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2019-07-21周杰

当代工人·精品C 2019年3期
关键词:教育对策德育工作

周杰

摘要:“从学生中來”就是要注重调查研究,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掌握好来自学生的第一手资料;“到学生中去”就是对来自学生中的问题加以分析研究,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启发和教育学生,指导学生的行动。“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途径。

关键词:德育工作 教育对策 说服教育

一、现实案例引发的教育思考

我曾经历过这样一件事。新学期开始,班上一名学生在一周之内连续三次没有完成作业。第一次,我把他严厉批评一顿;第二次,我罚他把作业重做五遍;第三次,我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采取以柔克刚的办法,把他请到办公室,沏上一杯热茶,耐心仔细地询问,但该生除了回答我几个无关痛痒的问题外,对主要问题仍一言不发。

三次失败经历引起了我的思考:我只看到了他没有完成作业这一表面现象,而忽略了对其行为心理动机的分析。在没有找到“病因”的情况下,就去胡乱“用药”。于是,我向几个和他关系不错的同学了解情况。原来,该生母亲早亡,父亲常年在外做生意。久而久之,他渐渐对生活、学习失去了兴趣,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的思想混日子。

查到“病因”后,我首先找到学生的父亲,向他讲明情况,取得了他的支持,然后,又在一天晚上,把该生叫到我家吃饭,和他拉家常。以后,他父亲不在家时,我就经常把他叫到我家吃饭、写作业,从生活、学习等方面对他进行关怀、照顾。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我的努力下,他渐渐振作起来了,还当上了学习委员。

二、“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具体实践办法

那次经历,使我进一步认识到,“从学生中来 ,到学生中去”的确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途径。那么,在德育工作中,怎样才能做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呢?

(一)深入了解学生

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德育工作者只有深入到学生中去,才能真正了解他们,才能从中发现问题,才能找准矛盾的焦点和解决矛盾的突破口,形成教育上的对策。了解学生要注意从总体上、个性上、变化上去了解,并且了解得越早越全面越透彻越好。切不可偏听偏信、道听途说,单凭主观印象去了解。

方法上可采取开座谈会、谈话、家访等形式。另外,了解学生还必须坚持常态化、制度化、持之以恒,才能见效。

(二)关心爱护学生

实践证明,教师若能对学生爱如子女,学生就会向你敞开心门,愿意和教师保持心心相印的关系,诉说自己真实的思想动态。另外,学生也只有对教师产生亲近感和信任感以后,才会以极大的热情去接受教育。

因此,德育工作者必须真诚地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生活上的贴心人,政治上的引路人,思想上的启蒙人”。

(三)公正对待学生

在德育工作中,坚持公正对待学生,是取信于学生的前提,也是提高德育实效的关键。公正对待学生,就是对学生一视同仁,不掺杂任何偏见,把自己的爱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觉得你公正无私、值得信赖,才会接受你的教育和要求。相反,如果对学生有亲有疏、有远有近,那么德育工作者就会失去学生的信任,而且,无论是“得宠者”还是“失宠者”,其品德发展及人格形成都会由此受到难以预料的负面影响。

(四)说服教育学生

在德育工作中,说服教育远比简单粗暴地训斥更有效。我们在教育学生时,应该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坚持说服教育。

要点明教育的核心,讲清楚主题,使学生明了教育的内容,抓住问题要害把理说透,有根有据,因势利导。更重要的是,要态度诚恳,多勉励、少埋怨,多讲理、少训斥。做到说理朴实可信,让学生更易接受。

总之,在德育工作中,要始终贯彻“从学生中来 ,到学生中去”的原则,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教育对策德育工作
浅谈留守学生的教育策略
幼儿告状行为状况及其对策
浅析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成因与教育对策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就业状况及教育对策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德育工作管理模式创新研究——从单轨、双轨到多轨制德育工作途径的调查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