性[3~4],实际使用浓度随之成倍增加,但目前仍然是水稻、果树、杭白菊等作物防治飞虱、蓟马、蚜虫的推荐药剂[5]。自从吡虫啉问世以来,因污染桑叶造成的养蚕生产安全事故屡有发生,有关吡虫啉对家蚕的毒性研究结果却不尽相同[6-10],尤其是已经遭受养蚕中毒或怀疑桑叶被污染时,对如何判断毒性残留的当期或下一期蚕的安全隐患带来不确定性和困惑。为此,我们于2018年秋季测定了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对家蚕的毒性和残毒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农药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杭州泰丰化工有限公司生产,农药登记证号PD20040353。

1.1.2 供试家蚕品种

“白玉×秋丰”,浙江省海宁市新兴蚕种制造有限公司生产。

1.1.3 供试桑园及桑树品种

海宁市蚕桑技术服务站试验桑园,农桑14号,8年生,中干偏低树型养成,每667 m2桑园栽植1000株。

1.2 试验方法

1.2.1 吡虫啉对家蚕急性食下毒性试验

经预备试验,将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按质量浓度稀释成5~7个浓度梯度,取适龄桑叶分别浸入不同浓度的稀释药液中1 min,取出后自然晾干,放置于保鲜盒内,然后给入3龄起蚕供试。每个浓度处理小区20头,以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重复3次,在温度(26.5±1.0)℃、相对湿度75%~85%的恒温室内饲养,24 h后改用新鲜无毒桑叶继续饲养至4龄起蚕,每天调查幼虫中毒死亡率。采用DPS(15.10版)统计软件对药液质量浓度对数与幼虫死亡率概率值进行线性回归分析[11],求出致死中浓度(LC50)和95%置信限。

1.2.2 吡虫啉在桑叶上的残留毒性和内吸传导毒性试验

试验在晚秋蚕期(9月下旬)进行,将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稀释成750倍和1500倍液(吡虫啉质量浓度分别为133.33、66.67 mg/L),2种试验浓度各选定15株桑树,在枝条顶端最大叶位处做好标记,防止后期采摘未喷到药液的新生桑叶。每株供试桑树中各选取1~2根生长中等的枝条,上半部分用透明塑料袋暂时密封,将试验药液均匀喷洒于供试桑树,桑叶正反叶面喷湿为度,处理间设保护行隔离。待叶面及塑料袋表面的药液干后撕开套在枝条上的塑料袋顶部并做好固定,以免袋内未喷药处理的桑叶受污染。喷药后间隔一定时间采摘不同浓度药液喷洒的桑叶,以及袋内未直接喷药处理的桑叶喂蚕,以新鲜无毒桑叶为对照,每处理小区30头3龄起蚕,重复3次,饲养至4龄起蚕结束,逐日调查记载各处理区中毒死亡蚕头数,计算中毒死亡率。

1.2.3 吡虫啉对家蚕的中毒症状观察

在毒性试验过程中,观察记录家蚕中毒症状。

2 结果与分析

2.1 吡虫啉对3龄家蚕的急性食下毒性

采用浸叶法测定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对3龄起蚕的急性食下毒性,添毒24 h的毒力回归方程为Y=4.4316+5.2343X,相关系数 r=0.9824,LC50为1.2841 mg/L,95%置信限为1.2003~1.3654 mg/L。参照2014年发布的《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第11部分:家蚕急性毒性试验》附录A“农药对家蚕的毒性等级划分”[12],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对家的毒性等级为高毒(0.5<LC50≤20 mg/L)。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防治稻飞虱常用稀释倍数为750~1500倍(质量浓度133.33~66.67 mg/L),是LC50的52~104倍(毒性比),对养蚕生产的风险较高。

2.2 吡虫啉在桑树上的残留毒性和内吸传导毒性

由表1可见,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750倍稀释药液喷于桑树枝叶,至喷药后7 d采摘药液处理桑叶饲喂3龄起蚕,死亡率100%,喷药后9 d开始死亡率逐渐下降,但到喷药后39 d时仍有38.89%的蚕死亡;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药液处理的桑叶,喷药后27 d和31 d仅有个别蚕死亡,喷药后35 d的桑叶喂蚕不再出现中毒死亡。采摘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750倍和1500倍处理区枝条上部未直接喷药的桑叶饲喂3龄起蚕,间隔1~5 d均未出现中毒症状和死亡蚕,表明试验条件下吡虫啉通过桑叶内吸传导的毒性作用很小。

2.3 吡虫啉对家蚕的中毒症状

3龄蚕食下吡虫啉药叶后,食桑停止或减少,初期头胸摇摆呈苦闷状,狂躁爬行,吐液较多;然后胸部膨大,头尾向背弯曲,呈“U”或“O”字形,死亡后仍保持这种状态,是家蚕吡虫啉中毒的典型症状,其它烟碱类杀虫剂也多有相似症状。

表1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在桑叶上的残留毒性和内吸毒性测定结果Table 1 Determination of Residual Toxicity and Ssystemic Toxicity of 10%Imidacloprid Wettable Powder on Mulberry Leaves

3 小结与讨论

3.1 吡虫啉对家蚕的急性毒性

本试验测定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对3龄起蚕的急性食下毒性,添毒24 h的LC50为1.2841 mg/L,对家蚕的毒性等级为高毒(0.5<LC50≤20 mg/L),与李二兰等[13](3龄起蚕96 h)的1.1771 mg/L、于彩虹等[14](2 龄起蚕 96 h)的 1.548 mg/L、何明远等[15](2龄起蚕96 h)的1.182 mg/L结果相近;崔新倩等[16](2龄起蚕96 h)的0.174 mg/L、罗雁婕等[17](2龄起蚕96 h)的0.256 mg/L、吴若函等[18](2龄起蚕96 h)的0.256 mg/L则达到剧毒等级(LC50≤0.5 mg/L)。

3.2 吡虫啉对家蚕的残留毒性

杜国良[8]试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00倍(25 mg/L)喷施20 d采叶喂蚕,未发现蚕儿有中毒现象,对蚕后期发育及上蔟、结茧、发蛾制种基本无影响。周春涛等[9]测定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2500倍(280 mg/L)喷药后15 d采叶喂饲3龄起蚕不致死。鲁兴萌等[10]测试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33.33 mg/L)在秋季喷施桑园,对2龄起蚕测试一个龄期,残效期为15 d;但春季喷施桑园,喷药后30 d喂饲2龄起蚕并持续测试,饲养至3龄期或4龄期仍有中毒蚕出现,表明吡虫啉的安全期较为复杂。

本试验测定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66.67 mg/L)药液处理桑叶的残毒期为35 d,750倍(133.33 mg/L)喷药后39 d时仍有38.89%的蚕死亡。吡虫啉在桑叶上的残留毒性比前述试验结果明显延长,可能与试验在晚秋蚕期进行,试验桑园未饲养秋蚕,枝叶生长旺盛,郁闭度高,光照和气温偏低。尽管吡虫啉具有内吸作用,但本试验采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750倍和1500倍药液对枝条下部桑叶喷雾,上部未直接喷药的桑叶对3龄起蚕不表现出毒性作用,表明吡虫啉通过桑叶内吸向上传导的毒性作用很小。

3.3 吡虫啉对家蚕的安全性

吡虫啉对家蚕的急性食下毒性很高,在桑叶上的毒性残留时间很长,因此吡虫啉对养蚕生产具有潜在危害性。庾琴等[19]研究了吡虫啉在油菜叶面的消解速度,随着温度升高和光照增强而加快。被吡虫啉污染的桑叶,应充分考虑污染途径、污染程度以及污染后温度、光照等环境条件的影响,切不可简单参照个别试验结果来判断。为避免不必要的中毒损失,建议在桑园及其周围,或在距养蚕较近时不使用吡虫啉。

猜你喜欢

吡虫啉家蚕喷药
基于SVM的家蚕中毒分类识别研究
家蚕原原种“871”“872”种性变化分析
基于PLC 果树喷药机控制系统设计
噻虫嗪、吡虫啉灌根防治苹果绵蚜及砧穗组合抗性试验
果树喷药巧时期
抗BmNPV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的育成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在蚕种生产上的应用报告
家蚕猝倒病的发生与防治
14C-吡虫啉在苗期油菜中的吸收、转运与分布特性
高温天气果园喷药有“四大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