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元好问杏花诗词突出成就之因
2019-07-22朱干慧
朱干慧
摘要:在杏花诗词史上,元好问是首届一指的大家。不论是与同时代文人进行横向比较还是与前人进行纵向比较,元遗山的杏花诗词成就都极为突出。分析其杏花诗词取得突出成就的原因,可以归为以下三点:其一,花开娇艳的情态与民间风俗的影响使其钟情杏花而不可抑制;其二,花开绚烂的短暂与功名抱负的失落使其产生沧桑变换之感而无人可替;其三,花开花落的变迁与宗国破灭的国事使其抒发故国之情而不可复制。
关键词:元好问 杏花诗词 成因
在元好问的全部作品中,吟咏杏花的作品多达三十五首,其余还有十几处提及杏花。在杏花诗词史上,元好问的杏花诗词不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上看,都可以称为翘楚。
一、元好问杏花诗词之突出成就
(一)同时代翘楚
金代的咏杏风气较为萧条,且数量不算很多的金代咏杏诗词中,大多数都是借杏花这一芳卉与黑暗现实对比,从而感叹不幸的人生和无望的现实。如“惆怅门前是官道,临风一树杏花开”,“少年豪气,买断杏园春……应怜我,家山万里,老作北朝臣”。也有些时候,诗人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去理会外部的世界,闲适与自由、青春与激情的交织给了这些略显悲伤的诗人们抚慰自己内心的机会。如:“睡起不知春已老,一帘红雨杏花风”。但是,杏花于他们而言,更多的是作为外部一种可以欣赏可以寄托的物件,那种生命的融合难以在他们身上看见。
元好问则不同,他的骨血里都渗透着杏花的芬芳。“古铜瓶子满芳枝,裁剪春风入小诗。看看海棠如有语,杏花也到退房时”。遗山对杏花的爱深入内心,他多想用瓶子来保存这美好独特的花! “魏紫姚黄有重名,洛阳车马闹清明。吹残桃李风才定,可是东君别有情”。魏紫姚黄再美、再好,总也不及那一树杏花,遗山独独钟情杏花,因为他与杏花的长久情谊使得彼此之间产生了一种融合与依赖。“一树杏花春寂寞,恶风吹折五更心”,遗山又何尝不是这一树寂寞的杏花,被那“恶风”侵袭呢,他与杏花最终合为了一个整体。那个向杏花深情告白的元遗山——“予绝爱未发杏花”震撼心灵、感人肺腑。
元遗山的杏花诗词成就远超同时代的文人,当同时代的诗人们还在单纯地托物言志或是沉浸在欣赏的世界中时,遗山早已把那份“绝爱”化入骨髓,成为那一树杏花了。
(二)超时代方家
魏晋南北朝以后,杏花的审美价值开始被挖掘。唐五代以后,咏杏的文学作品渐多,杏花盛开时的繁茂、娇容三变的色彩、若有若无的清香等都是吟咏的内容。但是随着审美价值判断的日益突出,杏花因为既没有不畏严寒而开,也没有一枝独秀的清高,渐渐就被封建士大夫的道德标准评判为艳性之花、薄情之花,更与歌姬舞女联系在了一起。或许是为了给杏花正名,亦或许是为杏花鸣不平,或仅仅只是对杏花单纯的喜爱。“一般疏影黄昏月,独爱寒梅恐未平”是遗山发出的质疑,“试遣红妆映银烛,湘桃争合伴仙郎”⑨是遗山眼里最知人意、最动人的杏花。元好问对于杏花的吟咏是正面而积极的,他显然继承了前人对于杏花赞美的一面——焕发的生气、欢闹的模样、残谢的怜惜、乐观释然的心态和花间置酒而结友等,又进行了创新——宫妆美女的风姿、小儿意象的调皮和铜瓶杏花的思念等,羁縻丧乱的色彩也成为元遗山杏花诗词的特点之一。这些均可表明,元好问在继承前人杏花诗词的同时又进行了创新和突破。
二、元好问杏花诗词突出成就之因
元好问一生钟情杏花,并以杏花抒写一生情怀。其杏花诗词既表达了单纯的爱花赏花之情,又寄托了自己惜时奋进的追求与理想抱负的失落,也蕴含了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因此遗山杏花诗词的情感意蕴丰富且深沉,大大突破了前人以咏物为主的咏杏文学。
(一)爱花赏花:花开娇艳与杏花风俗
遗山一生所到之地,处处可见杏花。杏花是热闹爱争春的,团簇的花朵总是散发出蓬勃生机和向上的积极模样,杏花又被看作是“及第花”,本就渴望功名、为宗国效力的元遗山怎会不爱杏花呢,“太一仙舟云锦重,新郎走马杏园红”,杏园宴赏是何其荣耀的事情!
文人雅士总是注重“比德”,民间却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娇艳的杏花仍旧为民间所喜,金代社会有不少关于杏花的风俗:
1.插杏花于帽檐在民俗中,杏花会被用于插于帽檐。不仅是金代,从唐宋开始,民间就有插杏花于帽檐的风俗。唐代杜牧《杏园》中写道“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水浒传》里的“一枝花”蔡庆就是因为喜爱在鬓角插一枝花而得此绰号。插杏花于帽檐的风气对元好问的诗词创作有一定的影响,如“眼看桃李飘零尽,更拣繁枝插帽檐”,“帽檐分去家家喜,酒面飞来片片春”等诗句均有表现。
2.插杏花于瓶中有迹可循的插花,至少唐以前在中国就已经出现。宋元时期,中国插花进入了普及时期,虽然国力不如唐时强盛,但毕竟结束了五代的割据局面,经济文化更加进步。金元时期社会上插花于瓶中的风气自然对元好问是有影响的,他极爱插杏花于瓶中,还独创了“铜瓶杏花”的意象。如“更教古铜瓶子无一枝,绿阴青子长相思”。
3.杏花妆不论是现代女子还是古代女子,对于美貌的追求向来是不分伯仲的。女子对于妆容一向很是在意,唐代流行梅花妆,宋代依旧流行梅蕊宫妆,金代的杏花妆也算是一时风气了。元遗山《清平乐·琼脂瑶草》一词中,“胭脂杏蕾生红。绣襦学弄春风”中的“杏蕾”就是指女子之红妆,《赠利州侯神童》诗里“牙牙点妆杏蕾红”可以作为佐证。
花开娇艳本就令遗山喜爱,他才不管“艳客”与否,金代社会上的一些关于杏花的风俗又加深了他对杏花的喜爱,使得他钟情于杏花。这份钟情对元遗山的創作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遗山的作品中不仅会流露出深厚的情意,还会自觉地反映社会上的杏花风俗,这就使得他的杏花诗词中展现出高出于前人的特点,这是他取得突破的一大重要原因。
(二)身世之感:花开绚烂与功名抱负
元好问作为一名有远大志向的青年,想要建功立业、为宗国出力的心情是很能理解的。而身边随处可见的杏花骤开骤落,这让正值壮年的元好问深刻意识到时光易逝,于是,胸怀高尚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他,更加想要积极进取。遗山自述:“自少日有志于世,雅以气节自许,不甘落人后。”他这一时期的一些诗句,如“纷纷红紫不胜稠,争得春光竞出头”,正是积极奋进思想的折射。
然而十年的宦游生活和金国的岌岌可危终究是给元遗山带来了无限的愁苦与担忧,身遭战乱的元好问,在金亡之后,看着故地风光依旧,而江山易代,生发出悲痛的身世之感。纵观元遗山的杏花诗词,多作于金亡之后,辗转于河朔之时,故其咏杏诗词大抵别有怀抱,如“谁识杏花墙外客,旧家曾近丽川亭”等,字里行间完全流露出遗山亡国之后被囚禁、做遗民的身世沧桑之痛。
综上可知,花开绚烂花期短让元好问联想到青春短暂,当积极奋进,这是元好问赋予杏花的新的意义。然而他的功名抱负始终无法实现,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宗国的沧桑变换和坎坷的人生给元好问带来不同寻常的生命体验,这些丰富的情感体验自觉地投射入其杏花诗词中,也便造就了其“一生心事”的杏花诗词有着超出前人的成就。
(三)故国之情:花开花落与宗国覆灭
遗山一生无论是羁留为囚还是晚年奔波,几乎随处可见杏花,故而很容易由花开花落之中兴家国之思。晚年的丧国经历和年岁的增长让元遗山的杏花诗词里自觉或不自觉地带上了丧乱的色彩,“荒村此日肠堪断,回首梁园是梦中”,“荒蹊明日知谁到,凭仗诗翁为少留”,“荒城此日肠堪断,老却探花筵上人”,“荒”字的频繁使用足以看出时事的苍凉变换和遗山心境中的伤感。杏花是诗人人生的一部分,因此诗人在丧乱后吟咏杏花,实质上吟咏的是他的青春岁月、他的理想抱负、他的故国之情。
元好问与杏花的情缘贯穿其一生,不管处于人生中的得意或是失意的时期,他对杏花的钟情与热爱从来没有改变过。他所经历和感知的一切都会在杏花诗词中展现出来,与杏花已融合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在经历丧乱后的元好问眼中,杏花绝不仅仅是花,而是一种故国之情,这是元遗山杏花诗词取得突破的又一重要原因。
三、余论
元遗山的杏花诗词不仅是杏花诗词史上的一大突出成就,同时也是咏杏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元遗山杏花诗词取得突出成就的成因探析,不仅可以了解金代的社会面貌、遗山的人生经历,更可以准确把握遗山杏花诗词中的情感意蕴,便于更加深入地分析其杏花诗词的特点、成就等方面。
参考文献:
[1]欽定四库全书荟要·中州集卷七[M].长春:吉林出版社,2005.
[2]唐圭璋.全金元词(下册)[M].北京:中华书局,2000
[3]钦定四库全书荟要·中州集卷一[M].长春:吉林出版社,2005.
[4]狄宝心.元好问诗编年校注(全四册)[M].北京:中华书局,2011.
[5]赵永源.遗山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
[6]丁小兵.杏花意象的文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
[7]金强.元好问杏花诗的艺术特色及成因[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1).
[8]降大任.一生心事杏花诗——元遗山咏杏诗漫赏[J].名作欣赏,19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