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顾炎武诗文的爱国情怀和艺术特色

2019-07-22王敏杰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顾炎武爱国情怀艺术特色

王敏杰

摘要:顾炎武是明清之际著名学者,他提出过许多卓有见地的文学主张。他的诗文主题鲜明,充满爱国情怀,及时而深广地反映了明末清初动乱的社会现实,描写国家民族兴亡之大事,具有深刻的社会内容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形成了沉郁苍凉、刚健古朴的艺术风格和史诗特色。

关键词:顾炎武 诗文 爱国情怀 艺术特色

顾炎武(1613-1682),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出生于江南世家大族,先辈言传身教,使他幼年受到良好的教育。顾炎武生活的明末清初是一个剧烈动荡的时代,明王朝政治腐败,经济枯竭,清兵入关下江南,疯狂掠夺和屠杀人民,严酷的社会现实推动顾炎武思考社会问题,爱国情怀促使他积极从事反清复明的政治活动。在几个南明政权屡遭挫折以致最终失败后,他开始北游,考察地理形势,以图复明大业。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认真探索朝代兴亡原因,开展学术研究和诗文创作。

顾炎武一生写过大量的诗文,提出过许多卓有见地的文学主张。他的诗文主题鲜明,充满爱国激情,留下了深深的时代烙印,及时而深广地反映了那个动荡时代的社会生活。

一、顾炎武诗文的爱国情怀

顾炎武的家乡是明末东林党人士的活动地区,东林人士讽议朝政、评论官吏,他们要求振兴吏治、革除朝野积弊、反对权贵枉法,这些针砭时政的主张得到当时社会的广泛同情与支持。顾炎武成年后参加的复社,是继承东林党人爱国、议政传统的文学社团。复社成员大都怀着满腔的政治热情,他们反对空谈,密切关注社会人生。顾炎武既是一位学者,同时也是杰出的诗人和文章大家,爱国是顾炎武诗文之魂。顾炎武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论述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治学方法等问题。他著书立说最基本的指导思想是经世济民,“厚民生,强国势”。在《日知录》“正始”条中,他借古喻今,说明在国家、天下危亡的时候,人们应该抱有的态度。他把“亡国”和“亡天下”加以区别,赞赏那些为天下兴亡而斗争的志士,大家耳熟能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就是从这篇文章中概括出来的警世格言。

顾炎武的文章既探索历史上王朝兴灭治乱的经验教训,更注重剖析当时的现实社会状况,以期研究出治国安民之策。“愚所谓圣人之道者如之何?日‘博学于文,日‘行已有耻”。他认为圣人之道就是要广博地学习文化知识,重视自己的道德修养,从自身修养到治理天下国家,都是应当学习的事情。

顾炎武身体力行,走上了一条从事政治活动、开展学术研究、进行诗文创作的独特道路。在抗清斗争中,复社的一批仁人志士献出了自己的生命,顾炎武从中受到鼓舞,汲取了精神力量,他投身于江南苏州、昆山等地的抗清斗争。随着清王朝对江南加强统治,反清活动十分困难,顾炎武离开江南北上,辗转于华北、西北地区,一方面观察用兵作战的地理形势,访问先朝遗老和爱国志士,密商抗清复明大计;另一方面实地调查各地的历史、文化、物产等实际状况,与古人的记述相勘对。这些经历为他后半生撰写的大批政治、文史等论著,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同时他也创作了四百多首诗歌作品。

顾炎武的诗歌中有即事抒怀、即景言志、咏史赋物、友朋赠答、悼亡之作,无论哪一类题材,都以抗清复明为主题,他以沉雄悲壮的爱国诗篇,为清诗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他的诗歌充满了慷慨悲壮之音,及时而深广地反映了动荡时代的社会生活,被誉为明末清初的一部“诗史”。

写于顺治四年(1647)的诗歌《精卫》,借歌咏精卫填海的神话,表达自己抗清复明的心志。

精卫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诗歌把自己比作衔西山之木以填东海的鸟儿精卫,表示要填平那茫茫的东海,即使自己身沉大海,心愿也不会更改。他把那些一心经营安乐窝的人比作燕雀之辈,对他们做了辛辣的讽刺,表达作者为故国终生献身的精神。顾炎武著书作文的指导思想就是经世济民,他文章中的许多进步思想是在对历史和现实的研究中阐发出来的。他信奉“诗言志”的观点,他的诗歌有着鲜明的爱憎倾向,爱故国、爱民族是他诗文的主调。

二、顾炎武诗文的艺术风格

顾炎武主张“文章无定格,立一格而成文,其文不足言矣”,他列举自唐以来,但凡科举考试用的文体,有了固定的格式,就写不出好文章。他对明清的八股文做了尖锐的批判,提出“欲振今日之文,在毋拘之以格式,而俊异之才出矣”,认为文风与人才培养关系重大。

顾炎武还在《文章繁简》一文中论述了文章语言的繁简问题,他用《孟子》和《新唐书》正反两个例子说明,言辞是用来表达思想内容的,认为“辞主乎达,不论其繁与简矣”;反对从主观出发“有意于繁简”,主张根据文以达意的客观需要“自然成文”。

顾炎武的政论文观点鲜明,论述透彻,具有极强的说服力。他写了抨击生员制度的三篇文章《生员论》,用数字说明科举考试选拔的生员大多数不学无术,指出八股文取士的弊病。中篇开宗明义提出了废生员之制以除各种弊端的结论,层层论述,气势畅达。下篇提出了废除生员制度的设想和方案,通过“辟举之法”和“并存生儒之制”两条途径来取士,即朝廷通过广泛征召和推荐选拔人才,对生员限额,挑选博學多才的人参加考试。作者提出的观点在当时有一定进步意义,论证切实有力。

顾炎武的诗文反映历史和现状,书写人生体验。他描写自然景物必定与亡国之痛相联系,即事抒怀,即景言志,所写景物带上沉痛抑郁的感伤情调。

写于顺治三年(1646)的《海上》四首组诗,作者对清军占领区一再扩大和南明政权一再失利表达了深深的哀痛。第一首诗借海上神山的传说,表达了作者对国事的深挚关切。

日入空山海气侵,秋光千里自登临。

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痛哭深。

水涌神山来白鸟,云浮仙阙见黄金。

此中何处无人世,只恐难酬烈士心。

“日入空山海气侵,秋光万里自登临”,秋光万里,境界开阔;日入空山,气势宏大,湛蓝的天空和海水,水天相接。诗歌从写景转入回顾过去时光,“十年天地干戈老”,以时间跨度之长,写遗民忍受国破家亡苦难之深。“四海苍生痛哭深”,四海同哭,从空间广度写灭国失家的惨痛。清兵入关,横扫寰宇,国破家亡。前者从视觉,后者从听觉,将“海气侵”的感受具体化、形象化。清军犹如海上雾气,来势凶猛,把整片河山吞没了,作者展开想象,水涌神山,白鸟飞翔,白云飘荡,帝都宫阙,金碧辉煌。“水涌”“云浮”明指神仙宫阙,暗指明鲁王政权建立的抗清政权,最初以舟船为宫殿,漂泊于舟山岛的海面上。海上仙山到处都有人烟,那是反清复明的火种,作者对南明政权在表达遥念的同时,又对暗淡的前景表示忧虑,毕竟势单力薄,复国梦想,难以实现。

他写作的咏物诗,笔下描写的是“微物生南国,深情系一枝”的越鸟,作者以越鸟自比,栖息南枝,深情不变,表达自己对南明政权坚贞不屈的节操。“忽见晴皋铺白草,顿令凉野动秋风”,作者借鹰为喻,肃杀秋天,水边高地,白草萋萋,雄鹰展翅,搏击长空,微寒原野,秋风萧瑟,作者期待南明将士能破清军,收失地。“黃苞绿叶似荆南,立雪凌寒性自甘”,顾炎武在北方颜神山的山坡上竟然发现了适宜在南方生长的橘树,凌风傲霜,黄苞绿叶,果实甘甜。他以橘树自励,他虽生于江南,居于北方,但充满激情,志存复明。诗人托物抒怀,这些物都是诗人的化身,象征着诗人不屈的节操和高尚的胸怀,同时寄托诗人对故国无限眷念的情怀。

顾炎武也主张“诗主性情,不贵奇巧”,他的诗歌风格就是他性情的艺术体现。

顾炎武的诗歌风格雄浑悲壮,苍凉沉郁,语言朴素自然。林昌彝评日:“独超千古,直接老杜。”顾炎武喜读杜诗,他写的七律诗歌《又酬傅处士次韵》中“陵阙生哀回夕照,河山垂泪发春花”,后句就是化用杜甫《春望》的“感时花溅泪”,杜诗写国破家亡时的痛苦,顾诗在哀痛之余还表达出抗争的新意。

顾炎武诗歌的思想内容,特别是艺术风格与杜甫诗歌极为相似,思想内容上反映时代生活,表现爱国思想,关心人民疾苦,诗歌风格沉郁。

他还写作了大量的友朋赠答诗,他的朋友有抗清英雄,遗民节士,也有正直的诗人和学者,他们互赠诗歌,表达在国亡家破以后的共同遭遇和深沉的家国之痛。他写作的诗歌《赠朱监纪四辅》在抒发亡国之痛的同时,表达出坚强不屈的精神。

赠朱监纪四辅

十载江南事已非,与君辛苦各生归。愁看京口三军溃,痛说扬州七日围。

碧血未消今战垒,白头相见旧征衣。东京朱祜年犹少,莫向尊前叹式微。

诗人与朱四辅相别十载一朝重逢,人事已非,百感交集,想到京口三军溃,扬州七日围,这是江南抗清十年最主要的两件大事,“愁看”和“痛说”,使全诗沉郁哀伤。今日重逢,早生华发,残酷的现实没有使诗人意志消沉;结尾用典,以东汉时曾任光武帝的护军,随军征伐、屡建奇功的朱祜,激励朱四辅建功立业。

顾炎武精通古籍,诗歌善于用典,运用古人古事来影射现实,他知识渊博,把各种历史掌故融会贯通,用典信手拈来,恰到好处,简练的文字表达丰富的内容,使诗句顿生情趣,意蕴丰富。

《元旦陵下作》写于康熙二年(1662),其时清军入关已经十九年了,诗人的复明愿望还没有实现,作者黎明时遥看五色祥云,那是明朝皇帝所在之处;作者发出深情感慨,连用了三个典故,表达复明的强烈愿望和对大明的一寸丹心。

元旦陵下作

平明遥指五云看,十九年来一寸丹。

合见文公还晋国,应随苏武入长安。

驱除欲淬新硎剑,拜舞思弹旧赐冠。

更忆尧封千万里,普天今日望王官。

这三个典故和崇祯殉国、明朝覆灭时间一致,都是十九年:晋公子重耳因谗言被迫流亡国外,历尽艰辛,十九年才在秦穆公帮助下回国就位,称晋文公;苏武出使匈奴,遭扣押并被流放到北海边牧羊,备受苦难决不投降匈奴,被扣十九年后,经汉朝营救,才回到国都长安;庖丁解牛,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运用三个典故,说明自己浪迹天涯的处境,他身处异族统治之地,不得归返家园。他盼望把磨得锋利的宝剑再次淬火,驱除敌人,收复明朝疆土。诗歌用典巧妙,丰富了诗的内涵,典故与全诗内容紧密配合,加深了诗的意境。

顾炎武的诗文继承了我国古代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弘扬了复社“务为有用”的实学精神和文学传统,他把广博的学习知识和实际调查、精审考核结合起来,这种注重实际的治学方法,开创了清代求实的朴学学风和文风。他的诗文有着爱国忧民的思想内容,他精心选择写作题材,无论写时局人心、写景状物,还是友朋赠答,都具有雄放的气概,虽饱尝人间艰辛,但百折不回,慷慨悲歌,他的诗文展示了一代思想家、学问家的家国情怀,他的诗文内容和风格的多样性,形成了沉郁苍凉、刚健古朴的艺术风格和史诗特色。

猜你喜欢

顾炎武爱国情怀艺术特色
顾炎武谢鼠
顾炎武谢鼠
顾炎武“拜师”
初中语文教学应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
浅析张元干诗词的爱国情怀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琅琊榜》浅评
田名瑜写景诗的艺术特色
论红色电影《英雄儿女》中的爱国情怀
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