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精准扶贫视角下高校辅导员家访工作实效性探究
2019-07-21宋旭谢秀珍
宋旭 谢秀珍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为在新时代背景下做好高等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新的方向 ,提出了新的要求。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将高校辅导员家访工作与精准扶贫工作有效结合,有助于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做到精准资助,促进高校资助工作更好更快开展,有效构建高校“助学、筑梦、铸人”精准资助体系。
关键词:辅导员;家访;精准扶贫
一、 高校辅导员家访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一)构建国家、政府、社会、学校、家庭“五位一体”精准资助新模式
辅导员家访工作旨在贯彻落实国家精准扶贫方针政策,整合社会、学校、家庭的教育合力,提高政府精准资助能力,共同助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家庭是教育的终身学校,家访活动可以具体解答学生家长关心的关于学生学习、考研、就业等诸多问题,在开展家访工作,为学生家庭送去米、面、油、慰问金等基本慰问品的同时,可以加强与当地政府的联系和合作,发挥各方精准资助育人的作用。
与此同时,辅导员在家访时可以向经济困难家庭介绍相关资助政策以缓解经济困难家庭对孩子高昂学费和生活费的担忧,譬如向学生家长介绍学校设立以“五奖一助”为主的帮扶政策;同时高校设立勤工助学岗位,提供专项困难补助等来缓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状况,学校会依据学生的个性特长,分配合适的工作任务,在课余时间挣一部分生活费以减轻家中的经济压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还可以通过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缓解家庭现状。家访不仅可以完善资助工作体系、创新资助工作形式,让更多学生感受到国家资助政策的温暖,用实际行动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更可以有效构建国家、政府、社会、学校、家庭“五位一体”精准资助新模式。
(二)帮助辅导员解答疑惑、提高精准育人能力
通过高校辅导员家访工作,不仅可以做到“助学、筑梦、铸人”,而且可以使辅导员队伍建设得到有效提高,辅导员可以意识到并牢记肩头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通过实地走访认识到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和今后工作的方向。辅导员在家访中可以看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学校没有表现出的另一面,通过深入交谈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对未来的打算与当下所面临的困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学校中难以了解的另一面正是高校需要精准资助学生、实施帮扶措施所不可或缺的内容。通过家访辅导员可以掌握学生的第一手材料,精准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对症下药”,可使学院深入贯彻并严格执行学校在学生资助方面的政策,对于不同的学生家庭给予适合他们的帮扶措施,在经济资助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为学生提供精神上的支持。与此同时,学校可以大力支持大学生自主就业,为学生提供就业平台和机遇。
(三)家访有效地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途径
来自教师、家长、学生不同角度的体会和宣传,对扩大家访影响面、提升思想教育效果有重要帮助。[1]慰问金和慰问品为他们解决经济上的困难是暂时,但给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灵上的安慰和精神上的鼓舞对学生的成长来说尤为重要。家访活动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延伸,体现了国家、社会、学校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心与激励。辅导员家访的实际行动能够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懂得“只有努力攀登顶峰的人,才能把顶峰踩在脚下”,披荆斩棘,一步一步地实现自己的梦想,改变家庭的状况。
二、高校辅导员家访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慰问形式单一,家访工作成效低
目前,高校辅导员家访工作大多以慰问金和慰问品表达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爱和激励,一定程度上缺乏对经济困难学生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对于经济困难学生家庭来说,他们是家庭的希望,辅导员将学生在校优异的表现亲自告知家长,增强他们对未来的信心相比于暂时的物质帮扶更为重要。与此同时,高校辅导员家访时间较短,虽然可以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一定的物质帮助,但并不能精准把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状况,一定程度上缺乏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神上的关心和激励。
(二)家访学生覆盖面窄,受地域限制
高等学校目前是全国招生,学生家庭所在地域分散,辅导员家访往往选择本省内距离较近的学生进行家访。与此同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量较多,在有限的时间内难以将慰问和关怀送达每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中。地域的限制和较为庞大的学生数量增加了家访工作的实施难度。对于距离远的学生,人员和经费都无法满足家访的需要。因此,地域的限制成为家访工作开展面临的一大困难,如何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来自学校的关怀和慰问成为高校家访急需要解决的难题。家访要做到让更多的学生健康成长,所以要解决受地域限制的家访覆盖面积狭窄问题,需要采取更为高效的方式和更为快捷的方法。
(三)辅导员对专业性问题难以解答,育人效果不显著
辅导员家访相关培训不足是辅导员对专业性问题难以解答的重要原因。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然而目前高校辅导员日益低龄化,因此在家访的经验和认识上存在欠缺。加之许多高校在家访工作开展之前沒有提前对辅导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和专门的辅导,在本身缺乏经验的前提下更加导致家访工作成效低难以达到预期的育人效果。除去高校对辅导员系统培训不到位的因素之外,辅导员在家访之前没有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状况和学生的在校情况,也成为辅导员在家访中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达到育人目的重要因素。
三、高校辅导员家访工作对精准扶贫工作开展的启示
(一)创新家访工作形式,提高家访资助育人作用
针对家访过程中出现的慰问形式单一等问题,高校辅导员在家访交流的过程中,不仅要精准了解经济困难学生家庭现状、所面临的困难,还要将经济困难学生的在校表现与家长进行沟通以便让家长更多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给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希望”是比给予物质帮助更为重要的帮扶方式。
与此同时,高校辅导员家访过程中应注重政策宣传,详细介绍国家资助政策、就业创业政策、学校资助、就业、考研等措施和办法,提高国家和学校相关政策的知晓度。辅导员要加强对家访的认识和理解,科学地开展家访工作,针对不同的经济困难学生家庭制定不同的帮扶方案、创新资助形式,提高精准育人能力。
(二)精准选择家访对象,扩大家访受助学生面。
首先,注重关心关怀,加强精准识别。进一步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心理问题等学生的认定精准度,制定针对性的教育帮扶工作方案,增强工作实效。与当地政府、企事业单位联系,了解社会人才需求情况,通过搭建就业、实习、实践、实训基地等,形成学校、家庭、政府、社会教育的强大资助育人合力。其次,对于距离远无法抵达学生家庭的,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方案,譬如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回家前将慰问金送达学生手中,待学生回家后,借助现代通信方式,通过通话、视频、发消息等方式为距离远的家庭送去节日的问候和关怀;再次,对于留校勤工助学的同学,可深入学生宿舍带去必要的慰問金和慰问品,深入了解留校勤工助学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所面临的经济上的困难、思想上的压力以及对未来规划的迷茫,根据学生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资助育人方案。
(三)做好家访工作回访,使资助育人工作细水长流
高校构建完善科学精准的资助育人体系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为指导,通过精确化、规范化、动态化管理,将资助与育人紧密结合,体现出教育“润物细无声”的最高境界,实现“在关心人、帮助人中,教育人、引导人”。[2]对于假期由于特殊原因无法进行入户家访的个例进行补访,力求将家访工作落实到每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对于家庭经济特殊困难学生进行二次家访,使扶贫工作细水长流。领导班子和活动小组要在思想上统一认识,正确认识家访工作对学生教育的重要性,不敷衍了事,不流于形式。采用多种宣传手段与方式,引导政府、媒体及社会爱心人士等广泛参与到家访工作中来,通过学校家访工作组与社区、街道、乡镇干部共同走访特殊群体学生等方式,增加家访工作的社会影响力。[3]
[参考文献]
[1]冯敏.高校辅导员家访存在的问题及其效能提升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8:287.
[2]金明媚.精准扶贫视野下高校资助育人体系的构建.继续教育研究.2019.1.
[3]王新生.付艳军.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家访工作探析.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33.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山东 聊城 25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