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美术文化传承视角下广西红木旅游工艺品开发探究
2019-07-22赵媛媛
【摘要】红木工艺品作为中国传统的工艺美术作品,以其深厚的文化、典雅的造型成为了中国工艺美术文化的永恒经典。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广西边境地区的发展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在人们的现代生活和审美趣味多样化的今天,游客更期待具有民族文化的而有收藏价值的美术工艺品,传承和发扬广西边境地区的传统文化和传统工艺,与广西边境地区民族文化元素有机融合,依托传统工艺品的文化背景和精神境界,以真情注入工艺品表达出自然、淳朴的民族传统美术文化意境。开拓性的开发区域红木旅游工艺品已成为必然的趋势。
【关键词】广西边境;美术文化传承;红木旅游工艺品;开发
【中图分类号】J314.2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广西边境地区位于我国的西南部,处于西南经济圈并与越南接壤,是北部湾经济圈和“中国—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地区区位优势明显。目前,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区域面临许多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特别是随着边境旅游业的发展,边境民间工艺品逐渐被众多的外来者所青睐。而作为边境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红木工艺品则自成体系、历史悠久,其“材、型、艺、韵”兼具东方特点突出而民族风格强烈。“红木”在广西边境历史的不同时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数经典的红木美术工艺品传承了边境文化与文明的精髓。如何在现代文化的碰撞下保护、传承和发展广西边境区域红木美术文化,而不仅以旅游工艺品商业化的形式开发区域文化资源,在将红木作为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前提下,完美地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笔者进一步探讨了在广西文化传承的视角下来开发红木旅游工艺品的具体情况。
广西边境地区的红木旅游工艺品是指边境民族地区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红木特色工艺品,集陈设性、观赏性、实用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目前,广西边境地区的红木产业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形成了一定的规格,但是与红木产业发展较好的其它地区相比,仍处于地域文化差异不足且低价竞争,没有品牌优势等劣势;另一方面,随着国人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层次与品位的提升,喜欢并收藏、购买红木旅游工艺品的人越来越多,红木消费主体从六零、七零后人群向年轻人群转化,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因此,无论从红木工艺品本身还是旅游消费者多元化的发展,对民族地区红木旅游工艺品的设计与开发创新都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可以从边境美术文化传承视角去探索开发创新型的既能够融入现当代的审美元素,又具有当地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且能够继承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形态的精髓、具有较强的边境民族文化特色的红木旅游工艺品,以满足旅游品市场的需求。
一、红木旅游工艺品综述
红木工艺品因结实、造型典雅外加上其资源稀缺材质珍贵,一直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也是收藏者的囊中之物。细数起来,红木工艺品具有尊贵典雅、永不落伍、保值增值、天然环保、健康养生、传承文化等独特价值。一般的工艺品最让人深恶痛绝的就是材质往往会出现甲醛超标的危害。而红木红木工艺品采用传统工艺,天然生漆、天然材料,不含苯、甲醛等的有害物质,天然环保。红木工艺品流传久远、历时数百年,是任何派式、风格的工艺品都无法相比的,曾是专属皇冠贵族的奢侈品。红木工艺品也是尊贵、雅致的象征。人们往往通过展示其工艺品彰显趣好与品位,获得尊严与认同感。传统的红木工艺品见证了人文历史,骨子里透出它的华美与高贵,含蓄地传达了主人雅致的文化品位。翻开中医药典,《类证本草》《海南本草》《本草纲目》均有记载,不难看到名贵的红木木材的出身影。海南黄花梨、酸枝、乌木、紫檀、鸡翅木等的养生功效不一而足,而经常与红木器具为伴则会使人充满活力、精神舒畅。红木工艺品历久弥新,其伴随着岁月的流逝不仅不会贬值,反而越显尊贵。红木不是速成木,不断有树种被列入国际濒危保护,红木工艺品所使用的原材料都是历经数百年的珍稀木材且稀缺性越来越强,加上传统的手工艺也越来越贵。红木工艺品因此不断升值,购买红木工艺品已成为新的投资理财之道。
二、红木旅游工艺品在设计开发方面存在的问题
根据2016-2017年全球的旅游经济趋势分析,2017年全球旅游总人数为全球人口规模的1.6倍。从旅游总人次看,2017年亚太地区旅游人次占全球总人次的比例為66.6%,与2016年的65.0%相比,增长了1.6个百分点。中国位于2017年全球旅游总人次和旅游总收入排名第一的国家,2017年中国入境旅游收入增至1234亿美元。这给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提示:旅游品的市场潜力巨大。但目前国内旅游工艺品行业大都存在着地区文化特征不突出、设计缺乏创造性等问题。游客对国内各地旅游工艺品千篇一律的造型特征无法产生购买欲望,导致旅游工艺品滞销。广西边境地区的红木工艺品同样存在着文化特征不突出的弊端,在红木资源较多的大部分地区,同类别旅游景点的红木旅游工艺品也多数来自于红木旅游工艺品集散区,其种类、样式大同小异,设计美感不足。同时,边境地区对于红木旅游工艺品所蕴含的传统文化艺术认识不足,在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引导和扶持力度不够,致使传统的红木工艺精髓得不到较好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区域传统文化资源无法充分挖掘,旅游市场上能见到的大部分红木旅游工艺品因无法展现民族文化内涵而降低了收藏的价值,红木工艺品缺乏吸引力而导致滞销。但区域红木工艺品在实际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因多方面的不足直接影响了边境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阻碍了区域民族文化的传播。
三、广西边境地区红木旅游工艺品开发的建议
(一)利用本区地理和民族历史文化资源的优势
广西边境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和民族文化资源优势。本区是中越以及中国与东南亚等地的重要通道,面向东南旅游热点地区,背靠西南腹地,区域内具有南亚热带滨海风光、峰林山水风光,喀斯特峰丛及森林与珍稀生物景观和边关历史军事遗迹等特色旅游资源,且人文历史文化资源底蕴丰厚,多种文化在此汇聚,如以骆越、花山崖画、铜鼓、天琴文化等为代表的民族文化;区域壮文化风情类型众多,象民歌、壮族绣球、广西三月三节日等都深深地吸引着国内外游客。这些文化形式作为广西边境地区的名片已经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地的饮食、语言及风俗习惯古老又极具魅力,都具有桂西南地域特色,也是广西边境地区民族文化的代表与体现。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和了解这些自然地理和历史文化元素,对边境民族文化资源的内容进行广泛提取,在这些众多的文化形式中有效地挖掘其核心的文化符号,再用现代艺术结合传统的表现手法,将这些文化资源提炼梳理,融入红木文化工艺品的设计与开发,如花山文化中的蹲距人形象,铜鼓文化中的装饰纹样,天琴文化中弹奏乐师的形象,语言文化中的地方民谣、方言,边关历史遗迹,本地区风俗习惯中的代表性节庆民俗活动,饮食文化中的民族特色美食等,都可以精炼转化为雕刻造型语言,助力红木类旅游工艺品的创作。对区域内特色文化符号的提炼运用,国内外都有成功的案例。例如,东北地区的旅游工艺品对东北虎、东北二人转、铜火锅、红绿配的花棉袄等具有典型东北代表的文化形象经过巧妙的提取变化,都大大加深了游客对东北的印象。借助红木语言来表现地方文化特色,不仅可以极大地展现民族地方的文化特色,也可以极大丰富本地红木艺术的内涵。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挖掘民族文化元素、设计出蕴含民族艺术元素并具有国际化水准的旅游工艺品,将会促进广西边境地区旅游事业的发展,更能有效地展示区域民族特色文化形象,具有浓厚的民族艺术工艺品将大大提升旅游工艺品的纪念意义和价值。更为重要的是,从红木艺术的独特表现语言出发,在抓住民族文化符号主旨内涵的同时,还能达到将这些符号视觉化的目的,使人们在感受红木艺术魅力的同时,也能够潜移默化地认识、接受本地区的特色民族文化。
(二)对地区红木旅游工艺品类型的扩展
旅游工艺品根据应用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家居装饰品、配饰、生活日用品等涉及到人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传统类型的红木旅游工艺品实用性较差,且大部分因缺乏美感而文化附加值低,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旅游工艺品没有起到展现和发挥地区文化特质、应用和美化人们生活的作用。民族红木旅游工艺品的设计应结合当代人们的审美需求,从实用的角度出发,以本地特色文化为精神内涵,创造出集审美、实用、文化传播于一体的旅游工艺品。红木类型的旅游工艺品是立体的装饰语言,适用的空间非常广泛,可以很好地适应各种空间的装饰造型,小到钥匙扣,大到家具,甚至建筑物内立面装饰都能够发挥很好的作用,这就说明红木类旅游工艺设计可以在不同的空间进行表现,如生活日用品类的书柜、座椅、衣柜等,家居装饰品类的摆件、装饰壁挂等,配饰类的首饰等。通过红木视觉元素的无限扩展,也可以不断强调广西边境特色文化形象,增强游客的印象。
(三)红木旅游工艺品的设计开发可以联合高校和工艺品研究所共同进行
本地区联合高校和工艺品研究所共同开发红木旅游工艺品的优势在于,能够充分利用高校和工艺品研究所的科研、人才资源,调动红木旅游工艺品的艺术创新力和增加本地区红木旅游工艺品的文化创新意识。红木工艺品加工机构可以根据需求开发出不同设计概念的工艺品,通过高校等科研院所参与旅游品市场竞争,进一步提高红木旅游工艺品的文化水准和产品质量,为民族文化融入旅游工艺品的设计开发过程保驾护航,使广西边境地区旅游工艺品走向繁荣昌盛。
四、结语
广西边境地区地处东盟,旅游资源丰富,特别是红木旅游工艺品作为典型的广西边境传统民族艺术形式,文化知名度较高,在历经了漫长的岁月洗练后依然焕发璀璨的光芒。民族地区的红木旅游工艺品设计蕴涵民族美术文化元素的精华,具有深厚的内涵寓意,使红木工艺品散发独特的美感。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广西边境地区在大力发展红木旅游产业的同时,应注重红木文化水准和品质的追求。红木旅游工艺品不仅仅是商品更是艺术品,更是民族地区独特的文化符号。以红木推进边境区域旅游工艺品的开发,体现新时期边境旅游文化特色,能够拓展传统民族艺术文化并促进其发展丰富的广西边境旅游工艺品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形式。
参考文献:
[1]徐赣丽.手工技艺的生产性保护:回归生活还是走向艺术[J].民族艺术,2017,136(6):67-74.
[2]陈蕾.中国旅游工艺品设计是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发展[J].大众文艺,2010(22).
[3]张武志.旅游工艺品创新设计的理论思考[J].大众文艺,2012(7).
[4]吕九芳,文明,祝佩璐.红木家具的传承 与创新[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9(4):120-124.
[5]许美琪.中国当代家具文化的重建及其价值目标[J].家具,2018,39(1):1-5,24.
[6]郭俊杰,郭晨琛.探析红木产业存在问题及 应对措施[J].種子科技,2018,36(4):20-21.
[7]刘能文.红木制品发展需深入挖掘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N].中国建材报,2018-04-20(3).
作者简介:赵媛媛,女,美术学,讲师,广西民族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