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荒诞中坚守真理和自由

2019-07-22哈嫣然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反抗荒诞局外人

哈嫣然

摘要:在成名作《局外人》中,加缪塑造了一个“荒诞的人”默尔索,这是著名的局外人形象。在默尔索身上集中体现了荒诞的社会环境与人对生命本真追求之间的深刻矛盾,蕴含了加缪思想中核心的荒诞意识,这一人物形象的行为与发展过程也反映了加缪所主张的对荒诞进行反抗的精神与思想。

关键词:《局外人》 荒诞 反抗 社会 个体

《局外人》是加缪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其中塑造的“局外人”形象深刻地体现了加缪思想中的核心意识,即“荒诞”,并且借由主人公默尔索的行为和思想意识发展的过程展现了作者对待荒诞所持的态度和精神——清醒地认识到世界和生活的荒诞,但怀有勇气去抗争和坚持,追求生命的尊严和本真。

小说以纯净自然的语言和冷静淡然的笔调,通过对多个短暂画面和事件的叙述连接起一个完整的叙述链条,借由类似陌生化的手法展现出一个最真实的主人公形象以及整个事件的真实全貌和逻辑关系。故事以主人公默尔索的第一人称视角,从他接到母亲在养老院去世的消息开始,按照时间顺序逐一叙述了他在母亲葬礼上没有表现出悲伤、与名叫玛丽的女子共度良宵、与朋友莱蒙的交往、卷入莱蒙与阿拉伯人的争执、杀死阿拉伯人、被法庭判处死刑一系列事件,全程贯穿着默尔索的心理活动和理性意识的发展,塑造出一个现代社会中的“荒诞英雄”形象。

从默尔索的许多行为来看,他孤僻、冷淡,与世界格格不入,加之小说中始终极度冷漠的笔调、不掺杂感情色彩的令人不适的叙述效果,这个人物形象的表面显得陌生而怪异。但若仔细把握默尔索的行为线索和心理活动,便会发现他实际上是一个被误解的正常人,在他的身上,既有人和生命本身荒诞的一面,也折射着人们置身其中无法逃避的社会体制、社会伦理、社会规范的荒诞之处,同时他的意识和行动中还蕴藏着巨大的创造激情与反抗精神。可以说,加缪借由这一人物形象抒发着自己对世界与人生的认识,对荒诞的反叛和抗争精神。

一、自我游离于社会规则之外的孤独者形象

默尔索的形象首先表现出的是与社会规则的格格不入。在接到母亲的死讯时,他的内心非常平静,在母亲的葬礼上也没有流下一滴眼泪;参加完母亲的葬礼之后就与在海滩遇到的女子玛丽同居,在与玛丽的交往中,他接受与对方结婚,但对于爱情的态度是“不知道”;他与邻居莱蒙交往并将其视为朋友,尽管若从社会伦理道德的角度来看,莱蒙是一个身份令人不齿的人。从这些行为和事件来看,默尔索离经叛道,是一个游离于社会之外的“局外人”,内心似乎充满着极度冷漠和苍白,没有正常人的思想和情感。

但这种表象其实是对默尔索的误解,他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也有自己思考和行动的逻辑,只是未必符合社会规范的要求以及社会制度对个体的规约控制。如果我们从更深的层次去理解,就会发现他始终是一个内心清醒并且勇于追求真理、坚守真实自我的人。在他平凡、渺小,对外界力量逆来顺受,被命运推着向前直至死亡的一生表象之下,隐含着一个具备西西弗斯精神的英雄形象。

首先,默尔索有自己完整且清晰的思想认知,其中最明显的特征即“真实”,这是一种没有被社会的规约和虚伪的道德所异化、没有掺杂其他成分、最接近生命原初状态的真实。他做出的每一个选择都完全符合自己的内心,从未受到外界和他人的影响和改变。面对母亲的死讯,他没有悲伤流泪,因为他的内心并不存在需要用眼泪表达的悲伤感觉;面对爱人的表白要求,他说不确定自己是否爱她,因为这是他内心真实的感受。当社会伦理和道德与默尔索内心的真实感受发生冲突时,他选择了遵从自我。

其次,默尔索并非没有情感的完全冷漠的人,他的感情深切而真实,不是出于道德、伦理、习俗,而是内化于意识的朴素的情感流动。他对母亲死亡的冷漠并不是因为他不关心母亲,而是因为他认为母亲去了另一个地方开始了新的生活,在其意识活动中,他称母亲为“妈妈”,出现了多次母亲的形象和关于母亲的回忆,他认为这份情感不需要用痛哭流涕的方式来表达,也不会外化为这种行为方式。在和玛麗交往时,面对对方问他是否爱自己这个问题,他没有按照人们在这种情况下通常会有的说法进行回答,但他并不掩饰对这位女子的欲望,也真诚地感受着二人在一起的快乐。可以说,默尔索的情感是真挚深刻的,但与社会伦理相悖。

最后,默尔索有自己的追求和坚持。面对法庭的审判,他拒绝律师让他说谎的建议,也拒绝向神甫进行忏悔,因为这些行为不符合他真实的内心。尽管身份卑微、毫不起眼,但默尔索却用每一个行动和选择,践行着自由的意识和对真理的追求,拒绝着一切虚假和异化。面对世界和命运的荒诞,他采取了消极的、不合作的方式进行反抗,虽然并未挣脱社会的牢笼,但始终保持了内心的自由和真实。

二、世界的荒诞与个体的本真之间的冲突

小说第二部分的内容是在默尔索杀死阿拉伯人后法庭对其的审判以及默尔索即将接受死刑的结局。在这一部分的叙述中,法庭的审判作为社会规范对个体的作用缩影,展现出了荒诞的核心。另一方面,从默尔索意识和行动的发展来看,他对自身和世界有了更清晰的理解和认识,坚定了自己对于自由和真理的坚持,并且在平静与喜悦的心情中走向了死亡。

加缪曾经用这样一句话概括《局外人》的主题:“在我们的社会里,任何在母亲下葬时不哭的人都有被判死刑的危险。”法庭对默尔索的审判体现着社会规范与国家机器对个体的异化和教化,但默尔索表现出了拒绝合作的态度,他拒绝通过撒谎表达内心并不存在的感受来求生,也拒绝对自己的行为表示忏悔。他对待社会的态度是消极冷漠的——这种局外人的身份是他被审判者定为死罪的真正原因,这才是他真正的罪行。他拒绝通过异化自己融入社会,因为社会本身的荒诞性将会令他失去精神的自由和真实。这一点默尔索从故事的开头就在践行着,而被审判的过程,也是他对自我内心的观照和发现的过程,他更加清晰了这种认识。

在社会被普遍认同的价值中,人对待生活和周围的人、事、物应该有自己的喜好和立场,但默尔索自始至终表现得冷静漠然,他的常用语是“没关系”,在哪里工作、是否结婚、是否和朋友交往,对他来说并无不同,这种彻彻底底的局外人态度,于社会而言正是令其失去权威性和统摄性而变得尴尬的挑衅,对于这样一个拒绝参与的、冷漠自我的人,从社会伦理的角度来看,他就是有罪的。但事实上,除了失手打死阿拉伯人之外,默尔索并没有任何罪恶的行为。就这一罪行本身,也是由于正午的阳光太刺眼,导致默尔索一时精神错乱、行为失控一一事情的真相如此简单,但没有人相信。审判者坚持他本质是残忍邪恶的,并由他在母亲的葬礼上没有流泪判断出他有与弑父相当的罪过。

默尔索是集体社会运行规范下的牺牲者,谎言和虚伪常常是社会生活得以保持的必要因素,而默尔索拒绝因此改变自我,在审判中他感受到的是一种身处局外和不被理解的陌生和孤独。试图对非理性的事件作出合乎理性与逻辑的判断,最终得出与事实完全相悖的结论,这便是世界的荒诞之处,也是真实个体被深深压制的反映。

三、加缪所主张的面对荒诞的反抗精神

《局外人》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被视作是对西西弗斯神话内蕴精神的投射和重构,在加缪的主张中,尽管现实世界是荒诞的,但人们应当具备非理性的反抗态度。西西弗斯认清了自己所作所为皆是徒劳,但他仍然转身下山继续行动,这种姿态本身就已经是对命运的反抗超越。

默尔索身上寄予着加缪对荒诞意识和反抗精神艺术性的表达。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默尔索也并未失去独立清醒的灵魂,亦从未背叛过自己的内心,真诚且坚定地退出了社会。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他是自由幸福的,因为他主宰了自我的一切,是真正意义上的悲剧英雄。

加缪在《局外人》中探讨了现代人于荒诞世界中的生存境况与精神困境,也借由主人公的思想行动表达了直面荒诞、勇于反抗的理想。默尔索这一“局外人”形象之中所蕴含的象征意义与内涵值得我们深层次地挖掘和分析。

参考文献:

[1]加缪.局外人[M].柳鸣九译.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10.

[2]张容.形而上的反抗——加缪思想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3]陆晓芳.“毫无英雄的姿态,接受为真理而死”——解读阿尔贝·加缪《局外人》中的默而索[J].山东社会科学,2012(2).

[4]梅晓云主编.外国作家作品专题[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3.

[5]王晓宇.《局外人》的法理学分析——对理性主义的反思[D].苏州大学,2016.

[6]章洁.论默尔索的“局外人”形象及内涵[J].大众文艺,2014(12)

猜你喜欢

反抗荒诞局外人
儿童保护没有局外人
琴(外一首)
石头记(外一首)
浅析《孔雀东南飞》悲剧之因
一篇充满荒诞色彩的小说
论《等待戈多》表达上的非逻辑化形式
压抑与反抗
精神与苦闷
聚焦城镇人生的荒诞与神圣
做自己的局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