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启本与明版《嘉兴藏》本《紫柏老人集》异文考察

2019-07-22林佳佳徐琳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异文

林佳佳 徐琳

摘要:《紫柏老人集》是明代禅门巨匠紫柏真可禅师一生的思想结晶,该书现存多个版本,国图藏天启本与明版《嘉兴藏》本有诸多异文。我们对两个版本进行了比对,整理出三类差异:用字的差异,如使用了异体字、通假字、古今字;由讹误造成的差异,如因字形相近或读音相同相近造成的讹误,偏旁的变异增减等;由脱漏或误衍造成的差异。

关键词:《紫柏老人集》 天启本 明版《嘉兴藏》本 异文

《紫柏老人集》为明代“四大高僧”之一紫柏真可的一部重要著述,由其挚友、弟子在其死后汇编成书。全书凡十五卷,除后人之赞语、塔铭外,皆为紫柏之著述,又名《紫柏尊者全集》。《紫柏老人集》是明代禅门巨匠紫柏真可禅师一生的思想结晶。该书现存多个版本,国家图书馆藏有十五卷十四册本《紫柏老人集》,卷首《紫柏老人集序》末标有“天启元年岁在辛酉春王上元日”,可知该本刊印时间不早于天启元年( 1621),故称“天启本”,下文称甲本;另明版《嘉興大藏经》亦收录有《紫柏老人集》,下文称作乙本。

我们对天启本和《嘉兴藏》本《紫柏老人集》进行了比对,发现有诸多异文,包括用字的差异,如使用了异体字、通假字、古今字;有讹误造成的差异,如因字形相近或读音相同相近造成的讹误,偏旁的变异增减等;有因脱漏或误衍造成的差异。本文拟对两个版本的异文进行讨论,为版本考辨及版本系统的确定提供参考。

一、因用字不同造成的异文

(一)使用异体字

卷一《法语》:“率情图事于性。”甲本作“固”,乙本作“啚”。《说文·口部》:“固,画计难也。从口,从啚。啚,难意也。”唐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八“所图”条:“诏定古文官书:圖啚二形同。”

卷一《法语》:“虽顿觉,亦有所智愚。”甲本作“智”,乙本作“知”。《集韵·真韵》:“智,或作知。”清徐灏《说文解字注笺·矢部》:“知,智慧即知识之引申,故古只作知。”

卷一《法语》:“而君子察其无知。”甲本作“察”,乙本作“詧”。《玉篇-言部》:“詧,与察同。”

卷二《法语》:“如醉如痴。”甲本作“癡”,乙本作“痴”。《说文·广部》:“癡,不慧也。从广,疑声。”《玉篇·广部》:“痴,痴瘀,不达也。”《正字通·广部》:“痴,俗癡字。”二字同为形声字,所从声旁不同。“知”属平声支韵知母,“疑”属平声之韵疑母,读音相近。

卷二《法语》:“山河非碍。”甲本作“礙”,乙本作“碍”。《说文·石部》:“礙,止也。从石,疑声。”《正字通·石部》:“碍,俗礙字。”

卷二《法语》中“演唾”,甲本作“洟”,乙本作“洟”。《说文·水部》:“洟,鼻液也。从水,夷声。”段玉裁注:“古书弟、夷二字多相乱,于是谓自鼻出者日涕,而自目出者别制泪字,皆许不取也。”《易·萃》:“赍咨涕演,无咎。”陆德明释文引郑玄注:“自目日涕,自鼻日演。”

卷二《法语》:“文武杂艺。”甲本作“藝”,乙本作“秇”。《集韵·祭韵》:“藝,《说文》:‘种也。古作‘秇。”但此段中“萋”表示才能、技艺之义。《广韵·祭韵》:“萋,才能也。”当表示种植义时,“萋”与“秇”为异体字,此处乙本误用异体字。

卷二《法语》:“十住十行十回。”甲本作“回”,乙本作“翅”。《说文·口部》:“回,转也。从口,中象回转形。”《字汇·廴部》:“廻,同回。”

卷二《法语》:“智识消融。”甲本作“消”,乙本作“销”。唐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十一引《考声》:“销,或作消。”《六书故·地理一》:“销,古单作消。”

卷二《法语》“楱霞寺”,甲本作“楱”,乙本作“栖”。《说文-西部》:“西,鸟在巢上。象形。日在西方而鸟楱,故因以为东西之西……或从木、妻。”《广韵·齐韵》:“栖”,同“棲”。“栖”为会意字,从木从西,日在西方而筑巢,似鸟在树上。“棲”为形声字,从木妻声,两字的造字方法有别,“棲”无法解读出鸟居何处。

卷九《菩萨赞·大悲菩萨赞》:“惟愿菩萨愍我愚。”甲本作“願”,乙本作“愿”。《方言》卷一:“願,欲思也。”《楚辞·九章·惜诵》:“固烦言不可结诒兮,願陈志而无路。”王逸注:“願,思也。”《说文·心部》:“愿,谨也。从心,原声。”后“愿”为“願”的简化字,二字同为形声字,所从形旁不同。

卷十《偈·陆太宰手印偈》:“赞叹说偈。”甲本作“欺”,乙本作“嘆”。“嘆”与“歏”同为形声字,声符相同,形符分别从“口”、从“欠”。《说文·口部》:“口,人所以言食也。象形。”《欠部》:“欠,张口气悟也。象气从人上出之形。”“口”与“欠”都与人的口有关,可以表示与口有关的动作行为。如表示笑声的“呵”又可作“可+欠”,表示呻吟的“口+尸”又可作“尸+欠”。

卷十《偈·吴江华严寺浮图然灯偈示法鳞》:“在鼻名臭。”甲本作“齅”,乙本作“臭”。《说文·鼻部》:“齅,以鼻就臭也。从鼻,从臭,臭亦声。”朱骏声通训定声:“齅,字亦作嗅。”《说文·犬部》:“臭,禽走臭而知其迹者,犬也。”后作“嗅”。“臭”与“嗅”为古今字。“齅”与“嗅”又为异体字。“齅”与“臭”可看作异体字。

(二)使用通假字

卷三《法语》“惶怖”,甲本作“惶”,乙本作“皇”。《吕氏春秋·先己》:“督听则奸塞不皇。”俞樾平议:“皇读为惶,谓奸邪闭塞不至惶惑也。”“惶”与“皇”读音相同,皆为平声唐韵匣母。

卷八《拈古》:“故况热恼众生耶。”甲本作“恼”,乙本作“腾”。“热恼”谓焦虑烦恼。“憎”与“膦”读音相同,皆为上声皓韵泥母。

卷九《佛赞·吴中泛海石佛赞》中“栴檀像”,甲本作“栴”,乙本作“旃”。《玉篇·木部》:“栴,栴檀,香木。”《说文·从部》:“旃,旗曲柄也,所以旃表士众。从(方+人),丹声。”“栴”与“旃”二字读音相同,皆为平声仙韵章母。禅籍中“栴檀”又作“旃檀”。

(三)使用古今字

卷一《法语》中“拾身”,甲本作“拾”,乙本作“舍”。《说文·手部》:“拾,释也。从手,舍声。”

卷一《法语》:“自暮达旦。”甲本作“暮”,乙本作“莫”。《说文·日部》:“莫,日且冥也。从日在辨中。”徐锴《说文解字系传》:“平野中,望日且莫将落,如在辨中也。今俗作暮。”

卷一《法语》:“欲升而不能,终升之物也。”甲本作“昇”,乙本作“升”。《说文新附·日部》:“昇,日上也。”《广韵·蒸韵》:“昇,日上。本亦作升。《诗》日:‘如日之升。升,出也。”

(四)偏旁的变异增减

卷二《法语》:“璨曰:‘解脱则且止。”甲本作“璨”,乙本作“粲”。“璨”即三祖僧璨大师,《祖堂集》《景德传灯录》皆作“璨”,《历代三宝纪》《佛祖统纪》作“粲”。二字在禅籍中作人名多有换用。

二、因讹误造成的异文

(一)因音同、音近而致误

卷一《法语》:“虽顿觉,亦有所智愚。”甲本作“顿”,乙本作“等”。“顿觉”,佛教语,即觉悟义。“顿”去声恩韵端母,“等”上声等韵端母。二字同声,读音相似,乙本讹误。

卷三《法语》:“以黧奴白牯之风。”甲本作“黧”,乙本作“狸”。禅籍中常作“狸奴”,猫的别名。“狸”平声之韵来母,“黧”平声齐韵来母。两字读音相近,甲本误将“狸奴”作“黧奴”。

卷九《颂古》:“明镜不照像,慧光日日长。”甲本作“慧”,乙本作“谓”。“慧光”,佛教语,谓能使一切澄澈,破除黑暗的智慧之光。《无量寿经》卷下:“慧光明净,超逾日月。”“慧”去声霁韵匣母,“谓”去声未韵云母,二字读音相近,乙本因读音相近而至误。

(二)因字形相近而致误

卷一《法语》:“情消云尽,则性天廓布,岂待觉声瞠眼,然后始见者哉?”( X73p154)甲本作“睡”,乙本作“瞠”。“瞠眼”,谓睁开眼睛。上文云:“情熏而复性,犹木还土也,觉声知此。”( X73p154)。觉声”如木还土,获得开悟。“瞠目”又与“觉声”对举,意义上应当相同相关。瞠目,谓睁开眼睛,禅宗喻指获得开悟,意义上与“觉声”可通,若作“睡眼”则意义无法解释。甲本当是因“睡”与“瞠”形近而至误。

卷一《法语》:“以三千大千世界观众多欲尘,则众多微尘执受亦销融。”甲本作“欲”,乙本作“微”。“微尘”佛教语。色体的极小者称为极尘,七倍极尘谓之“微尘”,禅宗常用以指极细小的物质。“欲”与“微”形近,甲本讹误。

卷九《佛赞·第六跋陀罗尊者》:“首座即齿,雷同逐之。”甲本作“即”,乙本作“叩”。“叩齿”,牙齿上下相叩,本是道教所行的祝禱仪式之一。禅师常以此动作启发僧徒开悟。《汾阳无德禅师广录》卷中:“韩愈侍郎问大颠:‘和尚春秋多少?颠提起数珠云:‘会么?侍云:‘不会。颠云:‘昼夜一百八。明日复来,门首见首座遂问,和尚道:‘昼夜一百八,意旨如何?首座叩齿三下。”( T47p609)“即”与“叩”形近,甲本讹误。

卷十一《杂说·法大王说》中“泰然”,甲本作“泰”,乙本作“春”。“泰然”,安然,形容心情舒畅。“泰”与“春”形近,乙本讹误。

三、衍文或脱文

卷一《法语》甲本作“夫道学虽弊,胜于俗学多矣;禅学虽弊,胜于道学多矣。”乙本作“夫道学虽弊,一胜俗学多矣;禅学虽弊,胜道学多矣”。甲本比乙本多出一个“于”字,但在句中不影响句义的理解,且与前句“胜于俗学多矣”形成对仗。乙本中“一”为衍文。

卷十《偈-醒梦偈》甲本作“梦冤亲亲,相逢喜嗔”,乙本作“梦里冤亲,相逢喜嗔”。甲本脱漏“里”字,同时衍“亲”字。“冤”与“亲”即冤家、亲人,意义相对,若作“亲亲”意义无法理解。

卷一《法语》中甲本作“若喻以摩尼夜光”,乙本作“若喻以摩牟夜光”。“摩尼”是梵语宝珠的译音词,也作“末尼”。唐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二十一:“摩尼,正云末尼,末谓末罗,此云垢也。尼云离也,言此宝光。净不为垢秽所染也。又云摩尼。此云增长。谓有此宝处,必增其威德。旧翻为如意、随意等,逐义译也。”( T54p434)文中“摩尼”与“夜光”连用,当指夜明珠,作“摩牟”意义难解。“摩”与“牟”读音相近,“摩尼”佛经中又多被译作“牟尼”或作“牟尼珠”。乙本当是译词在抄录刊刻过程中出现了“摩”和“牟”两个音译词的重复使用,同时脱漏了“尼”。

参考文献:

[1]丁度.集韵[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

[3]顾野王.大广益会玉篇[M].北京:中华书局,1987.

[4]静、筠二禅师撰,孙昌武等点校.祖堂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7.

[5]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6]周祖谟.广韵校本[M].北京:中华书局,1960.

[7]紫柏真可.紫柏老人集[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异文
《黄帝内经》异文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谈《红楼梦》第三十四回的一处异文——读红零札
安大简《诗经·召南·小星》异文考辨
从外缘到内蕴:《红楼梦》异文的诠释空间与小说特质
西夏文草书《礼记》异文一则
简帛典籍异文研究
《太上洞渊神咒经》异文考辨
李白诗歌异文浅谈
关于《源氏物语》中异文的比较——以对桐壶更衣描写为中心
《诗经》异文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