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荞麦种植效益分析及产业发展对策
2019-07-23文辉
文 辉
(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内蒙古赤峰 024031)
荞麦是赤峰市古老而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地方优势作物,全市历年播种面积都在5.4万hm2以上,约占内蒙古自治区的1/2[1]。荞麦在赤峰各旗(县、区)均有种植,但主要分布在敖汉旗、翁牛特旗、林西县、松山区等高寒丘陵区,其中敖汉旗、翁牛特旗被列入内蒙古自治区4个传统产荞麦大县,是赤峰市的荞麦优势产区。赤峰市生产的荞麦品质突出,有鲜明的地域特点,根据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考查委员会检测,赤峰荞麦氨基酸含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芦丁含量也高于其他地区,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2]。
本研究对赤峰市翁牛特旗、林西县、敖汉旗、松山区的荞麦种植进行调研,总计调研农户168户,2013—2018年跟踪调研其中有代表性的36农户,通过对荞麦生长情况、产量、种植面积、生产投入情况、市场行情等数据整理分析,总结赤峰市荞麦种植效益、产业发展问题,从而提出产业发展对策。
1 赤峰市荞麦产业发展现状及效益分析
1.1 赤峰市荞麦种植情况
1.1.1 总体情况 荞麦是赤峰市传统的优势杂粮作物,也是重要的填闲补种、抗旱救灾作物,栽培面积受当年降雨情况影响较大[3]。1999—2010年赤峰市荞麦种植面积较高时可达7.5万hm2,较低时全市不到3.5万hm2,种植面积极不稳定,波动性较大。一方面是受赤峰市的土地条件限制,一些山旱地条件差只能选择种植荞麦;而另一方面荞麦是避灾补种作物,如遇早春干旱主粮作物无法播种,荞麦种植面积会大幅增加。
本研究随机调研了主产区的168户荞麦种植农户,由表1可知,大部分农户都是小面积种植,荞麦种植面积大于3 hm2的有9户,仅占调研农户的5.36%,1 hm2以内的种植户130户,占调研农户的77.38%,1~3 hm2的29户,占调研农户的17.26%。
表1 2013—2018年受访农户荞麦种植面积
从调研农户荞麦单产分布情况来看(图1),荞麦种植单产在750 kg/hm2以下的占总调研农户的14.58%,单产750~1 200 kg/hm2的占20.83%,单产1 200~1 800 kg/hm2的占33.33%,单产1 800~2 250 kg/hm2的占14.59%,单产2 250 kg/hm2以上的占16.67%,单产水平参差不齐,差异较大。
综合赤峰市荞麦播种面积、农民种植规模及单产分布情况来看,赤峰市荞麦种植面积波动性较大、农民种植规模小且较随意;荞麦单产集中在1 200~1 800 kg/hm2,单产水平分布不均,各家各户差异较大,产量较不稳定。
图1 2013—2018年调研农户荞麦产量分布情况
1.1.2 品种应用情况 通过调研可知:农户栽培的荞麦品种,有日本大粒、赤甜荞1号、北海道、温莎及农家品种。荞麦籽种没有规范的来源渠道,大部分是自留或串换种子,且品种混杂、退化严重。
1.1.3 平均单产情况 2013—2018年荞麦单产最低为2014年的825.00 kg/hm2,最高为2016年的1 711.50 kg/hm2,可见年度间荞麦产量波动较大,但近年来由于新栽培技术和管理手段的应用,荞麦主产区的产量情况也逐渐稳定(图2)。
图2 2013—2018年赤峰市荞麦产量年际变化
1.2 赤峰地区荞麦价格情况
1.2.1 荞麦平均收购价格 由图3可知,2013年以来赤峰市甜荞的收购价格维持在2.30~4.20元/kg,近两年收购价稳定在3.00元/kg左右。目前的荞麦价格较10年前不足1.00元/kg的情况有了显著的提升,但从调研情况来看,目前的荞麦价格相比于其他杂粮作物(谷子、绿豆等)的价格仍处于一个较低水平,特别是近几年受进口荞麦价格的冲击,荞麦价格一直在低位徘徊。
图3 2013—2018年荞麦9月成交价
1.2.2 年度间荞麦平均收购价格曲线 从2013—2018年的荞麦全年价格变化曲线来看(图4),赤峰市的荞麦价格在1—8月浮动变化不大,此时是荞麦销售淡季,荞麦价格还是以上一年年底的价格为指导;8月后当年荞麦成熟,加工企业开始大量收购荞麦,荞麦价格会因市场需求情况而出现波动,每年荞麦收获后集中销售,所以9—10月的荞麦价格才是大部分农户出售荞麦的价格。
图4 2013—2018年全年荞麦价格趋势情况
1.3 赤峰市荞麦经济效益分析
1.3.1 投入情况 赤峰市荞麦种植的土地类型主要为山旱地,生产投入相对较低。从调研情况来看,荞麦种子一般是自己留种,成本一般估算约225.00元/hm2,化肥投入600.00元/hm2;整地、播种、收获全部采用机械化,主要机耕费用约450.00元/hm2,租用播种机播种300.00元/hm2,机械收获375.00元/hm2。总计生产投入约1 950.00元/hm2(表2)。
表2 2013—2018年赤峰市荞麦平均投入情况 元/hm2
1.3.2 产出情况 2013—2018年荞麦平均产量为1 297.50 kg/hm2;以荞麦收获后大量成交价的平均价格3.39元/kg计算(9—10月),平均收入为4 398.53元/hm2(表3)。
1.3.3 经济效益分析 荞麦生产经济效益因产量情况及当年收购价格不同而效益差距较大,结果显示,2013—2018年主产区调研农户的荞麦产出达4 398.53元/hm2,扣除成本投入1 950.00元/hm2,单位面积纯收益达2 448.53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2.26,投入收入比为 1∶1.26(表4)。
表3 2013—2018年荞麦平均产出情况
表4 2013—2018年荞麦平均纯收入
2 赤峰市荞麦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农户种植布局随意,规模不稳定
荞麦生育期短、耐贫瘠、适应性广,也因此在农业产业结构中被定位为抗旱救荒作物[4]。“次地、旱地种荞麦”“靠天吃饭”的传统观念依然影响着荞麦生产[5]。赤峰市的荞麦面积年度间波动较大,农民往往根据当年的气候条件、土壤墒情和收益情况来规划各自的作物结构布局,能种玉米、谷子绝不会种荞麦,荞麦依然是填闲救灾作物,使得农户间的荞麦种植往往各自为政,播种面积表现出大幅的年际间波动。
2.2 品种退化严重,产量不稳定
荞麦是异花授粉作物,早期引进推广的荞麦品种没能得到及时的隔离繁殖,出现品种退化、产量下降的问题[5]。而农民在种植荞麦的过程中,由于缺乏重视,管理粗放,荞麦开花后就几乎没有经济投入和田间管理措施,收获时,也因劳动力不足,很难实现人工对荞麦的轻割轻放,又缺乏专门的收割机械,只能利用一般用于收割小麦的收割机作业,导致大量的荞麦籽脱落,造成荞麦产量和单产年际间的大幅波动。
2.3 荞麦的经济效益低,农民种植热情不高
从调研情况来看,荞麦的单产与收益均较低,农民很少主动种植,选择种植荞麦大部分原因是传统种植习惯、春季干旱其他粮食作物难以播种以及土地条件限制。如果条件允许,农民都会选择收益较高的作物,种植荞麦的热情不高,栽培管理相对粗放。而粗放的管理和散漫的劳动方式,又进一步降低了荞麦的产量和收益,从而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加工企业主要从农民手中收购荞麦原粮时,依然采用的是在收获季节到现场采购,很少采用与农户签订契约或订单的方式,更不用说对农民的技术指导等服务。这样则始终将企业与农民的利益分离开来,将各自的角色定位在买卖关系对立方,而不是互惠互利的合作方,因此很难调动农民种植高产优质荞麦的积极性,无法从根本上拉动产业的全面发展。
2.4 荞麦精深加工滞后,缺乏加工龙头企业的带动
目前,赤峰市荞麦加工企业大多规模较小、产品单一、产业链较短。除了出口外,主要是经过初级加工制成荞麦米、荞麦面粉供当地食用消费[6]。在产业链的延长方式上还仅停留在对产品包装进行一些小型轻便化或礼品化处理的层面,而缺乏对产品内在的创新和对荞麦潜在价值利用的深入挖掘。大量供出口的荞麦也只能以原粮的形式经邻近的天津港、大连港、锦州港出口海外,在国外经过加工制成成品上市或转口到其他国家从而获得更高的利润。而这些荞麦本身蕴藏的丰富附加值却没能真正落实到农民和企业身上。
3 赤峰市荞麦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3.1 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加强新品种选育,加快良种推广
依靠科技的力量,根据市场需求,引进和培育出适应当地栽培条件,高产、优质、加工性状好的优良品种。再在繁育基地进行统一的规模化繁种,由专门机构进行推广,为从事荞麦种植的农民提供易于栽培,且品质性状整齐良好的荞麦品种,从而提高荞麦的商品率和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3.2 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
应充分发挥荞麦耐贫瘠、适应性良好的优势,重新划分并有效利用那些不利于其他粮食作物生长的土地,鼓励和引导农民在区域内进行荞麦的种植生产,分区域组织生产,制定统一的生产目标和管理标准,并研究与品种配套适合该区域的规范化、机械化栽培技术,在区域内进行统一指导和推广,使荞麦产业的原粮生产环节逐步走向集约化和规范化,能够对市场的需求做出更加及时准确的反馈,而产品也能更加符合市场需求,为产业链的后续环节提供稳定优质的原料[7]。
3.3 推进深度加工开发,提升荞麦产品的经济附加值
荞麦浑身上下都是宝,但只有经过深层次的挖掘和精心的包装,才能使其真正焕发光彩。在这方面,政府应在龙头企业建设上下功夫,要从多方面为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扶持企业发展壮大[7];支持专门的荞麦龙头企业发展,引导农业部门和企业建设基地,基地连农户,并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建立企业同农民双赢的利益机制,使农民能得到实惠。
3.4 加大政策扶持的力度与资金的投入,打造赤峰品牌
荞麦作为杂粮,相较于大宗粮食作物属于弱势产业,产业的发展时间短,基础薄弱,产业化程度低[8]。因此,仍然需要政府进行全局的规划布局,发挥宏观调控与监管职能,协调资源配置,创造良好产业环境[9]。
同时需要打响赤峰荞麦品牌,将赤峰荞麦地域优势、品牌优势、品质优势进行大力宣传,并与赤峰传统文化优势有机结合,捆绑打造,不断扩大赤峰荞麦的知名度,从而打出特色牌,实施品牌共建战略[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