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肝隆颗粒组分挥发油提取、β-环糊精包合工艺的优化
2019-07-23王红芳李国川陈层层桑雨梅徐贵涛
王红芳, 李国川, 陈层层, 桑雨梅, 徐贵涛, 施 靖
(1.河北中医学院,河北 石家庄050200;2.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河北 石家庄050011)
利肝隆颗粒收载于2015 年版《中国药典》 一部[1],是由板蓝根、黄芪、茵陈、当归、郁金等8 味药材提取物组成的中药复方制剂,功效疏肝解郁、清热解毒,用于急、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等肝脏疾病,方中挥发油有效成分多,具有降脂[2]、缓解肝内损伤性免疫反应[3]、抗氧化活性[4]。在利肝隆颗粒制备过程中,挥发油用乙醇溶解后喷入干颗粒,但由于该成分不稳定,极易氧化分解,故临床使用前易挥发与降解,从而导致药效降低。
目前,β-环糊精是一种较理想的药物载体,其结构稳定,内部空穴亲脂性强,适合脂溶性药物包合,并且在水中溶解度小,安全无毒,生产成本低,广泛应用于医药和食品行业[5-6]。因此,本实验通过该载体对利肝隆颗粒组分挥发油进行包合,并通过正交试验对其和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以期为该成分稳定性提高提供理论技术指导。
1 材料
1.1 仪器 JJ-1A 数显测速电动搅拌机(金坛晨阳电子仪器厂);FA2104B 电子分析天平(上海天美天平仪器有限公司);BSA224S-CW 电子分析天平[赛多利斯科学仪器(北京) 有限公司];QUANTA 250 扫描电镜(FEI 香港有限公司);D8 advanceX 射线衍射仪(德国Bruker 公司)。
1.2 试药 郁金(产地广西,批号17083001)、当归(产地广 西, 批 号 17081301)、 茵 陈 (产 地 河 北, 批 号18020601) 均购自国药乐仁堂河北药业有限公司,由河北中医学院生药学教研室张丹老师鉴定为正品,均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 一部规定。β-环糊精(山东西亚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批号B4147)。石油醚(天津市富宇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批号160408)。
2 方法与结果
2.1 挥发油提取工艺
2.1.2 工艺优化 通过预试验及查阅文献[9-11],选择加水量(A)、药材粒度(B)、蒸馏时间(C) 作为影响因素,挥发油收率作为评价指标,每个因素3 个水平,采用L9(34)正交试验。 因素水平、 结果、 方差分析分别见表1~3。
由表3 可知,各因素影响程度依次C(蒸馏时间) >A(加水量) >B(药材粒度),其中因素A、C 具有显著影响(P<0.05),而因素B 无显著影响(P>0.05)。结合表2 得出最优工艺为A3B1C3,即加水量12 倍,药材粒度≥2.5目,蒸馏时间8 h。
表1 提取工艺因素水平
表2 提取工艺试验设计及结果
表3 提取工艺方差分析
2.1.3 验证试验 根据规定比例称取3 种药材各3 份,按“2.1.2” 项下优化工艺进行验证试验,测得挥发油收率分别为0.59%、0.61%、0.60%,表明工艺稳定可行。
2.2 β-环糊精包合工艺
2.2.1 包合方法 精密称取适量β-环糊精于三口烧瓶中,加入适量纯化水充分溶解,得到饱和水溶液,烧瓶置于调至规定温度的恒温水浴锅中匀速搅拌,于旁边小孔缓慢滴加等体积无水乙醇稀释的混合挥发油,匀速搅拌至规定时间后停止,转移至具塞三角瓶中,放冷至室温后冰箱中冷藏24 h,抽滤,滤饼用纯化水洗涤3 次,再用3 倍挥发油量的无水乙醇分次洗涤,45 ℃恒温通风干燥,即得白色粉末状包合物。
2.2.2 包合物实际含油量测定 精密量取混合挥发油200 μL,置于干燥至恒重的称量瓶中,精密称定挥发油质量,计算密度,重复3 次,测得密度为0.898 3 g/mL。精密称取干燥后的包合物,加500 mL 纯化水至圆底烧瓶中,按“2.1.1” 项下方法测定,对所得包合物进行水蒸气蒸馏回收提取,加热使其沸腾并保持微沸状态2 h,收集挥发油[12],精密称定,得实际含油量。
2.2.3 空白回收率测定 精密量取挥发油0.5 mL,称取适量β-环 糊 精 加 入 圆 底 烧 瓶 中, 加500 mL 水, 按“2.1.1” 项下方法测定,加热沸腾并保持微沸状态2 h,回收挥发油,计算空白回收率,公式为空白回收率= (实际测得挥发油质量/蒸馏前投入挥发油质量) ×100%,平行3次,测得3 个比例(1 ∶6、1 ∶8、1 ∶10) 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平均空白回收率分别为 95.20%、 95.50%、94.91%,无明显差异,故选择95.20%。
2.2.4 工艺优化 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查阅文献[13-14],选择包合温度(A)、搅拌时间(B)、挥发油与β-环糊精比例(C) 作为影响因素,包合物含油率[(包合物中挥发油质量/包合物总质量) ×100%]、收率[(包合物质量/环糊精和投入挥发油质量总和) ×100%]、包合率[(包合物中挥发油质量/投入挥发油质量与空白回收率之比) ×100%] 作为评价指标,计算综合评分,公式为综合评分=包合物含油率×0.2+包合物收率×0.2+包合率×0.6。因素水平、结果、方差分析分别见表4~6。
表4 β-环糊精包合工艺因素水平
表5 β-环糊精包合工艺试验设计及结果
表6 β-环糊精包合工艺方差分析
由表6 可知,各因素影响程度依次为B(搅拌时间) >C(挥发油与β-环糊精比例) >A(包合温度),其中因素B 有显著影响(P<0.05),而因素A、C 无显著影响(P>0.05)。结合表5 得出最优工艺为A1B3C1,即包合温度35 ℃,搅拌时间90 min,挥发油与β-环糊精比例为1 ∶6。
其次,开始时对科研成果转化的奖励范围可以适当放宽,鼓励大家积极转化。当科研成果的质量越来越好、成果转化率有所提高后,可逐步缩小奖励范围,建立优质、精品奖励导向,引导大家将成果转化越做越好、越做越精。同时,可随着学校发展需求,适度调整奖励方向,重点奖励需要重点发展的学科方向。
2.2.5 验证试验 按“2.2.4” 项下优化工艺制备3 批β-环糊精包合物,进行验证试验,测得包合物含油率、收率、包合 率 分 别 为14.95%、 80.02%、 89.12%, 综 合 评 分72.47,表明工艺稳定可行。
2.3 包合物表征
2.3.1 TLC 法 称取包合物、β-环糊精各0.1 g,加入1.0 mL无水乙醇超声15 min,离心,取上层澄清液,作为供试液a、b;精密称取挥发油0.1 mL,无水乙醇等体积稀释溶解,作为供试液c;常温下将挥发油与β-环糊精混合,加入5 mL 无水乙醇超声溶解15 min,离心取上层澄清液,作为供试液d;取适量包合物,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收集后精密量取0.1 mL,无水乙醇等体积稀释溶解,作为供试液e。精密量取上述5 种供试液各10 μL,于硅胶G 薄层板点样,挥干无水乙醇后置于展开缸,以石油醚-乙酸乙酯(20 ∶1) 混合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5%香草醛浓硫酸溶液显色,105 ℃下烘干至斑点清晰[15-17],结果见图1。
图1 包合物TLC 色谱图
由图可知,在包合物、β-环糊精中未见明显斑点,而在β-环糊精与挥发油混合物、挥发油、包合物中回收挥发油中斑点分布位置几乎一致,表明β-环糊精对挥发油进行包合后形成新物相,同时也表明包合工艺并未改变挥发油化学性质。
2.3.2 显微法 在显微镜下观察β-环糊精、包合物、物理混合物,结果见图2。由图可知,β-环糊精在显微镜下呈清晰的柱状、板块状结晶;包合物为不透明团状物,未见明显油状物;物理混合物中结晶与挥发油的细小油滴共存,表明其物相未发生改变,也未形成新物质,只是简单的物理混合。
图2 样品显微镜图(×100)
然后,通过扫描电镜观察β-环糊精、包合物形态学特征,见图3。由图可知,β-环糊精呈柱状、板块状结晶型,表面相对光滑,成像清晰;包合物为不透明团状物,表面相对粗糙,晶粒粒度变小,在晶型上发生了明显变化。
图3 样品扫描电镜图
2.3.3 X 射线衍射法 条件为光源铜靶,波长0.154 18 nm,电压-40 kV,扫描速率-5°/min,扫描范围2θ 4°~60°,对β-环糊精、包合物进行分析,以扫描角度为横坐标,衍射强度为纵坐标,通过Origin 软件绘制X 射线衍射图[18-19],结果见图4。由图可知,包合物衍射图谱整体峰形和出峰角度与β-环糊精相似,但在2θ 为7°~7.5°、10°~11°、14°~16°、20°~22°、22°~33°、36°~37°、39°~40°、42°~45°、48°~48.5°等多处有新的衍射峰出现或峰形发生裂变,结合图1 表明生成了新晶形,即包合物成功生成。
图4 样品X 射线衍射图
3 讨论与结论
本实验将郁金、当归、茵陈进行粉碎,得到2.5 目颗粒后提取挥发油,预试验发现如果饮片(其中郁金、当归为市售饮片,不经粉碎处理) 直接提取时,在相同水蒸气蒸馏时间下挥发油提取量较低,可能与饮片粒度大、内部挥发油成分难以释放有关;若将郁金、当归直接粉碎成40目以上细粉后再进行提取,虽然提取时间缩短,但在粉碎过程中挥发油有损失,并且在提取时容易出现爆沸、粉末焦糊固结在瓶底等情形,同时产生挥发油粘壁现象,导致挥发油提取量也较低,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药材粉末过细时,加热后于水中极易形成糊状,粘连沉在水底,易出现焦糊、爆沸,并直接导致挥发油不易被水蒸气带出,故最终确定提取工艺正交实验中将粒度分为≥2.5、≥12、≥20 目。另外,在挥发油提取器中加入一定量石油醚来收集挥发油,等到石油醚完全挥干后再进行精密称定,可解决微量挥发油直接读数不准确的缺陷。
在包合物制备过程中搅拌时间延长时,可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包合物包合率,同时包合温度升高,反应速度加快,生成包合物量也越大,但温度过高,部分挥发油挥发,包合率反而下降;温度过低,β-环糊精溶解度下降,包合物生成减少。因此,控制一定温度时既能保证β-环糊精溶解度,使挥发油与其充分接触,又可避免高温下搅拌后挥发油逸出,从而提高包合率。
本实验发现,利肝隆颗粒组方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为药材粒度≥2.5 目(孔径7.9 mm),加水量12 倍,蒸馏时间8 h;最佳包合工艺为包合温度35 ℃,搅拌时间90 min,挥发油与β-环糊精比例1 ∶6,TLC、显微镜、扫描电镜、X 射线衍射表征显示其已成功形成,而且包合状态良好。同时,该方法操作方便,仪器简单,实用性强,有利于利肝隆颗粒工艺改进,对提高该制剂中挥发油的稳定性有着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