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组长在层级管理中对血液科护理质量的作用分析
2019-07-22李碧香刘貽好陈美容
李碧香,刘貽好,陈美容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血液内科,广东 珠海 519000)
为研究护理组长在护理层级管理中对护理质量的作用, 本文选取我科护理人员18名,以此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数据 统计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护理人员18名作 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9名,均为女性, 年龄22~39岁,平均年龄(30.5±3.0)岁。两组护理人 员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方法
1.2.1 本组9名护理工作人员实施“护士长-责任护士”传统护理层级管理制度。
主要有制定排班表,树立工作责任感,按照科室实际情况给予工作监督和对规章制度严格遵循[1]。
1.2.2 本组22名护理工作人员实施“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的护理层级管理制度。
主要内容有:(1)层级设置,选取1名经验丰富的责任护士作为护理组长,负责对其他责任护士的业务水平以及业务工作实施考核,主要包括护理知识以及操作技术,同时针对出现的护理人员不足进行指导。护理组长需对经验欠缺的护理人员安排学习,还需联动信息科、输血科部等,对输血初选的问题进行分析汇总,从而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2]。(2)层级培训,护理人员通过层级方式,主要从工作年限,工作经验,学历以及专业水平等作为标准,给予其相关培训,指导责任护士相关护理经验以及护理理念讲解,从而使得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和专业知识掌握度不断提高。(3)护理考核,护理部需定时考核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以及专业知识,将考核成绩同职称和年终奖金进行挂钩,从上到下进行分层级考核,将护理责任落实到个人,从而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3]。(4)不同层级负责工作。实习护士和轮转护士主要对输血整个过程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同时负责对输血相关事宜做好宣讲工作,增加病房巡视次数及时了解患者主诉和不适症状,还需做好病房整理,床单更换以及卫生清洁等。初级责任护士则主要为辅助进行取血凭证,准备交叉血,以及输血器具等工作,将过期药品统计后上报,辅助高级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观察以及具体书写情况做好相关安排。高级责任护士则主要对患者静脉通道负责[4],不仅需每天观察患者病情,接收核对血制品,还需指导初级护理人员参与具体书写工作以及出现输血反应的应对处理措施。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评分。护理质量评分主要从:危重患者管理、输血项目管理、静脉质量管理、分级护理、预防压疮项目管理、非计划拔管项目管理、病房管理、院感项目管理、安全核查项目、预防跌倒项目等方面评估。每项100分。
1.4 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数据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t值检验计量资料,卡方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研究组不良事件3例,发生率7.50%,对照组不良事件8例,发生率20.51%,组间差异显著(P<0.05)。
2.2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82.05%(32/39),对照组为97.50%(39/4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满意度对比[例(%)]
2.3 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为(92.15±5.07)分,较对照组显著更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护理质量对比(±s )
表2 两组护理质量对比(±s )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护理质量(分)研究组 40 92.15±5.07对照组 39 84.35±4.77 T 7.038 P 0.000
3 讨 论
医院血液科的患者多数需进行输血维持,治疗病种较为明确。但治疗过程中还需给予血液科患者科学有效的护理管理,以降低不良反应和提高患者院内安全和满意度[5]。而本文中通过验证得出,研究组不良事件和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82.05%,对照组为97.5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为(92.15±5.07)分,较对照组显著更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通过护理组长的层级管理对于工作划分更为细节,所负责区域更为针对,在提供工作效率同时,护理质量等均能提升。
总而言之,通过对血液科护理质量实施层级管理后,可提高护理满意度,给予患者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临床上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