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实战运用”视角下高中篮球技术动作教学
2019-07-22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 [以下简称《课标(2017年版)》] [1]中指出,体育课堂教学要避免在课堂上孤立、静态地进行单个知识点或单项技术的教学……重视问题导向、主动活动和比赛情境创设等。显然,根据《课标(2017年版)》的理念探索高中篮球技术教学的策略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努力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欲以篮球持球交叉步突破的教学为例,探寻基于“实战运用”视角下篮球技术动作教学的思路与方法。
一、“实战运用”视角下篮球技术动作教学的思路
体育教师要根据篮球比赛的实际,基于篮球实战运用的视角,设计多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和体能与技能差异的不同程度(从简单到复杂)、不同难度(由易到难)的教学情境。同时,要从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努力创设生动形象的实战场面与愿景,促进师生思维不断碰撞和情感互动交流,形成一种在和谐中有实战对抗的篮球运动学习环境。这样才能激发师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学的生成性,最终提高高中篮球技术动作教学的质量。因此,体育教师要紧扣“课前、课中、课后”3个过程明晰高中篮球技术动作教学的整体思路。
1.课前:创设切合实战的教学情境
围绕着篮球比赛的实际,设置切合篮球比赛实战的教学情境。这一情境是由虚拟到真实、由简单到复杂的,其挑战性与开放性也是逐渐增强的,不断地驱动着学生练习、思考,逐渐帮助学生形成篮球运动技能,并为学生课堂与课后的篮球比赛提供经验。这是以教师课前预设为主的,需要教师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顶层设计的能力做好精准的设计。
2.课中:有效实施预设的教学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根据课前的“预设”组织实施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带着问题在不同的、变化着的“实战运用”情境中练习,并适时地“生成动态”。如,在篮球场上同伴之间的呼应、暗示、提醒等。
3.课后:检验实施情境的教学质量
课后,教师主动与学生交流,听一听学生的心声,结合学生的感受与需求,对课堂进行自我评价。同时,要适时地邀请同行听课,以评价课堂教学的效果。这是以课后评价为主的,是以学生、教师和同行的多元评价提高篮球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学生的实战运用效果等,是为以后篮球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奠定基础。
以上3个层面、3个过程相互联系、相互衔接,不断形成一个“整体的合力”,才能学以致用、长效运用,逐渐为高中篮球技术动作教学创设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
二、“实战运用”视角下篮球技术动作教学的方法
体育教师根据学生、场地与器材等实际情况做好教学设计,设置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实战运用”情境。随着“情境设置”的变化,技术动作可与其他技术动作、攻防意识、规则意识等进行组合,并协同配合学生进行多种身体练习的同时,逐渐体验持球交叉步突破动作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解与示范是必要的,但要做到精讲,示范要规范。教师组织学生练习时,要以合作、探索、问题引导、开放式为主,适时地提供学法指导,组织师生、生生之间互动交流与讨论技术动作掌握的技巧和“实战运用”。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还要让学生明白,他们既是练习者,又是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实施者。
1.创设“固定防守”的情境,培养攻防对抗的篮球意识
根据学情,教师设计有一定高度和宽度的标志物作为“固定防守者”,并时刻提醒学生,前面有“防守者”,侧面有“偷袭者”,后面可能还有“追兵”,加强心理暗示,加大学生突破防守的信心和决心,继而培养学生的篮球攻防对抗意识。当学生在面对“固定防守者”完成持球交叉步突破的动作后,教师要将“持球前”的动作(如,接同伴的来球)和“突破后”的动作(如,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急停跳投等)与之相串联,以加强技术动作之间的联系。该实战情境教学,一般用于篮球技术动作学习的开始阶段。
2.创设“防投为主”的情境,巩固突破防守的技术动作
练习方法:教师组织学生作为防守者,以防守持球进攻者投篮为主,防守突破为辅。进攻者持球做出“三威胁”动作后,做出投篮假动作吸引防守。防守未到位时,迅速采用原地投篮或者原地跳投的动作投篮;如果防守到位或者防守者跳起来时,迅速采用交叉步突破的动作突破防守后采用行进间单手肩上(低手)投篮或者移动中急停跳投的动作投篮。在一定次数内,看谁的得分多。
练习规则:教师设计相应的规则,防守者能防住持球进攻队员而不让其在原地投篮出手或者原地跳投出手则得3分,能防住持球进攻队員出手后并未中篮则得2分,能防住持球进攻队员的突破得1分。持球进攻者如果能用投篮假动作迷惑防守者后在原地投篮或者原地跳投中篮则得2分、未能投中得1分,正确完成持球交叉步突破动作并能投中则得3分、未能投中得2分,但是如果不能完成或者出现带球走等违例现象则扣3分。在一定次数内,看谁的得分多。
设计意图:这样创设的“防守投篮情境”的目的与意图主要是2点:督促持球进攻者巩固持球交叉步突破动作,不能完成动作者扣分;鼓励持球进攻者运用投篮假动作,以获得更多的得分。该实战情境教学用于技术动作学习的初级阶段。
3.创设“防投防突”的情境,促进投篮和突破技术衔接
练习方法:教师组织学生作为防守者,既要防守持球进攻队员的投篮,又要防守持球队员的交叉步突破。进攻者技术动作同“创设‘防投为主的情境,巩固突破防守的技术动作”。防守者则在堵住进攻者突破路线的同时,采用防守的“真假”动作,并根据进攻者的移动状态,迅速判断并决定是防守投篮,还是防守突破。
练习规则:教师设计相应的规则,进攻者原地投中得3分,未能投中得1分,持球交叉步突破动作不正确扣1分;防守者封住球(盖帽、抢断等)得3分,防守者使得进攻者动作不正确得2分,防守者使得进攻者动作不连贯、不协调则得1分。在一定次数内,看谁的得分多。
设计意图:这样创设的防投篮与防突破是“平分秋色”的,其目的有两点。一是督促持球进攻者将投篮假动作、投篮真动作、持球交叉步突破动作融为一体;二是鼓励防守者积极主动地去防投篮、防突破,而不采用以往的消极防守。该防守情境教学用于技术动作学习的中级阶段。
4.创设“三种攻防”的情境,加强技术动作的有机联系
练习方法:教师组织学生作为防守者,既要防守持球进攻队员的投篮,又要防守持球队员的交叉步突破,还要防止持球进攻队员运用同侧步突破动作突破。进攻者持球做出“三威胁”动作后(以右侧交叉步突破为例),做出投篮假动作吸引防守,防守未到位时迅速采用原地投篮或者原地跳投的动作投篮;如果发现防守到位、右侧被防守者堵住时,左脚向左侧蹬跨出、做出同侧步突破的假动作以吸引防守,接着左脚向右侧蹬地、转体,用交叉步突破的动作突破防守后采用行进间单手肩上(低手)投篮或者移动中急停跳投的技术动作投篮。这时,原地投篮(原地跳投)、持球同侧步突破、持球交叉步突破3种攻防动作技术之间互为真假动作,需灵活运用。防守者先要选好位置,尽量保持在篮球与篮圈之间以确保不失去位置的同时,积极判断进攻者的意图并灵活做出应对,必要时进行封盖和抢断球。
练习规则:教师设计相应的规则,进攻者无论用什么方式,只要投中就得3分,摆脱防守后未能投中得2分,动作不正确扣1分;防守者封住球(盖帽、抢断等)得3分,防守者使得进攻者动作不正确得2分,防守者使得进攻者动作变形则得1分。在一定次数内,看谁的得分多。
设计意图:这种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设计“三种防守情境”,让学生理解多种技术动作的攻防内涵,在掌握正确技术动作后能灵活掌握运用的方法时机。还可以纠正进攻者运球过高及缺少保护球意识和动作等,让学生能够面对防守时游刃有余地保护球,不断提高双方篮球技术运用的能力。该攻防情境教学用于技术动作学习的高级阶段。
5.组织开展“教学比赛”,提高学以致用的运动能力
在绝大部分学生掌握了持球交叉步突破的技术动作后,组织学生进行教学比赛,以提高多人的连续传接球、持球交叉步突破、持球同侧步突破和投篮等技术动作的相互衔接与灵活应变的运用。
练习方法:教师组织学生从2对2、2对3、3对3等形式的练习开始,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技术动作实战运用。进攻者接到同伴传来的球后可以选择投篮、突破、传球,当突破防守者后可以选择投篮,也可以选择传球给同伴。防守者根据进攻者的位置和动作,可以快速向左侧、右侧或者后侧跨步以堵住进攻者的路线,并在不侵犯别人圆柱体范围内(尽量不犯规)的条件判断下可以抢断、盖帽、干扰进攻者的进攻。
练习规则:以“三人篮球”比赛的规则为准,投中得分,投不中不得分,犯规后罚篮等。在一定时间内,看哪個组的得分多。
设计意图:该练习的设计主要是考查进攻者运用进攻技术的能力和防守者判断、移动、选位等能力。通过教学比赛,强化和巩固所学技术的串联与运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和灵活应变的能力。
综上所述,基于“实战运用”视角的高中篮球技术动作教学,需要根据学情(主要是学生的体能储备状况、技术动作掌握的情况以及运动能力表现等),设置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个人或者集体活动中的真实场景,并逐渐缩短体育教学与学生实战运用之间以及实际比赛的距离。如,从固定防守到移动防守,从单向防守到多向防守,从随机防守到实战。在篮球持球交叉步突破的教学中,可以从回顾有防守情况下原地或行进间的投篮而引出持球交叉步突破的技术动作;从防守者的防守意图而让进攻者明确持球交叉步突破后是运用行进间投篮还是急停后原地投篮,或者是急停后的后撤步投篮等技术动作的组合;再到进攻者的落位、接球、突破还是传球、突破后的投篮还是传球等,防守者防投篮、防传球还是防突破等。
通过固定防守逐渐过渡到随机防守,逐渐培养学生的攻防意识及与队友之间的配合。根据练习规则中的得分与扣分情况,逐步建立“带球走”“2次运球”等违例意识,以及不侵犯他人的“圆柱体”、不犯规等规则意识。并在“三人篮球”赛和全场比赛中体验到合作学习,逐渐培养学生能担任不同的位置角色,培养合作意识、攻防意识等优良品质,最终实现学以致用、长效运用,培育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孟文砚.普通高中体育教师备课用书模块教学设计探究[M].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