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党员干部优良家风的传承与培育

2019-07-21徐强赵永

山东青年 2019年3期
关键词:传承培育

徐强 赵永

摘要:家风是家庭世代相传的规矩,影响着家庭成员精神、品德及行为规范。党员干部传承和培育优良家风有助于廉政文化的建设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本文提出了如何传承和培育优良家风,旨在为党员干部传承和培育优良的家风提供参考。

关键词:优良家风;传承;培育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风气、习俗,是家庭世代相传的规矩,影响着家庭成员精神、品德及行为规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要以千千万万家庭好家风支撑起全社會好风气。培育优良家风,有助于提高党员干部自身素养,更有助于优化党内政治文化,促力廉政文化建设。党员干部传承和培育优良家风,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和尝试。

第一,要从中国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优良家风的精髓

我国传统文化十分注重人伦道德的培养,特别讲究修身方法,例如慎独、澹泊寡欲、见利思义、以义制利、正人先正己等观念,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这些修身方法和原则有利于清正自约,有利于给家人树立正面的良好形象,从而形成廉洁正气的家庭氛围。我们的古人很注重学习历史,懂得“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的道理,出现了一批“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的封建官吏。

我们今天的党员干部要善于学习历史经验,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优良家风精髓。这既是对现实人文精神与文化遗产的提升与运用,也是党对党员干部家风建设必然性的一贯要求。对党员干部家庭来讲,要倡导和推广党内先进人物和道德模范的家训,向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同志学习,做家风建设的表率。确立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干部家庭当表率、干部家教作样板、干部家风促民风”相结合的建设目标,形成家风正促进党风正,党风正促进民风正的良好氛围。

第二,党员干部注重培育个人作风素养,以正家风

党员干部作为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家族的核心人物,在整个家庭和家族中地位重,影响大。当前,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家风不正,主要与党员干部自身不正,没有做好榜样有关,还与他们没有教育管好家人有关。

党员干部应以身作则、建规立矩、防微杜渐。以身作则带家风“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己身。”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启蒙老师,是孩子学习的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党员干部只有身端影正,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恪守家规,其言行对家庭成员才有说服力和感召力,才能为建设良好家风奠定坚实的基础。

党员干部要敬畏权力。邓小平同志曾告诫说:“我们拿到这个权以后,就要谨慎。不要以为有了权就好办事,有了权就可以为所欲为,那样就非弄坏事情不可。”

党员干部要知行合一。重视家风家教,不能光说在嘴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行动上。有的党员干部善于伪装,做“两面人”:表面艰苦朴素,背后吃喝玩乐;表面反腐倡廉,背后贪污受贿;表面关爱家庭,背后金屋藏娇。这些都对家庭成员进行了无声的反面教育。

第三,党员干部要管好家庭成员,培育良好家风

《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明确规定,党员干部要“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推动建设良好家风,需要党员干部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家人的正面引导与教育。

教育子女走正道、讲规矩。古人强调,“爱子,教之以义方。”就是要教育引导孩子走正道、讲规矩。要解决好“给子女留什么”这个问题。一些人出问题,很大程度上是没有在观念上解决好“给子女留什么”的问题。要学习林则徐“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的金钱观。生活中,不少人在家教中更多考虑如何让子女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等问题。而对如何走好人生道路,特别是人生理想、责任担当等却付之阙如。“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大业中,才能最终实现个人理想。

把好亲情考验这个关口。要正确处理公与私、情与法的关系,不要在亲情关上栽跟头。要在关心关爱亲属子女中不失原则、不搞特殊、不损公肥私。在这方面,毛泽东同志讲过自己的三原则:念亲,但不为亲徇私;念旧,但不为旧谋利;济亲,但不以公济私。在亲情与党的利益、人民利益之间,毛主席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为全党全国人民做出了表率。

第四,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党员干部的家风建设

过去,各级党组织往往不太重视党员干部家风建设,认为是家庭私事,加上“清官难断家务事”观念的影响,一般都不将家风建设纳入到工作范围。实践证明,党员干部的家风建设不是个人私事,而是关乎到党的廉政建设的大事,党员干部的家风好不好,党组织也有责任。党组织特别是基层党支部要在重视家风、建设家风、育好家风上发挥好应有的作用,要切实把家风建设这项工作抓起来。

了解党员干部的家庭家风情况。结合对党员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通过谈心、慰问、走访、座谈等形式,及时了解和掌握党员干部的家风情况。

加强家风教育。组织党员干部积极参加关于家风的活动,例如“家风建设在行动·家庭助廉”等。通过组织生活会等形式,讲好古代先贤和老一辈革命家的家风故事,吸取苏荣、刘铁男等反面典型家风败坏、废职亡家的深刻教训,多宣传身边的正面典型,榜样事迹。

以组织关怀促进家风建设。有问题找组织,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党组织有效推动家庭建设、家风培育的有效方式。基层党支部要经常性的开展谈心交流活动,帮助大家解决问题和困难,以组织关怀促进家风建设。

第五,强化制度、法规建设,为优良家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一些党员干部没有把手中掌握的公权力看作为人民服务的公器,而是当做了自己的私有物,随意滥用。因此,培育优良家风,要在党纪国法上筑牢制度防线,切实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延伸并覆盖至家庭。

探索进一步完善防止利益冲突、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和党员干部配偶、子女经商办企业等规章制度,从制度上压缩权力寻租的空间。建立相应的家庭信用档案和道德档案,完善个人与家庭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从严制定党员干部家属子女和直系亲属从业回避制度,重视建立健全包括家庭主要成员在内的干部征信体系。

建立严格的约束机制,积极拓宽监督渠道,使党员干部广泛接受群众、媒体及社会监督。对党员干部的生活圈、社交圈、亲情圈等“8小时之外”活动做更加全面的监督,让公权力行使的各个环节及其亲属和身边人行为置于有效制度监督下,加大制度化问责力度,督促党员干部严于律己、审慎用权。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党员干部要注重家风建设,继承和培育优良的家风,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参考文献]

[1]康雁冰.论家风的实质及发展价值[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12).

[2]周伟伟.优良家风培育研究[D].河北大学,2016(5).

[3]韩小谦,姚佳彤,黎伟盛.论优良家风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广西社会科学,2017,(12).

猜你喜欢

传承培育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