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疗效

2019-07-23邓晓青黄秀红邹华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13期
关键词:肌电生物反馈下肢

邓晓青 黄秀红 邹华娅

痉挛型脑瘫(spastic cerebral palsy, SCP)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小儿疾病, 是一组连续发生、关系到中枢与运动发育的障碍症候群, 与胎儿、婴幼儿脑部损伤直接相关[1]。SCP患儿不仅存在运动障碍, 同时还伴随着感觉、知觉及行为障碍,少数患儿还可能发生癫痫, 严重危害着患儿的健康及正常发育[2]。治疗方案的选择对于促进患儿运动功能康复可以起到重要作用, 现阶段该病临床上主要采用药物疗法治疗,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是近年来提出用于治疗该病的疗法, 但是其临床效果还存在一定争议。粗大运动功能是评估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指标。本次研究主要对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SCP患儿的疗效进行观察, 旨在为SCP患儿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8月~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56例SCP患儿, 纳入标准:符合脑瘫诊断、分型标准;理解治疗师要求并遵照执行;降低肌张力, 有利于提升其他治疗效果;下肢腓肠肌肌张力升高异常;有选择性站立与行走控制能力。排除标准:正在服用抗痉挛药物;治疗前6个月内下肢注射过肉毒素;行周围神经选择性切断术或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除术。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28例。观察组男15例, 女13例;年龄2~5岁;接受过正规康复治疗者2例。对照组男16例, 女12例;年龄2~6岁;接受过正规康复治疗者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治疗, 如脑循环治疗、神经发育治疗、中医传统疗法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 具体内容为:治疗师评估SCP患儿姿势异常与协调性后, 选取≥1组肌肉实施刺激治疗, 结合SCP患儿运动障碍特点, 选择合适的肌肉或肌肉群进行刺激, 如下肢胫骨前肌、肱三头肌、斜方肌、桡侧腕长伸肌等, 以下肢胫骨前肌的刺激为例, 确保环境安静, 安抚患儿后并取坐位, 清洁下肢皮肤后取神经康复重建仪(WOND2000F2型)红色与白色电极片, 分别贴于双下肢胫骨前肌肌腹最高位置上,另外取绿色与灰色电极片分别贴于肢体其他部位, 上述均为记录电极, 黑色电极片则贴在下肢, 作为地电极。SCP患儿做踝部背屈动作时要求其关注显示屏上的动态肌电曲线图,使患儿认识到自己的努力程度和肌电信号曲线改变存在相关性, 要求其做最大幅度的踝部背屈运动, 提升显示屏肌电信号幅度。鼓励患儿尽可能地提升胫前肌肌电信号, 以便得到最高肌电数据, 将其作为患儿初始值, 在基点下鼓励患儿通过自己努力再次使信号强度超出基点, 如果肌电信号≥基点,系统就会放电刺激患儿, 尽最大可能完成踝部背屈动作。治疗师要结合患儿耐受程度调整不同的强度、频率, 引导患儿主动运动, 每个动作停留的时间约为20 s, 治疗时间控制在20~30 min/次, 1次/d, 6次/周, 1个疗程为12周, 连续治疗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采用GMFM-88评估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3], 内容共计88项, 每项评分共4个等级, 动作未发生为0分;动作开始一直到完成未达到整个工作的10%,为1分;从动作开始一直到完成达到整个动作的10%~99%,为2分;整个动作均完成, 为3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 观察组患儿GMFM-88评分为(118.20±62.21)分,对照组患儿GMFM-88评分为(107.11±71.38)分,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儿GMFM-88评分为(142.69±36.52)分 , 对照组患儿 GMFM-88评分为 (123.72±22.38)分, 两组患儿GMFM-88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患儿GMFM-88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GMFM-88评分比较(±s, 分)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GMFM-88评分比较(±s,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b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c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值(治疗后-治疗前)观察组 28 118.20±62.21a 142.69±36.52bc 24.53±16.88b对照组 28 107.11±71.38 123.72±22.38c 15.90±9.32 t 0.620 2.344 2.368 P>0.05 <0.05 <0.05

3 讨论

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 近年来SCP发病率正逐年递增,成为临床上常见的小儿疾病, 其主要症状有肢体异常、运动功能低下等, 主要受到影响的部位包括屈膝、屈髋、足内外翻等, 为患儿身心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压力[4-6]。常规康复训练通常需要医师协助患儿, 多数情况下为被动训练, 不利于充分发挥患儿的积极性, 实践证实其康复效果一般[7-9]。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主要借助肌电接收器实时记录患儿肌肉自主收缩时产生的微弱肌电信号, 及时通过屏幕反馈给患儿, 患儿即可结合这些信号的变化, 了解自己运动时肌肉的收缩情况, 再通过治疗师指导, 患儿即可在短时间内掌握控制肌肉收缩的方法, 这种训练模式可显著提升肌肉力量和肌肉协调性。

本次研究中将这种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运用于观察组患儿, 而对照组患儿则采用常规康复疗法, 结果显示, 治疗前 , 观察组患儿 GMFM-88评分为 (118.20±62.21)分 , 对照组患儿GMFM-88评分为(107.11±71.38)分,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儿GMFM-88评分为(142.69±36.52)分, 对照组患儿GMFM-88评分为(123.72±22.38)分, 两组患儿GMFM-88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患儿GMFM-88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与张会春等[10]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与常规康复治疗配合应用,可显著提升SCP患儿整体效果, 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但是,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用于SCP治疗, 其疗效与病例选取、治疗时间及治疗参数等是否相关, 目前还缺少深入研究, 尚需进一步分析和研究。

猜你喜欢

肌电生物反馈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产后早期联合应用盆底肌电生物反馈仪、电刺激、针对性护理对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
生物反馈治疗仪联合加味补中益气汤对脾胃气虚型功能性便秘的疗效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锻炼在治疗中老年妇女子宫脱垂的康复效果
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肉训练治疗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的有效性探讨
Ⅲ类错牙合患者的咬合与肌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