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探究
2019-07-21高景娟
高景娟
(盘锦市双台子区建设小学,辽宁 盘锦 124000)
新课标倡导“以学论教,教是为了促进学”。一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如何在把握新课标理念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目前课改热点问题之一。下面结合教学实例,谈谈本人的点滴看法。
一、关注课标中的四基,促进课标完整落实。
《课标》的“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的活动经验。要想在学习中充分注重学生的“四基”,既要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更要关注学生基本学习方法的积累以及基本的活动经验的领悟。
(一)注重数学思想的领悟。
数学知识,有的学生走出校门不到两年可能就会忘记,而头脑中的数学精神、研究方法却能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人终生受益。在教学时,教师常常用到数与形的关系来提高学生思维。如一位老师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设计了计算菜地面积的问题:
老师让学生计算一大块菜地的面积,学生采用两种方法,无论怎样计算结果必然相等,老师通过这样的方式,把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直观,轻轻松松地帮助学生理解了a×c+b×c=(a+b)×c的乘法分配律的等式关系。
(二)注重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
数学知识必须由学生通过经历大量的数学活动,在动手实践操作中获得更多的经验。如《鸡兔同笼》一课的教学,学生开始接触时,首先采用的是列表法,然后是假设法,最后发展到用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在这期间学生经历了由繁琐到简单的过程。教学时我们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明晰了探究问题的方法,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关注学生身心素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新课标》中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空间观念、几何直观、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那么,怎样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关注学生的身心素养呢?
我们仍以《乘法分配律》一课为例,在教学这一课时,多数老师都是让学生经历了猜想规律、验证规律的过程,当学生列举了很多算式来验证等式成立时,面对黑板上学生列出的密密麻麻的等式,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这么多等式我们用什么办法能概括地表示出来?在老师的引导下大多数学生会说:“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然后再把得到的积相加,得数不变。”接下来,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把这样的想法用简单的形式表示出来,学生很自然的理解了a×c+b×c=(a+b)×c来表示乘法分配律。
三、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有人曾说过:好的教师奉送真理,更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课堂上我们不仅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要注重在一系列的“猜测、验证、探究”中让学生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课堂具有浓厚的探究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知识的真正探究者。
在教学《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师给学生设计了表格,分别给出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以及三边的长度,让学生在小组内探究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多次的计算和比较中最终发现,无论在什么样的三角形中: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都大于第三边。那么“当两条边之和小于或等于第三边时,能否围成三角形呢?”老师又给学生提供了具体的材料让学生拼一拼,再通过直观的课件演示使学生清晰地看到当两边之和小于或等于第三边时不能围成三角形,从而,从正反两个方面验证了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充分地思考、交流、在合作和探究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四、关注小组学习方式,把学习成果落到实处。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学习方法之一,已被广大教师所重视。教师主要以学生学习小组活动为主体,通过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分配学习任务,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动力,激发学生思维兴趣,发挥群体积极能力,使学生得到有效进步和发展,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例如,在教学《打电话》时,老师出示了要解决的问题:有一场紧急演出,需要老师用最短的时间通知给15名学生,如果每分钟通知1人,最快用几分钟能打完电话?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设计打电话方案,并准备了学具让学生摆一摆、想一想,再由组长画出打电话的方案图。学生在紧张、忙碌的思考和操作中逐渐找到了属于本小组的答案:有的小组同学认为用4分钟能通知完15名同学,有的小组认为用7分钟。这时,老师并没有急着给出正确答案,而是让意见不同的两个小组分别说出各自的理由。在说理的过程中,答案是7分钟的小组同学没有做到谁都不闲着,大家要同时在通知他人。在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在不断的思维冲突中修正思想,将思维引向深入,做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正确答案。
五、关注知识突破口,赢得教学真正实效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直接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恰当的教学方法,突出重难点,使学生有效地理解、掌握最基础的数学知识,是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的关键。如“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一课有一道例题:把3块月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多少块?通过深入钻研教材,我发现这题的教学意图是为了让学生弄懂“1”的3/4等于3的1/4。如何较好地突破难点,让学生真正掌握这个复杂的变化过程,我采取了小组合作、操作观察法。要求各小组同学都准备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3张,重合在一起平均分成4份,剪下来的每一份都拿在自己的手里这就是3的1/4再将手里重合的这一份拼成一个圆得到了1的3/4。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明白了3的1/4和1的3/4是相等的关系。这样学生的能力在活动中提升,思维在活动中发展。
作为教师的我们只有刻苦钻研、深度反思,才能促成学生努力学习,提高能力,发展素质,最终达到深度学习的最佳状态,让学生真正在数学学习中,不知疲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