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四十年人的全面发展研究:回顾与展望*

2019-07-23晏志伟

关键词:理论研究发展

晏志伟

(江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2)

马克思、恩格斯在资本主义社会造成人的片面发展和畸形发展的背景下,根据人类社会客观发展规律,在批判继承和吸收西方有关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改革开放以来,人的全面发展讨论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逐渐成为学术界的热点问题,积累了丰硕的理论成果,达成了许多共识。总结梳理近四十年的研究,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对于全面清晰地理解和准确地把握人的全面发展,进一步丰富、发展和深化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概况

在中国知网中,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篇名对中国期刊数据库、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截至2018年12月13日,共检索到5 998篇论文,具体时间分布见图1和图2所示。

图1表明,人的全面发展研究始于改革开放初期,此后发文趋势稳步向前,到1992年后有一段明显的上升势头,在2001年至2004年期间,文献发布量激增并到达高峰,此后呈现回落趋势,但发文数量仍保持每年数百篇。图2显示,人的全面发展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期刊领域。在著作方面,陈桂生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现时代》(1988)和扈中平的《人的全面发展——历史、现实与未来》(1989)是较早以教育思想来审视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学专著。袁贵仁、韩庆祥的《论人的发展问题研究》(2003)、贾建芳的《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研究》(2003)以及陈志尚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论》(2004)等著作对当时人的全面发展研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近年来也有一些学者结合时代特点,从新的视角、用新的方法对人的全面发展进行研究,如万资姿的《人的全面发展:从理论到指标体系》(2011)、顾相伟的《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及其当代发展研究》(2016)和王友洛的《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多重视域的研究》(2016)。改革开放四十年人的全面发展研究大概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图1 “人的全面发展”篇名发表文献时间分布

图2 “人的全面发展”篇名文献类型分布

(一)第一阶段:改革开放初期至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改革开放以前,国内对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缺乏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我国教育界有一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和“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问题的大讨论,这个阶段学者们主要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研究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一大批教育学者如陈桂生、鲁洁、王汉澜、厉以贤、王逢贤、孙喜亭、任钟印、扈中平等都曾撰文参与讨论。讨论涉及“人的全面发展”概念的含义、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特征、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理论基础,以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前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性与现实性、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我国学校的培养目标等问题[1]。这一阶段取得的研究成果主要局限于教育学领域,尤其是在教育学原理方向,研究的主题多为什么是全面发展的人、教育如何塑造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二)第二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

在这个阶段,随着人的全面发展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学者对研究“局限在教育学范围内谈论,把人的全面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学说仅仅视为一个教育方针突破教育学的角度”的现状,提出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观应立足于哲学(包括美的哲学和道德哲学)[2]。研究逐渐从教育学转向哲学研究的领域,一大批哲学学者纷纷参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讨论。起初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人性、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上,以后逐渐转向对人的价值、人的主体性、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作为价值理想等。1985年,丁学良发表《马克思论共产主义的目的就是为了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从哲学角度阐释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诸多问题,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3],对这一阶段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研究起了引领作用。这一阶段的理论研究较多,主要注重于从哲学高度、从马恩经典文本中解读和阐释人的全面发展。

(三)第三阶段:从1992年底至2001年

1992年我国确定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随之引起了一系列社会关系的重大变化,对人的全面发展研究也开始从哲学角度转向关注现实问题,研究的焦点也从人的全面发展本身的内涵走出来并转向与实践相结合,开始运用人的全面发展去观照社会现实问题,去认识和理解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变化发展的相互关系。部分学者把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同现代化建设、市场经济结合起来,与社会发生深刻的现实变化相结合进行研究。研究从注重纯理论初步转向注重将理论研究与实践问题相结合。

(四)第四阶段:从江泽民2001年“七一”讲话以后,学术界掀起了研究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高潮

进入21世纪以后,人的全面发展的研究蓬勃发展,从图1亦可以看出,从2001年起相关文献研究数量激增。学术界对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研究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江泽民同志在《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围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角度,对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做出了中国化的阐释,鼓舞和引领了广大学者在这个问题上深入研究,研究热情高涨。在这个阶段对人的全面发展研究逐渐呈现出多学科、多角度的特点,并出现了新的气象:重新把人的全面发展置于时代的话语中;在现代社会变革中如何才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中国化成果和时代实践。

二、研究视角

通过对“人的全面发展”篇名文献学科进行分类,可以透视出与“人的全面发展”相关研究的视角。从“人的全面发展”篇名文献学科分类可以看出,人的全面发展研究主要包含哲学、教育学、政治等。

(一)教育学视角

这一视角前期主要从教育学的角度审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意蕴,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教育目的,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教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后来侧重研究人的能力发展、素质提升、教育公平等,不少学者将对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思考和教育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出了许多很有见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如陈育辛等论述了应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作为社会主义教育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自觉地将教育工作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联系起来[4]。针对有的同志认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只是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发展,而不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结合”,王汉澜提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既具有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的涵义,又具有使社会全体成员的体力和脑力充分发展的涵义[5]。陈信泰、宁虹认为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6]。袁贵仁亦指出马克思在其理论著作中提到人的全面发展,核心的内容就是要实现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完美结合,最终得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7]。桑新民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包含人的心智的全面发展、人的身心的全面发展、个体和社会的协调统一的全面发展等三个层次[8]。学者们一致认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确定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从教育学角度研究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教育界的思想解放,深化对教育本质、教育规律和教育价值观的认识。

(二)哲学视角

由于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并没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精确完整定义,许多学者从哲学的角度,开始从马恩经典著作中进行文本考证,力求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进行基础理论阐释,力求全面完整地解读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形成过程、真正内涵、实现途径;同时也试图从哲学角度揭示自由个性、主体性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以及人的本质属性、人的存在、人的价值、人的需要与人的全面发展等。俞吾金从马恩文本考察揭示马克思并不是泛泛地谈论人的全面发展,而注重的是“个人全面发展”和“自由个性”的确立[9]。有学者考察马克思恩格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后揭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主要有三方面涵义:其一,指人的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体力和智力的统一发展;其二,指人的思想觉悟、道德面貌以及精神情趣方面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其三,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单个人的全面发展,而且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10]。俞可平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和根本价值[11]。哲学研究视角对厘清人的全面发展内涵具有重要意义,推动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研究向纵深发展,确立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的重要地位。

(三)政治学视角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持续推进,学术界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认识和研究也在不断深化和拓展。在此期间,一些学者开始从政治学的视角论述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的本质、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的全面发展与法治建设、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人的全面发展与科学发展观、人的全面发展与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历代领导集体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论述研究等。祝黄河指出,在马克思主义的整个理论体系中,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体现,是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12]。韩庆祥从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条件和实现形式的高度指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关键是要结合我国国情,找到影响人的全面发展的深层障碍,把解放人和开发人作为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价值取向。总的来说,政治学的视角对人的全面发展研究是随着社会经济的深刻变化而逐渐深入和拓展的。

(四)其他学科研究视角

随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逐渐深入,各种学科也相继参与进来研究讨论,如经济学、人口学、心理学、人学等,形成了一股多学科共同参与研究人的全面发展的新热潮。如有关于人口现代化与人的全面发展关系、人的身心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研究;有用统计分析等数理实证方法研究人的全面发展等。杜金亮从人的现代化视角研究人的全面发展,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现代化的最终目标和必然结果,实现人的现代化的过程,实质上也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13]。万资姿的《人的全面发展:从理论到指标体系》试图对人的全面发展研究范式进行突破和转换,尝试构建指标体系,对人的全面发展进行定量分析。她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有一定的可操作指标体系,要构建符合我国社会人的全面发展实际的指标体系[14]。李刚在《基于科学发展观的人的全面发展评价模型及实证研究》博士论文中运用管理学的研究方法,以国际权威机构经典观点的高频指标为基础,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的方法,筛选出了如国民幸福指数、基尼系数等31个反映“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指标,初步构建了符合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核心的人的全面发展评价指标体系[15]。齐英艳的著作《生活质量与人的全面发展》,从历史、理论、现实相结合的角度,对生活质量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的解读,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社会生活等几个角度实证调查研究了当前中国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现状,提出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王友洛所著的《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多重视域的研究》,站在时代发展的新高度,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背景,从经典文本、历史演进、当代中国等多重视域全面深入地研究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的关系[16]。宋萌容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分析与现实趋势》从科学社会主义角度研究人的全面发展,研究注重从实践出发,理论成果具有应用性和操作性,对我国人的全面发展所处历史方位进行了界定,有理论创新又有实践厚度。以上学者从属于自己学科的独特视角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进行探讨,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研究领域。

三、研究主题

人的全面发展包含非常丰富的内容,涉及教育、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综观四十年人的全面发展研究,可以发现学术界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研究着重围绕以下主题展开。

(一)人的全面发展内涵研究

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人的全面发展内涵进行探索,百家争鸣成果涌现。韩庆祥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个人所具有的类特性、社会特性和个性三种基本特性在个体中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实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确立自己的价值和主体地位以达到自我实现;第二,达到自主活动和保证自己的生存以达到自由的生存;第三,求得个人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和谐一致[17]。李国华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人”是一个反映类与个人辩证统一的概念。应从“类整体”与“个人”这两个层面去规定和理解“人的全面发展”基本内涵:从类整体的角度看,主要包括类特性、类能力的全面发展、社会关系的丰富和发展以及类的解放和自由的实现;从个人的角度看,主要包括个人的类特性和个人能力的充分发展、个人价值的全面实现以及自由个性的充分发展等。类整体的全面发展与个人的全面发展既存在着差别,不能相互取代,又相互依赖、相互制约[18]。袁贵仁根据马克思的论述,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的实际意思就是:每个人在劳动、社会关系、个体素质诸方面的全面、自由而充分的发展[19]。扈中平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在本质上是一种理想、追求和信念。不断追求人的完善、和谐、丰富,一方面是人性的内在向往和本能的自然追求,另一方面也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外在要求,它是主客观的统一,应包含四个层面的内涵,即完整发展、和谐发展、多方面发展和自由发展[20]。王天民等认为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对人发展状态的基本规定,是每一个个体全面占有、发展自己的本质[21]。也有学者从人的基本素质角度,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需要、能力、素质、个性、品质、社会关系、生态、人格等八个方面的发展,理想人格的塑造及独立人格的形成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最高境界。上述对人的全面发展内涵的界定,尽管角度不同,但却从经典文本和大众话语阐释两个角度归纳出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内涵。经典文本的解读可以提取出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个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和本质特征;作为全面自由发展的主体只能是社会个人;个人全面发展的内容既包括个人能力又包括社会关系。大众话语阐释主张区分两种人的全面发展:一是理想状态的即作为共产主义基本原则和本质特征的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二是现实状态的即作为历史过程特别是现实社会主义中的人的全面发展,并把其内容归结为每个人都能得到平等发展、完整发展、和谐发展和自由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内涵也将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二)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研究

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人的全面发展”和“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问题的大讨论后,学界对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人的全面发展已成为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高度认同教育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要善于运用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来指导和发展教育。学者们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进行全面的教育,研究侧重探讨人的全面发展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运用,如审美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道德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改革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公平与人的全面发展等。顾明远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只有通过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才能实现[22]。他在《中国教育路在何方——顾明远教育漫谈》一书中充分运用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分析了我国当代教育。也有学者针对传统教育和应试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造成的种种阻碍和弊端,结合时代特点和教育理论发展,提出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更新教育内容和方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彻底消除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等不良现象,强化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应该大力提倡诸如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个性教育、终身教育、闲暇教育、自由教育、和谐教育、幸福教育、生命教育、主体性教育、创造性教育、审美人格教育等;要加大教育投入,调整教育结构、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确保教育公平。也有很多学者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与思想政治教育两者是辩证统一的,要将人的全面发展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指导思想政治教育。

(三)经济与人的全面发展研究

经济条件的变化要求研究者深入结合经济发展的现实对人的全面发展进行解读。相关研究主要聚焦在以下方面:市场经济与人的全面发展、经济全球化与人的全面发展等。(1)市场经济与人的全面发展。学术界对市场经济与人的全面发展有三种代表性观点:积极的观点认为市场经济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正面作用,市场经济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和有效机制,有利于确立人的主体地位、发展人的个性和能力,扩大人的社会关系等。刘文霞认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我们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各种需要[23]。消极的观点认为市场经济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负面影响,市场经济易造成人的片面的发展和物化。也有学者认为市场经济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是中性的。韩庆祥认为市场经济能实现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和推进经济发展,实现人的现代化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坚持物质财富的增长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努力超越人对物的依赖,凸显人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24]。(2)经济全球化与人的全面发展。学者们认为经济全球化一方面客观上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也阻碍了人的全面发展。杨鲜兰通过对经济全球化的实质的分析,提出经济全球化给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和严峻挑战。学者李淑梅认为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最新的高科技、先进的管理经营方法,客观上提升了人的思想道德和文化水平,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功利主义、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的渗透容易导致人性的扭曲,造成“单面人”,从而阻碍人的全面发展;应当正确对待经济全球化,遏制其不利影响,加强政治和思想文化建设[25]。循着马克思经济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双重效应的思路,可以得出经济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双重效应的结论,应该认识到经济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是一种双向建构的过程,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经济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现实条件,而人的全面发展则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要坚持经济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努力超越人对物的依赖。

(四)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研究

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具体的社会环境,是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中实现的,因此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研究的关注点很多,成果也非常丰富,主要围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人的全面发展、小康社会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与人的全面发展、和谐社会构建与人的全面发展、生态文明与人的全面发展等。(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人的全面发展。韩庆祥从物质生活、政治生活、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发展等角度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现形式。卢衍昌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既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价值目标和本质要求[26]。(2)小康社会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余源培从人的需要、人的本性的哲学角度论述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27]。潘尔春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对马克思主义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价值目标的确认和体现,随着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和社会条件的改善,必将有力地促进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28]。杨兴林的专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从分析人的全面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历史定位出发,结合当前的社会实践研究,探讨了人的全面发展途径。(3)科学发展观与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是现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指导理论,科学发展观理念的提出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推上了一个新台阶。郑永廷认为科学发展观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正确指导理论,人的全面发展要坚持人本发展、自觉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持续发展[29]。王峰明认为科学发展观高扬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将人的全面发展同人的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将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转化为现实的具体的历史行动,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品格[30]。(4)和谐社会构建与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和前提条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标志。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关系、人际关系有利于充分发挥人的创造能力,充分调动广大社会成员的能动性和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的主体价值。荣长海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环节,社会和谐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31]。万资姿提出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导向[32]。宋萌荣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体现,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和目标认识的深化。(5)生态文明与人的全面发展。有学者谈到了生态环境建设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积极作用,认为文明的生态环境建设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方世南认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的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条件,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针对全球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必须认真反思人类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努力开创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生态文明道路[33]。徐春认为生态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具有直接影响,为了使人的精神完善和身体完善,使人得到全面发展,就迫切需要对人进行生态文明教育[34]。夏文斌指出从人的全面发展角度来把握生态文明,有助于我们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深化对生态文明本质内涵和时代价值的理解[35]。以上研究都紧密结合国家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政策,研究成果较多,但是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趋同现象严重,绝大多数研究过于宏观、理论性较强,而应用性、实证性较弱,对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实践的指导缺乏可操作性的措施。

(五)政治与人的全面发展研究

该研究的关注点主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人的全面发展、改革与人的全面发展、法治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对人的全面发展论述的研究。(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人的全面发展。朱荣英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上要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也在价值取向上全面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他梳理马克思人学体系的深层结构与逻辑理路,阐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高命题[36]。也有学者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人的全面发展进行研究,认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新阶段。有学者认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髓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取决于人的全面发展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立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政策和制度保证。(2)改革与人的全面发展。关于改革与人的全面发展,包心鉴认为改革推动社会主义进步,他从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入手,指出人在社会进步中得到全面发展,同时社会进步要靠人的全面发展,改革促进人更加全面地发展,又通过人的作用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充分的发挥[37]。祝黄河指出改革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是解决人的生存和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改革所带来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社会结构、价值观念的巨大变化,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条件,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38]。(3)法治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蒋德海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与中国法治现代化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基本表现是公民基本权利全面而有效的保障[39]。秦廷国从人的全面发展和政治文明建设来阐述人的全面发展是政治文明建设的主导力量和决定力量,人的全面发展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必要条件[40]。(4)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对人的全面发展论述的研究。汤建的著作《中国共产党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之历史考察》,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理论渊源、发展脉络、主要内容的研究,阐述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时代特征,揭示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历史贡献和当代价值。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都指出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学者们对江泽民同志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其提出的深刻背景、丰富的理论内涵和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认为江泽民同志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本质要求的重要论断,体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丰富、发展和创新,是马克思义中国化的成果,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也有学者论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辩证统一的关系,指出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精神保障,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归宿。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实践具有巨大的引领与推动作用。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三次提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核心价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蕴含了丰富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有学者认为习近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论述具有民族性与世界性兼具、整体性与局部性兼顾、普遍性与特殊性兼备三个特点,分析了习近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论述的内容体系和逻辑框架:中国梦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新蓝图;以人民为中心是人的全面发展主体的新定位;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阻力;人的奋斗是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的新途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新方案[41]。也有学者从理论意义和价值角度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发展和深化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为理论视野,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相统一,论述了以人民为中心、展现人的丰富内涵、以新发展理念为实践途径的新时代人的全面发展思想[42]。

(六)文化与人的全面发展研究

文化由人创造,但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的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化与人的全面发展研究主要聚焦在文化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公民道德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等。(1)文化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有学者从文化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指出二者是互为前提、互相促进、共同发展辩证统一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以文化建设为基础,先进文化建设离不开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追求[43]。有学者指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途径。培育和建设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文化,更好地促进人的各方面能力和个性的自由发展,才能最大限度地控制并降低全球化进程、市场经济与信息社会对人的发展的局限,并充分发挥其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积极作用[44]。(2)公民道德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学者指出道德素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有效手段,要加强道德宣传,完善道德人格,提升道德修养,培育文明与谐、崇德尚善的良好社会风气。也有学者从道德教化角度指出应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公民道德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45]。(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周春燕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联系进行论述,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最高目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实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46]。

四、研究展望

梳理改革开放以来四十年人的全面发展研究,可以发现既有研究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研究内容的时代性、研究方法的实践性、研究角度的多元性有待加强。这也将是人的全面发展研究的一个大趋势。

(一)研究内容应更加具有时代性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就是与时俱进。时代的发展变化总会给人的全面发展注入新的内容,因而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研究也只有紧密结合新时代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韩庆祥早期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人的全面发展研究比较注重学理性的哲学研究,而对理论的实际运用、现实问题的理论思考、新的实践或新的发展研究得不够[47]。因此,人的全面发展研究必须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把人的全面发展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植根于社会现实的需求和时代发展之中,要结合新时代特征诠释人的全面发展的时代内涵和价值,分析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现实目标、具体要求、现实途径和客观要求,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认识。

(二)研究方法应更加具有实践性

人的全面发展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课题,必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发展而推进[48]。人的全面发展研究深入的一个重要表现和趋势就是研究的具体化、实证化。目前,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研究大多数都集中于宏观的层面,研究方法上侧重对文本阐述,重视理论思辨而轻视实践对策研究,重视定性研究而轻视定量研究,缺乏对具体操作的把握,微观具体的层面及可操作性的实证研究较少。人的全面发展的文本研究和逻辑推演是非常重要的,理论研究为实证研究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但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更要求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研究也要从当代实践出发,坚持问题导向,观照与回应当下社会,进一步加强微观和具体的实证研究,深入实践、服务实践,科学有力地指导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研究角度应更加具有多元性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一种涉及多学科、多领域、多层次的理论,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尽管当前的研究成果较多,但大多仅仅停留于某些单一学科维度。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若要取得更大的研究进展,研究角度应该突破单一学科藩篱和局限,积极运用跨学科交叉研究,从多个领域和角度包括教育学、哲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人类学、人口学、心理学、文化学等,对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地进行综合、交叉研究,使研究更加具有多元的视角,引领研究纵向深化和横向拓展,进一步丰富、发展和深化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猜你喜欢

理论研究发展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