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出导向”(POA)的PBL大学英语教学测试模型构建及评价
2019-07-22岳红丽
岳红丽
(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山东 淄博 255049)
引言
PBL的全称是project-based learning,中文名称为“基于项目的学习”,是以项目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依托的一种教学模式。PBL主要具备以下五个特点:1.以任务为“驱动”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2.以情境为“背景”引导学生学习及应用学科思想;3.以协作为“基础”促进学生的沟通交流与合作发展;4.以学习指导为“支架”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5.以结论为“产品”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展示与分享。基于“产出导向”的内涵和PBL的特点,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对于人才英语水平和专业水平的需求,我们尝试将大学英语教学与专业知识教学结合起来,构建大学英语教学的新模式。在此基础上,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测试模型,从而更加全面、客观而科学地评价学生,检验实训项目效果。以此为切入点,促进学生英语语言实践能力和专业实践技能的协调发展,以期为大学英语教学开拓新的思路与实践方法,实现英语作为交流工具的学科专业应用。
一、基于“产出导向”的PBL大学英语教学测试模型的构建
“产出导向”的PBL大学英语教学测试模型,可以概括为“二三四六”模式,即:两种形式,三个维度,四个模块和六个标准(如图1所示)。
(一)两种形式
1.即时评价。即时评价指的是在学生完成实训项目和产出项目成果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从语言积累、语言逻辑、语言表达、文化礼仪、临场应变等几个方面,随时随地对学生做出的评价。
2.延时评价。延时评价指的是对于学生课堂练习和课外实践之后的再产出的项目成果进行的评价,主要指的是在真实的语言情境或实习岗位中开展语言实践所产出的成果[1]。
图1 PBL测试模型内容及流程图
(二)三个维度
1.学生自评。学生自评中充分发挥学生在PBL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学生自主设定评价标准,基于该标准,制定任务完成的计划、选择任务完成的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评价标准与任务实际完成情况的对比,对于任务完成的效率和质量进行反思。
2.学生互评。学生互评通常分为组内互评和组间互评。组内互评,是小组成员之间对于彼此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态度、能力、作用、价值等综合情况的评价;组间互评,是不同小组之间针对任务完成的效率、质量、策略、手段等综合情况的评价。
3.教师评价。教师评价的依据主要包括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参与活动的态度、基础知识的积累、语言能力的提升、学习方法的锻炼、任务完成的成果等几个方面。
(三)四个模块
1.课上测试模块。“产出导向”视域下的PBL英语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完成以下教学任务:(1)对于学生的课前预习内容加以检查与验收;(2)进行重难点知识的讲解;(3)对于项目任务进行发布与分解;(4)对于项目完成的重难点进行指导与点拨;(5)对于项目成果进行验收与点评。针对课堂教学任务,课上测试模块包括的内容有:(1)学生课前预习成果检测;(2)学生课堂知识学习成果检测;(3)学生课堂参与表现检测;(4)学生项目完成成果检测[2]。
2.课下测试模块。“产出导向”视域下的PBL英语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在课下环节开展以下教学活动:(1)项目研究成果推广与分享;(2)实训项目拓展研究与实践。针对课下教学任务,课下测试模块包括的内容有:(1)学生学习热情检测;(2)学生语言学习能力检测;(3)学生语言实践能力检测。
3.线上测试模块。线上教学是“产出导向”视域下PBL英语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通过线上教学,可以达到以下教学目的:(1)发布线上自主学习任务,明确自主学习重点和难点;(2)组织学生开展线上学习讨论,并随时监控学生讨论进展,适时加以指导;(3)实行线上任务成果展示,并组织线上成果分享与点评。针对线上教学任务,线上测试模块包括的内容有:(1)线上自主学习任务成果检测;(2)线上语言学习成果检测;(3)线上学习讨论表现及成果检测;(4)线上任务成果检测。
4.线下测试模块。在大部分时候,线下教学与课上教学高度重合,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完成输出驱动与输入产出[3]。在线下测试模块,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学生语言学习表现检测;(2)学生语言学习成果检测;(3)学生项目产出成果检测;(4)学生语言学习能力检测。
(四)六个标准
为了确保测试的效度,我们在Messick的研究成果(表1)基础上,对考试设定了六个标准——信度、构念效度、真实性、交互性、影响度以及可操作性[4]。
1.信度。信度指的是多次测试结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是考试分数的必要特征。在影响测试信度的诸多因素中,测试的难易度是影响力最大的。因此,在“产出导向”视域下的PBL大学英语测试中,教师应该对于所选项目的难易度有精准的把握,不仅要保证每一次测试的项目任务不要过难和过易,还要保证历次测试的项目垂直难易度基本持平,以此来确保测试的信度。
2.构念效度。构念效度指的是对于考试分数解释的是否合理,应用的是否恰当。与传统大学英语测试单纯的读写考试和听说考试相比,PBL模式下的测试更具综合性与交叉性的特点,如果教师不能够对于测试的分数进行合理解释,那么很容易影响测试的真实性和客观性[5]。
3.真实性。真实性指的是用于测试的项目内容与真实语言应用的项目内容的匹配程度。因此,教师在选取测试项目、设计项目流程的时候,就应该尽量贴近真实的英语语言应用情境和专业岗位工作情境,从而切实考查学生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和专业素养。
4.交互性。交互性指的是学生在项目中的参与程度。为了更好地体现“产出导向”视域下PBL大学英语测试的交互性的特点,教师应该对项目流程进行合理设计,确保每个学生都有相对均等的参与项目任务的机会,并充分展现自身的英语语言能力和专业岗位职业技能。
5.影响度。影响度指的是测试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的影响力。每一次成功的测试,不仅是对学生以往学习成果的评价与总结,更要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做出指引,对教师以后的教学做出启发。
6.可操作性。可操作性指的是当前的人力、物力、时间、场地等因素对于考试需求的满足程度。对于PBL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测试来说,教师主要需要考虑的即是这些因素。
二、PBL大学英语教学测试模型的案例分析
本文借鉴Messick的研究成果(表1),以我校中文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为例,针对基于“产出导向”的PBL教学模式下的测试模型进行阐述(表2)。
表1 Messick的研究成果
表2 PBL教学模式的测试表
(一)测试成绩情况概况
本次PBL大学英语测试面向的是中文专业的学生,参考人数共计62人,采用项目驱动和小组分工形式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下:90分以上6人,所占比例为10%;90—80分11人,所占比例为18%,80—70分为23人,所占比例为37%,70—60分17人,所占比例为27%,60分以下5人,所占比例为8%。
(二)测试成绩情况分析
本次成绩与上三次测试成绩相比,分数上下浮动不超过5%,符合预设的信度与效度标准。在考试过程中,绝大部分同学都积极参与到讨论与展示当中,互动性与真实性也较为理想,考试过程中的时间、场地、设备等条件也满足测试需求,具备可操作性。
(三)本次测试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影响
1.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在分解任务1中,教师给每个学生发放了自评表(自评表是学期初全体同学通过民主商议之后共同制定的),要求学生对照表格内容,开展自评。通过自评,学生能够对于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自省,发现自身在自主预习中的不足之处,从而在以后的学习中加以完善与弥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分解任务2和分解任务3中,教师从参与程度、语言能力、专业素养和任务成果四个方面,进行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小组项目任务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并且引导学生将英语语言实践与专业岗位实践结合起来,促进英语语言在真实情境中的“输入”与“输出”。在任务2和任务3中,教师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起来,实现更为全面、立体、真实、客观的评价。在分解任务4中,通过课后任务引导学生对于课内所学成果进行巩固与延伸,实现英语能力与专业素养的内化与升华。
2.对教师教学的影响
通过试卷分析我们发现,学生较为欠缺的环节包括:(1)自主观影过程中对于影片主题的提炼不够深刻,独立思考能力有待提高;(2)小组讨论环节个别同学不能做到言之有物,对于影评的写作技巧与规范掌握不够熟练;(3)任务成果展示环节,个别同学缺乏当众演讲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欠缺;(4)课后任务环节,个别同学缺乏独创意识,容易人云亦云。这为教师的教学提出了警示,启发教师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重视以上几个方面,在应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专业岗位技能,语言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6]。
(四)对本次测试结果的分析与思考
通过本次测试的结果,反映出PBL教学模式存在以下优势和不足:
1.优势
(1)体现了“学习中心说”的理念
本次测试突显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学习中心说”的理念,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来获取知识、锻炼能力。
(2)实现了输出驱动
小组讨论环节的设置,“迫使”学生不得不实现语言输出,从而以测试为突破口,锻炼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
(3)实现了输入促成
在小组讨论环节和课后任务环节,实现英语语言输入促成和输出驱动的融合,并将英语语言实践与专业岗位实践结合起来,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
2.不足
(1)不能做到“百分百”参与,无法完全实现“导向”目标
在小组讨论环节,仍有部分学生出于各种原因不能积极投入到项目任务当中,针对这部分同学,没能实现测试中的输出驱动与输入促成。
(2)过程跟踪不够全面和细致,评价的客观性受损
在任务2和任务3中,由于参加测试的人数和组别较多,教师无法对于每个小组、每个成员实现全程跟踪观察与考评,会导致教师评价环节中的偏颇,虽然有学生互评作为弥补,但作为评价的科学性以及确保测试的公平性与权威性,有待于在下一步的研究中不断完善,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解决该问题。
三、教学反思
基于“产出导向”的PBL大学英语教学测试模型的构建,对我们的教学及教学评价有以下启示:
(一)要实现过程性评价
学生完成一个又一个实训项目的过程,是语言能力和职业素养不断提升的过程,教师应该不仅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果,更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发现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进步与不足,并加以指导与督促。
(二)要实现多元化评价
每个项目的完成,离不开团队的协作,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同时,注重构建环境的诸多因素。因此,为使评价起到应有的促进效果,教师应建立多元化评价方式和标准,从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乃至实训导师评价、企业客户评价、家长评价等多个角度,对学生实现全方位、立体化的综合评价[7]。
(三)要实现个性化评价
“产出导向”视域下的PBL英语教学,应该坚持“以学习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8],针对不同的项目任务和不同的学生特性,开展个性化评价,以满足不同教学任务的教学需求和不同学习主体的学习需求。
(四)要实现发展性评价
基于“产出导向”的PBL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实现教学评价重点由知识向能力、由结果向过程、由评价学习成果向促进未来发展的过渡[9],从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和职业未来需求出发,确保教学评价的前瞻性与启发性,对学生实现发展性评价。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在深刻领会“产出导向”教学理论内涵和PBL学习模式实质的前提下,针对“基于‘产出导向'的PBL大学英语教学测试模型构建及评价”展开研究与探索,并在教学评价改革的启发下,对于当前英语教学活动进行了反思,认为“产出导向”视域下的PBL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体地位[10],并将英语教学与专业教学结合起来,以项目为载体、以能力为目标,通过自主式学习、合作式探究和启发式教学为学生的语言输入与输出创造机会和平台,促使学生在英语语言实践过程中提升语言能力和专业素养。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实现以教学评价改革为切入点,促进英语教学改革与学生语言学习的“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