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护理质量及不良心理的影响研究
2019-07-22王玉娥
王玉娥
(武汉市第一医院皮三病区,湖北 武汉 430000)
寻常型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皮肤疾病,具有治疗时间长、复发率高等特点,临床表现为皮肤损伤、明显瘙痒、常伴有紧绷感,寻常型银屑病已被归于心身疾病的范畴,认为心理因素是导致该病反复发作的重要因素,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促成了银屑病的发展[1]。因此,对于此类患者,不仅要给予生理上的治疗,还要对心理进行积极的干预。因此,我院对寻常型银屑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治愈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5月期间我院皮肤科收治的7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采取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均分为参照组和干预组两个小组。参照组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26~43周岁,平均年龄(31.6±4.1)周岁;干预组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24~51周岁,平均年龄(30.7±3.2)周岁。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寻常型银屑病诊断标准,皮肤损伤表现为红色丘疹、斑块,表面覆盖鳞屑,剥离后可见筛状出血或薄膜现象;患者本人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严重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疾病患者;其他类型银屑病患者;严重恶性肿瘤、器质性疾病患者;严重认知障碍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护理方法
1.2.1 参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包括督促患者注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鼓励患者科学合理的进食,多食蔬菜水果,戒酒、戒咖啡、戒茶及辛辣刺激和易引起过敏的食物。
1.2.2 干预组则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
①心理评估:护理工作人员要与患者进行仔细的交流,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疾病发作规律、个人习惯等,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案。
②宣传教育:根据患者对病情的认知和理解程度,向患者介绍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病原因、病理知识、治疗方法、发病机制、常见并发症以及注意事项等。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改善患者对此病的不正确认知,引导患者调节负面情绪。
③行为干预:为患者安排温馨舒适的病房,通过电视、书报、拓展患者的兴趣等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也可采用渐进放松疗法,指导患者将身体各部位的肌肉逐步放松,配合音乐对患者实施自主放松疗法,也可鼓励病友间的相互鼓励,多讲述成功治愈的例子[3]。
1.3 观察指标
1.3.1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方面。总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总人数×100%
1.3.2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负面情绪状况,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价。纳入标准:SAS评分大于50分表示焦虑,SDS评分大于53分表示抑郁。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3.0对两组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负面情绪评分,组间比较用t检验,护理满意程度以n(%)表示,使用x²检验。均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就本次观察结果来看,干预组在护理满意度上的评分占比94.3%,与参照组的65.7%有显著差异,(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调查比较n(%)
2.2 两组患者的负面情绪状况
就本次观察结果来看,两组患者护理前的负面情绪状况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在护理后,干预组的负面情绪状况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负面情绪状况
3 讨 论
银屑病现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十大顽症之一,其发病因素和患者的精神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心理压力过大,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都会加重病情,或使得病情反复发作。心理干预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经过对患者的心理评估、宣传教育以及行为干预,为患者给予一定的心里支持和放松疗法,可有效降低负性情绪的发生率。在我院进行对比分析的两组患者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患者负面情绪状况的发生率远远低于常规护理组,其中,SAS评分:干预组(31.3±4.5),参照组(48.9±4.4),SDS评分:干预组(32.6±3.9),参照组(47.1±4.1),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参照组,其中,干预组(94.3%),参照组(65.7%)。
综上所述,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后,能够有效缓解负性情绪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为提高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