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7年北京市房山区35岁及以上居民心血管病相关危险因素分布及风险评估

2019-07-22刘晓芬赵清水何莹葛万刚

首都公共卫生 2019年3期
关键词:心血管病均值趋势

刘晓芬 赵清水 何莹 葛万刚

心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生命的疾病,具有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我国队列研究结果表明,缺血性心血管病(冠心病、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中,80%归因于高血压、吸烟、高胆固醇和糖尿病[2]。近30年来我国人群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不健康生活方式普遍存在上升趋势[3],综合分析掌握居民心血管病相关危险因素的暴露和聚集情况,预测未来发病风险,有助于确定高危对象,针对性采取干预措施。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评估目前最常用的是2003年的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十年发病危险评估[4],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给出了新的适合我国人群的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风险评估方案及评估工具[4]。现依据该评估方案对北京市房山区35岁及以上居民心血管病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风险评估。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数据资料来源于北京市房山区2017年开展的全区有代表性的成人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考虑性别、年龄因素,根据2014年房山区成人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报告糖尿病患病率12.9%,经计算样本量为4 820。此次调查共收集18~79岁成年人群有效问卷4 835份,有效率为99.8%,抽取≥35岁调查对象3 216人作为本研究对象。

1.2分析指标及定义

1.2.1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 高血压:收缩压≥140 mm Hg(1 mm 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 Hg,或近两周内服用降压药物;肥胖:BMI≥28 kg/m2;糖尿病: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血糖≥11.1 mmol/L,或自报曾经被诊断为糖尿病;血脂异常,按照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 年修订版):胆固醇(TC)≥6.2 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4.1 mmol/L或甘油三酯(TG)≥2.3 mmol/L或高密度脂蛋白(HDL-C)≤1.0 mmol/L;吸烟:调查时每天都吸烟的成人为每日吸烟人群。

1.2.2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风险评估: 采用《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给出的适合我国人群的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风险评估方案及评估工具。在对个体进行风险评估时,已被确诊为ASCVD者(包括有症状的周围动脉疾病)直接列为极高危人群。符合如下条件之一者直接列为高危人群:(1)糖尿病(年龄≥40岁)。(2)单个危险因素水平极高者,包括:①LDL-C≥4.9 mmol/L(190 mg/dL)或TC≥7.2 mmol/L(280 mg/dL);②3级高血压;③重度吸烟(≥30支/天)。符合上述条件的极高危和高危人群不需再按危险因素个数进行ASCVD风险分层。对不具有以上情况的个体,按照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发病风险评估流程图进行评估。将LDL-C或TC水平和高血压作为危险分层的重要参数,同时结合其他ASCVD危险因素的个数分成21种组合,并按照不同组合的ASCVD10年发病平均危险按<5%、5%~9%和≥10%分别定义为低危、中危和高危。对ASCVD的10年发病风险为中危且年龄<55岁人群进行ASCVD终生(余生)风险的评估,以识别中青年中ASCVD余生风险为高危的个体。如果具有以下任意2个及以上危险因素者,其ASCVD余生风险为高危:(1)收缩压≥160 mmHg 或舒张压≥100 mmHg;(2)非-HDL-C≥5.2 mmol/L(200 mg/dL);(3)HDL-C<1.0 mmol/L(40 mg/dL);(4)BMI≥28 kg/m2;(5)吸烟。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 2010和SPSS 18.0软件进行分析。使用Excel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标化率计算按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年龄构成进行调整,采用直接法计算。描述性资料使用百分率,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多样本均值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2 结果

2.1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

2.1.1人口学特征: 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3 216人,男性1 612人(50.12%),女性1 604人(49.88%),男女比例接近1∶1。平均年龄(52.08±10.58)岁,男性女性年龄构成相似。民族以汉族为主,占97.06%。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3.99%,初中45.27%,高中23.04%,大专及以上学历17.69%。职业以家务、其他劳动者和专业技术人员居多,占51.46%。

2.1.2危险因素暴露情况: 高血压患病率为40.39%(标化率37.27%),男性高于女性,随年龄增长高血压患病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血脂异常率为31.72%(标化率31.32%),不同性别和年龄组无明显差异;糖尿病患病率为16.39%(标化率14.88%),男性高于女性,随年龄增长患病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吸烟率为23.88%(标化率23.49%),男性高于女性,不同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肥胖率为22.42%(标化率22.61%),不同性别和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

2.1.3危险因素水平: 收缩压均值为128.58 mmHg,男性高于女性,随年龄增长,收缩压均值呈现明显上升趋势;舒张压均值为81.06 mmHg,男性高于女性,不同年龄组舒张压均值呈现明显差异,55~59岁年龄组最高;总胆固醇均值为4.85 mmol/L,男性低于女性,随年龄增长,总胆固醇均值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值为2.8 mmol/L,男性2.77 mmol/L,女性为2.82 mmol/L,男性女性无明显差异,随年龄增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值呈现上升趋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值为1.45 mmol/L,男性低于女性,不同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MI均值为25.7 kg/m2,男性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2)。

表2 房山区35岁及以上居民心血管病相关危险因素水平

2.2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风险评估 35岁及以上居民ASCVD10年发病风险等级为极高危者占6.37%,男性明显高于女性,随年龄增长呈现上升趋势,随教育水平提高呈现下降趋势;高危人群占21.33%,男性明显高于女性,随年龄增长呈现上升趋势,随教育水平提高呈现下降趋势;中危人群占11.47%,无性别差异,随年龄增长呈现上升趋势,随教育水平提高呈现下降趋势;低危人群占60.82%,男性明显低于女性,随年龄增长呈现下降趋势,随教育水平提高呈现上升趋势(表3)。

2.3ASCVD终生(余生)风险的评估 对369位中危调查对象中低于55岁者共103人进行ASCVD终生(余生)风险评估后显示,高危人群48人(46.60%)。

3 讨论

3.1研究结果显示,房山区35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均高于赵天明等[5]、王如庆等[6]对35岁及以上成人的调查结果;而血脂异常率低于王建等[7]对温州市35岁及以上成人的血脂异常率;吸烟率低于2015年中国成人烟草调查中≥15岁人群的标化吸烟率的结果[8]。肥胖率高于赵天明等[5]对中国北方农村35岁及以上成人调查结果。对收缩压、舒张压、TC、LDL-C、HDL-C和BMI均值进行性别和年龄别比较,除BMI、LDL-C外,均呈现性别差异,血压男性高于女性,TC、HDL-C男性低于女性。除BMI、HDL-C外,血压、TC和LDL-C随年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明显。

3.2依据《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中提出了新的10年ASCVD风险评估模型,对房山区35岁及以上居民ASCVD 10年发病风险四个危险等级进行性别、年龄和教育程度三个维度的比较,极高危、高危和中危三个等级的构成比均呈现随年龄上升而逐步上升的趋势,随教育程度上升而呈现下降的趋势,低危人群比例相反。男女性别比较显示除中危外,均存在性别差异,极高危和高危男性高于女性,低危男性低于女性。与王如庆等[6]、张梅等[9]、邢丽丽等[10]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男性、高龄和低文化程度人群是心血管病防控的重点人群。本风险评估方案增加了对中青年人群终生(余生)风险的评估,弥补了10年风险评估对该人群长期高风险的低估[11]。

表3 房山区35岁以上居民ASCVD10年发病风险等级分布

综上所述,房山区35岁及以上居民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暴露率和暴露水平较高,应引起关注。主要危险因素中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和吸烟率男性均明显高于女性,高血压和糖尿病随年龄增长上升趋势明显,吸烟存在明显年龄组间差异,50~54岁组吸烟率最高。风险评估高危和极高危人群比例达到了27.70%,以男性、较高年龄和低学历为主。35-55岁中危调查对象中ASCVD终生(余生)风险评估有46.60%为高危人群。建议应面对重点人群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有效减缓或控制人群心血管病发病趋势。

猜你喜欢

心血管病均值趋势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趋势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初秋唇妆趋势
SPINEXPO™2017春夏流行趋势
关于均值有界变差函数的重要不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