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文合一”凸显文言文语文核心素养

2019-07-21王亚西

活力 2019年9期
关键词:文言文核心素养

王亚西

【摘要】文言文具有整体性和综合性,因此,对于文言文的教学,“文”“言”皆不可偏废。从“文言、文章、文学、文化”四文合一的路径出发,有利于改变当前重“言”轻“文”的現象,也有利于达成文言文完整性和综合性。更为重要的是,为语文核心素养在文言文这一文体方面的达成探寻出了一条有效的路径。

【关键词】四文合一;文言文;核心素养;小石潭记

文言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其内蕴包罗万象。可以说,学习这些优质的文言文,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不无作用。所以我们如果只停留在“文言”的教学上,是多么可惜啊。因此,对于文言文的教授,我们要努力上出四个层次:即文言、文意、文学、文化的圆融统一。所谓的四文统一就是指以上的四个层次。通过这“四文合一”的教学法来指向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教育,或许是为解决当前文言文学习困境的一个有益尝试。下面,我将以《小石潭记》为例。

一、教学设计简案

(一)导入

这是一个怎样的小石潭?如果要让你为其命名,你会怎么命名?

(二)识潭——相遇文言

课前,笔者会让学生通过四步朗读法以导学案的形式对文言字词进行梳理。并通过同桌互检的方式进行落实。课堂里再对重点字词进行落实。

(三)觅潭——心乐之

(1)作者是怎么觅的潭呢?

(2)作者先是从小山丘向西走了大约一百二十多步,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如果你们是作者,你们会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小潭?你们的心情又如何呢?

(4)在这景与情之间,作者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呢?

(5)如此神秘美好的小潭,怎能不使人感到快乐呢?所以柳宗元怎么做的?

(6)伐竹取道后,柳宗元又看到了什么?

(7)我们可以发现,作者是什么方法来写自己的游踪的?

(四)赏潭——心浸之

(1)是啊,作者通过移步换景这一常用的游记写作手法,向我们展现了他寻觅小石潭的过程。那当他找到这一小石潭后,他又是怎么描写的呢?

(2)他是怎么聚焦的?聚焦了哪一些景?又表达了怎样的情?又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请你们进行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五)悟潭——心凄之

(1)柳宗元真的沉浸于自然的美,而感到快乐了吗?

(2)体现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六)由潭悟理——柳宗元的人格特质

景都是这样的景,但作者的情却发生了变化——从乐转向了忧。他的心情为什么会如此地反复无常?

(1)补充背景资料。

(2)课文写到这里已经可以结束了,为什么作者在最后还要来这么一段?

(3)丰富课程资源,出示:踏莎行·郴州旅舍。

二、“四文合一”的案例分析

(一)在文言的理解感受里夯实语言建构与运用

由于文言文的表达与白话文有些距离,弄清“文言”的意思,一定是文言文教学的第一步,否则,再精美的教学设计,学生也无法进入。而要注意的是,我们强调对文言的理解,并不是机械地死记硬背。而是让学生在语境中,达到积累与语感、整合与语理、交流与语境。

通过导学案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发挥其自我的能动性,对文言进行简单梳理。这样的方式,学生更易掌握。在自学的基础上,课堂里,教师着重对几个词语进行讲解。而这几个词语的讲解,也不是为了文言而文言,而是与课堂教学环节紧密相关。

(二)在文章文学的统一里提升与发展思维与审美能力

这里的文章主要是指作者的行文思路,文学主要指作者借助语言艺术所阐发的情感。我国历来有“文道之争”。但笔者认为,两者不可偏废,有相辅相成之功效。文学地传达需要借助文章的形式,而对于学生语文能力地提升莫过于文章形式的明晰。

在觅谭这一部分,笔者顺应文章之路,引导学生跟随柳宗元的游踪自然地走进文本,从而让学生在移步换景中感受柳宗元景中含情的写作手法。这是让学生归于文本之真,在自然地体悟中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达到审美鉴赏与创造中体验与感悟的维度。

在赏谭这一部分,笔者在几个简短问题搭好支架后,再次强化本节课的主问题后,便放手让学生自我阅读,将刚刚所学的语文能力进行运用和巩固,在知识的迁移运用中促进思维的提升与发展。在学生进行小组汇报的过程中,最后,引导学生归结于情感和体会写作手法。在文字的漫游中,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在悟潭这一部分,继续巩固学生在本节课所学的语文能力,由景物出发,着重探讨作者的情感,使学生通过文本努力去感受柳宗元的情感。在教学中始终关注语文核心素养,使学生能够欣赏这一份景,这一份情。

(三)在文化的补充里落实文化传承与理解

通过群文阅读中“1+x”的模式,落实文化传承与理解。对于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表现出来的忧郁,是一种自屈原以来就有的传统——骚怨精神。对于这种骚怨精神,学生可能无法完全理解,因此,要丰富课程资源,进行群文阅读,制造古代话语语境,让学生在这一语境中去触摸我国文人自古以来在贬谪境遇下的骚怨传统,使学生更进一步地体味柳宗元是一个具有大执着人世精神的儒家形象,从而对我国文人士大夫的这种特殊心理有着理解,将消极的人生态度转为对理想生活地不懈坚持。

猜你喜欢

文言文核心素养
雏燕
文言文阅读专练
浅谈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有效方法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