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中的张天翼
2019-07-22程前
程前
摘要: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以一种新的视角,从文学性、人性和道德性的角度来评判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其中,对左翼作家张天翼的介绍与其他文学史著作比较起来占据了很大的篇幅,对张天翼小说的艺术价值和道德价值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但其中的表述也存在一些偏颇之处。
关键词:夏志清 《中国现代小说史》 张天翼
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是海内外第一部中国现代小说史专著,在夏志清的小说史之前,大陆已经出版了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丁易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路》以及刘绶松的《中国新文学史初稿》等著作,但是每部著作注重的都是小说的介绍,而对于作家的评价及其在文学史中地位的评判稍有欠缺。“因此,夏著的出现,恰恰填补了一个重要的学术空白,开辟了现代小说史撰写(亦即现代小说系统研究)的先河。”和国内其他文学史专著比较起来,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用大量的篇幅来介绍张天翼。此外,在对张天翼小说艺术价值的凸显以及对其小说道德价值的重视方面都有大量的文字说明,在文学史上为张天翼描绘了新的面貌,但是评论之中出现的一些偏颇之处也是不容忽视的。
一、文字比重的凸显
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之所以影响深远、意义重大,不仅是因为它是第一本国内外中国现代小说史著作,更重要的是它所包含的思想观点和对作品艺术价值的分析是前人未曾发掘的。其中,对张天翼的评论就是其他研究者没有注意到的,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对张天翼的介绍占据了大量的篇幅,与众不同。
从整体结构来看,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按照现代文学的发展阶段排列,将内容分为三编十九章,后面还有三个附录,其中,独立成章的作家有十位,这十位作家中就有张天翼。夏志清用一个章节的内容,十七页的文字来介绍张天翼,对他的评价细致入微,从小说到童话以及独幕剧都有介绍。夏志清注重的是作家本人及其作品的艺术价值,因此在著作中还附有大量的小说原著,通过对小说文本的分析来增强对张天翼评价的说服力。
在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中,他把张天翼推到了一个至高的位置,单从文字比重就可以看出夏志清对张天翼的重视。曾有人对夏志清关于现代作家文学史地位的重新构建做出过批评,夏志清为此进行了解释,他对左翼其他作家吴组缃和师陀也同样重视,在左翼文学史中被一笔带过的作家,在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中都有专章论述,他的艺术魅力在夏志清这里得到了重视。
二、艺术价值的彰显
“张天翼是‘左联优秀的讽刺小说家。”讽刺小说是张天翼小说成就的代表,体现了张天翼小说创作的最高水准。夏志清非常欣赏张天翼的才华,他说:“张天翼是这十年当中最富才华的短篇小说家。”他将张天翼的小说分为三类:煽动性的、意识性的和讽刺性的。他评价其煽动性的小说故事模式化、人物类型化,在这类小说中出现的,“无非是一群面目模糊的人物,他们喊着同一的口号或者说着俚词鄙语。动作也是可以预见的简单和沉闷”。批评其意识性的小说主题相似,大多讲的都是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在遇到抉择时摇摆不定。而第三类讽刺小说,是夏志清最欣赏的,他欣赏张天翼善恶不分的那种冷漠的写作态度,无论是乡绅还是小资产阶级都可以成为张天翼描写的对象,他擅长写不同阶级或同等阶级之间的矛盾冲突,极具讽刺力量。夏志清高度评价张天翼小说对于人性的揭示,他说:“同时期的作家中,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对于人性心理上的偏拗乖谬以及邪恶的倾向,有如此清楚的掌握。”在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夏志清注重的是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他摘录了大量的小说原文,并对这些小说都有很独到的评价。
对一个人的评价不能只有褒没有贬,夸赞要有,批评同样也少不了。夏志清批评张天翼的小说良莠不齐。“有很多小说,张天翼重复了早已使用过的主题和布局,迹近自我模仿。在另外一些小说里,他又沉溺于无聊的低级趣味之中,这是在他夸张他角色的可鄙的举动时而触犯的。有的小说篇幅冗长,缺乏作者一贯的力量和控制。”在此之前,他非常欣赏张天翼的才华,此时又对其作品的不足提出批评,有褒有贬,这样的评价很客观。
此外,关于张天翼的儿童文学和其独幕剧,夏志清也有一段介绍,如长篇童话《金鸭帝国》和中篇讽刺童话《奇怪的地方》等,这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三版)中也有介绍,例如三十年代的《大林和小林》和《秃秃大王》等现当代儿童文学的经典之作。
三、道德价值的重视
“夏志清认为,中国现代作家对人的‘道德意识的探究不够深入、不够细致,缺少一种有系统的而且连贯的认识。”而这也正是张天翼之所以深得夏志清赞赏的原因,“正因为張天翼对于左翼的文艺观,趋附从不置疑,这种道德上的承担,使其成就更属卓越”。
在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夏志清的评价离不开道德二字。他说:“鲁迅对于传统生活的虚伪与残忍的谴责,其严肃的道德意义甚明,表现得极为熟练,这可能得力于作者的博学,更甚于他的讽刺技巧。”他在论及张爱玲时说张爱玲没有受中国左派作家的影响,也没有模仿西洋小说家的写作技巧,“有些西洋小说家专写意识流,即为她所不取;因为在意识流之外,还有更重要的道德问题,需要小说家来处理”。在谈论张天翼时,道德更是少不了的。讽刺小说是张天翼小说的代表,而讽刺小说中所蕴含的讽喻和批判,都有一个道德的目的。因而,张天翼的讽刺小说和道德是分不开的,在张天翼的小说中,善恶界限分明,伦理褒贬清晰,很有节制感,讽刺力度强烈,夏志清就十分欣赏张天翼在其讽刺小说中所表现出来的对道德问题的思考和感受。
夏志清之所以会极其重视道德,和他接受的西方思想有关,西方强调人文主义,强调个体的独立和尊严,因而在对作品的分析中,夏志清在乎的是作品是否有对弱小个体的关注,是否反映了个体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四、评价中的偏颇
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视角独特,评价标准与众不同,对张天翼的重视也是其他研究者未能注意到的,但其中也有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首先,文学史应该是一种客观的学术专著,带有权威性,因而在评论时所使用的语言也应该是比较客观的,但是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夏志清所运用的语言具有主观色彩,他多次使用“最”“从不”“只有”等绝对性词语,用词过于极端。他说“张天翼是这十年当中最富才华的短篇小说家”。这里的“最”字就过于绝对了。他还将沈从文和张天翼进行比较,认为“他同时期的作家內,只有沈从文一人,质或者量方面来说,差堪比拟”。这种说法就太绝对了,太过于强调张天翼的价值而忽视了同时期其他优秀的作家。从这一点上来看,他对张天翼的评价还有待于客观化。
除此,在对张天翼的介绍之中含有一些错误。在介绍张天翼这一章的最开始他提到:“1929年,张的作品初见各刊物。”在后面他又谈道:“张天翼的第一篇故事《三天半的梦》,是在1928年的一份名叫《奔流》的杂志上刊出的,是年他21岁。”这就和上一句自相矛盾了,1928就已经有作品发表了,为何1929年才初见其作品。还有,张天翼生于1906年,1928年发表《三天半的梦》时,应该是22岁,而不是21岁。关于《中国现代小说史》的创作,夏志清本人在一次访谈中提到,当时他“一无所凭,什么资料都没有,完全是白手起家啊”。而且,他还谈道:“写巴金、老舍什么的,身边都没有书的,全凭笔记,竟然没有弄错,真是不容易啊。我现在想想真是伟大。其实,我也只是根据自己的感觉,好感与恶感,来评价这些作家作品的。”在资料不充足的情况下,这些小问题是在所难免的。
由于条件的限制和夏志清本人思想观念受西方思想的影响,在对中国现代作家进行评论时,带有一些偏见,存在一些有待商榷的观点。但即便如此,《中国现代小说史》仍是一部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文学史专著,它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作家进行了重新排列,使得张天翼、张爱玲、钱锺书和沈从文一下跃居文坛,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大大改变了以往人们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看法。
总的来说,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关于张天翼的评论虽有些过于极端和片面,但是它以西方文学的视角,以新的文学价值观念为我们呈现了不一样的张天翼。除此,对师陀、吴组缃等这些不为大家所熟知的作家都分别有专章介绍。通过对张天翼的大量作品原文的引用,力求对其作品做到详尽的介绍,突出作品中的文学性和道德性,对于深入研究张天翼,扩大学术交流范围,繁荣学术研究领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袁良骏.重评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J]粤海风,2007 (3).
[2]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3]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M].上海:复旦大学m版社,2005.
[4]张涛.理论贡献与立场偏狭——重评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J].文艺争鸣,2014 (9).
[5]季进.对优美作品的发现与批评,永远是我的首要工作——夏志清先生访谈录[J].当代作家评论,2005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