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宁波市慢性病智能直报模式建设

2019-07-22李辉张良李思萱王永许国章

首都公共卫生 2019年3期
关键词:直报宁波市慢性病

李辉 张良 李思萱 王永 许国章

我国在很早就建立了一套慢性病报告模式,但是这套模式一直以来存在信息系统封闭、数据不共享、区城信息数据利用率低等局限性[1]。浙江省疾控中心于2009年建立了浙江省慢性病监测网络直报管理系统[2],随着慢性病发病人数逐年增加,这种基于医疗机构的医生人工采集慢性病报卡信息并手工录入到该系统的慢性病网络报告方式,漏报、重卡、工作量大等问题仍无法得到有效解决,无法适应日益增长的慢性病健康需求。为了方便报告系统的录入和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浙江省宁波市利用两年的时间,建设了一套新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慢性病智能报告管理系统。2017年,宁波市实现浙江省首家以地市为单位慢性病智能平台直报切换。2017年12月14日,宁波市慢性病协同管理系统慢性病和死因网络直报省市切换工作正式启动。宁波市慢性病智能平台直报的实现,使全市每年9万余张慢性病和死亡报告卡实现“县一市一省”网络三级平台智能上报。2018年3月底,宁波市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基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慢性病智能直报模式。经专家论证和现场测试,一致认为宁波市慢性病智能平台直报系统形成了一套基于信息化的慢性病和死亡登记报告管理工作规范和方案,在标准引领、医生减负、杜绝漏报建立了真正意义上基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省-市-县”三级慢性病直报系统,提高了大数据利用和分析决策信息化程度,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宁波模式”[3]。

1 主要做法

1.1基于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一次采集多方利用 在宁波市公共卫生数据采集流程架构中,所有的数据一次采集,多方利用。这样的流程设计解决了过去重复报卡、信息重复录入、数据利用率低和信息孤岛等问题,临床医生和防保科医生的工作量大大降低。同时,实现了慢病专报系统与区域卫生信息的共享互通,对推进各地慢病患者规范化管理、提升管理效果将产生积极的示范作用。另外,系统还可进一步探索与卫生系统外数据共享与利用,例如和公安部门人口出生、死亡共享,提高监测数据挖掘与利用,为政府公共卫生决策提供可靠依据[4]。宁波市公共卫生数据采集、传输技术路线(图1)。

1.2建立公共卫生数据交换接口技术和标准规范 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稳定和准确,宁波市慢性病智能平台直报系统的公共卫生数据交换接口技术,基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使用SOA架构作为基础架构,向系统客户端开放指定的接口作为数据交换的接口。并使用 Web Service作为与外部系统通信的通信方式,对外开放指定的接口用于数据交换、客户端组织、调用、验证、XML、处理等。在相关数据标准及接口规范上,宁波市制定了慢性病数据标准、接口规范(接口调用、慢性病报告业务类型、请求数据格式规范、慢性病业务信息及业务接口详细说明)以及公共卫生数据交换平台数据接口规范(数据查询、对账、交换等)。

1.3医防整合实现医院信息系统(简称HIS)统一改造 借助传染病智能直报平台建设的经验,宁波市开发出符合慢性病和死亡监测要求的信息填报及相应的数据质量控制等信息模块,并对全市医疗机构HIS系统进行专网改造,增加防保模块。整个直报系统中,数据一层层传递上去,临床医生可以通过HIS系统自动获取病人基本信息,系统自动跳出慢性病报卡界面,防保医生打开防保模块,可对相关信息进行审核、订正。县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上,数据落地,推送至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上,数据进行交换。市公共卫生数据交换平台上,数据校验,分拣至市慢性病协同管理系统,推送至省平台。省公共卫生数据交换平台上,数据再次校验,分拣至省慢性病监测网络直报管理系统(图2)。为了保证系统的规范运行,宁波市还开发、制定了公卫采集平台数据交换接口规范——慢性病报告接口规范;开发、制定一套慢性病相关信息在医疗机构采集、传输标准和不同系统间查询、对账、交换等接口规范及医疗机构HIS改造标准;制定了基于信息化的慢性病和死亡登记报告管理工作规范和方案等,让各项工作有章可依。

图1 宁波市公共卫生数据采集流程示意图

图2 宁波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报卡流程

2 慢性病智能平台直报公共卫生意义

宁波市慢性病智能平台直报是全国率先建立的基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慢性病智能直报模式,实现了基于信息化的慢性病登记报告管理工作规范流程和互联互通[5]。

2.1实现慢性病监测流程再造 通过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资源利用,实现患者基本信息共享,避免患者信息重复询问、重复录入,减轻医生报卡工作量、患者等待时间,大大降低了重复卡出现的概率。每例慢性病报告平均可以将原有方式重复信息录入的工作时间从10 min左右缩减到1 min以内,将每例慢性病患者的初访、随访信息重复录入工作时间从15 min左右缩减到1 min以内。

2.2极大减轻医生工作量 医疗卫生机构防保科医生仅需要对卡片进行审核及少量字段的修订,避免了繁重的重复报卡任务,使防保科医生真正履行监督、质量控制和管理职能。

2.3有效杜绝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漏报 通过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管理,使慢性病报告成为医生诊疗活动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操作方便,医生接受度大幅提高。

2.4慢性病诊疗服务信息得到进步利用 慢性病和死亡报告信息自动转入居民健康档案,建立了区域慢性病数据库,市、县两级疾控中心可时实进行统计、分析、利用。

2.5公共卫生意义深远 实现了通过全民健康信息平台采集和交换慢性病监测数据,以及慢性病患者初访、随访等功能的及时提醒、信息共享等,有助于提高患者社区管理规范性;进一步准确掌握慢性病发病和死亡监测等数据,为政府决策提供有效依据。

基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宁波市慢性病智能直报模式是建立在全市慢性病协同管理系统内,在满足慢性病预防控制领域自身服务与管理需求的基础上,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健康管理模式发展,体现“以人为本”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一体化设计理念。严格按照“一次采集,多方利用”原则,在准确理解慢性病协同管理系统在电子健康档案[6]和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中的定位、作用和相互关系基础上,做好与其他相关业务应用系统的统筹规划和资源整合,并充分利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提供的各项公共服务功能,搭建高效统一的业务管理平台及共享的业务数据中心,实现与其他业务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7],满足区域医疗卫生服务协同及完善居民健康档案的需要,代表了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模式的未来发展方向。

猜你喜欢

直报宁波市慢性病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岚山区2018年死因网络直报工作报告
重建宁波市图书馆记忆
浅析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卫生计生统计直报工作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江西省抚州市2012年非结核病防治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患者转诊追踪情况分析
宁波市中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