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合式教学在高职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19-07-20唐年青

职业时空 2019年3期
关键词:视听说高职英语混合式教学

罗 炜 唐年青

摘要:基于目前高职英语视听说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教师教学模式传统化,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等问题,结合混合式教学模式带来的启示,提出教师应课前引导,课堂组织,课后监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参与度,扩展知识面,以此促进学生英语视听说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高职英语;视听说

2007年中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提出“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時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1]。英语听说能力一直以来都是教师授课的薄弱环节,高职学生英语听说能力不高是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往以教师为主的视听说课程教学模式在执行多年后,弊端日趋明显,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不少教师开始将传统的授课模式转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传统课程的基础上,融入信息化的相关资源,教师对学生进行线上线下的同步辅导,从而达到提高高职学生英语视听说能力的效果。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

2000年12月美国教育和教育技术领域的专家在“美国教育技术白皮书”中提出“网络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二者不可替代,“网络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及扩展,并对传统教育的功能与形态进行了补充。这为混合式教学在美国,甚至全球范围的教学理论的提出及盛行奠定了基础[2]。2002年史密斯与艾勒特将网络化学习与传统学习理念结合,提出了混合式学习的概念。同一年,美国爱荷华州社区学院教师雷克格和姆威廉提出了混合式学习的“四阶段混合教学模式”。自此,全球教育界开始了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

2003年我国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也开始关注混合教学这一概念,从而开启了我国对混合式教学的研究与探索。2004年何克抗教授在国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学生学习方式和师生关系,界定出了“混合式学习”的概念。何教授指出混合式学习需将传统学习与网络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在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主导作用的同时,需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3]。随着混合式教学的兴起,我国教师开始将混合式教学模式广泛运用于所授课程中,以提高教学效果。

当前高职课程中已逐步引入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并相对传统课堂教学效果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强调英语知识的输入和输出之间的紧密联系,混合式教学模式正好与英语视听说课程完美融合,在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生生与师生协调交流性的基础上,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与英语学习效果。

二、混合式教学的特点

混合式教学模式并不是线上学习和传统课堂学习的简单叠加,而是兼顾个性化学习、各种教学手段、各种学习要素的有机融合[4]。其特点在于集网络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于一体,通过互联网连接教学资源,共享教学资源,让教学资源被高效利用,以此提高教学效果。

(一)知识传播灵活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知识传播的知识形态相对静止,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师的讲授,而网络教学的知识传播流动性及知识分散性太大,不利于学生进行知识的巩固。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结合二者优势的基础上,对流动性较强的知识进行了有效整合,使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根据教师下放的知识内容进行高效地学习,并且这一学习不局限于课堂,甚至任何场所,学生只需要在能收取教师下放的知识内容的任何场所都能进行操作,真正做到知识获取的无界限,使学生能够更灵活地获取知识。

(二)师生关系融洽

传统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是面对面地进行交流互动,关系亲密,但局限于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教师并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关注每一位学生,因此,这种交流仅仅是个别学生间的;网络教学由于师生交流可能不在同一时间点,导致师生关系疏离。混合式教学强调师生,生生间的合作与互动,不仅结合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教师课堂讨论点评,而且结合了网络,对有限的课堂时间进行无限的延伸,使教师课后能够继续与学生保持互动,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更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三)教学评价合理

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结果考核,网络教学则过于注重过程性评价。混合式教学在结合二者的基础上,一方面利用过程性考核,一方面利用结果性考核。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考核时,会通过传统的纸质作业及测试的方式,以及利用互联网制定的个性化的视频作业,课堂中的小组练习等方式。结果性考核除了利用传统的期末考试的方式,还可以通过课程论文答辩、PPT学习成果展示等。多样化的教学评价体系比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更为合理,对学生教学评价更为准确。

三、视听说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英语视听说课程不仅是英语学习的重要部分,也是英语综合能力的延伸与拓展。然而传统的英语视听说教学在教师的教学方法及学生的学习方法上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

视听说课程作为基础英语课程的延伸,一般在高职第三学期开设。视听说课程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开展教学,但没有对视听与说的授课时间进行明确规定,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教师在视听授课上花费的时间远远多于引导学生进行口语练习的时间。大多数高职院校开设的视听说课时仅有14周左右,且每星期只有2课时,这样的课程设置也让大多数教师难于合理地规划视听说课程时间,一方面需要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掌握所需的主题单词及学习背景知识的基础上练习听力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开口进行口语练习,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作用。但是单纯的90分钟的课堂时间很难对这些进行合理规划。

(二)教师教学模式传统化

根据视听说课程的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师需引导学生以单元模块为学习单位,完成每个单元模块的基础知识以及单词的学习,在此基础上再依据每单元的口语练习材料进行相应的口语练习。这种教学大纲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及单词的基础上,反复练习单词及基础知识,最后教师对学生的测试也就局限于书本上简单的口语练习资料。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不利于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而且限制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三)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

高职学生英语基础知识薄弱,在经过一学年英语基础知识之后,由于跟不上教师的学习进度,越发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在进入第三学期英语视听说课程的学习时,发现英语视听说比基础英语学习更吃力。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对教师的授课方式已习以为常,认为教师的教学方式固定,没有任何创新点,学生在三个学期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已经无任何英语兴趣可言,除了机械地配合教师完成相应的课堂任务外,對教师布置的课后练习态度极为消极,大多数学生甚至不予理会教师布置的课后任务,少数学生会被动地完成学习任务。毫无疑问学生的这种消极的英语学习态度不利于英语学习效果。

四、混合式教学对高职英语视听课程的启示

英语视听说课程作为一门检验英语综合能力的课程,教师应该在传统课堂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激发高职学生英语视听说课程的积极性,最终提高学生英语视听说学习效果。

(一)课前教师引导,激发学生积极度

课前教师结合视听说课程教学目标,基于混合式教学理念,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安排和系统化设计[5]。教师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搜索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进行知识梳理,提取符合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视频与相关话题听力材料,并将视频与音频材料按照从易到难进行排列后上传教学平台。学生则可以根据自身英语听力水平,通过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进行碎片化学习,并对教学资源进行反复观看与练习。这种对教学资源进行难易度划分的学习,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进度,一方面让高水平的学生能够进行更高层次的听力练习;另一方面让水平较低的学生通过简单的听力练习一步步过度到较难的听力练习。通过教学平台教师后台监控,教师发现音频与视频教学资源点击率逐渐提高,课前教师引导学生分层次听力进阶学习对激发学生英语视听说学习兴趣起到了显著的作用,学生进行英语视听积极性也较之前有所提高。

(二)课堂教师组织,提高学生参与度

学生在通过课前分层次进阶听力练习学习后,在一定程度上对课堂学习的知识有所掌握。课堂教学阶段,教师仍借助面授方式,师生面对面交流,这能够弥补网络学习过程中的孤独感[6]。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中扮演的角色从课堂的讲授者变成课堂的组织者,根据课前学生的学习情况,总结学生听力中存在的问题,课堂集中讲解,排疑解惑。在解除学生听力练习的疑问后,教师对课堂进行相关口语话题活动的组织。此刻,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小组话题辩论,使学生在提高英语口语的基础上,提高学生英语思辨能力;情景角色扮演,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型,使学生巩固英语基础知识。教师通过组织一系列课堂教学活动,扩大了学生课堂参与度,使学生在教师组织的活动中获得自我认知感,提高英语学习积极性。

(三)课后教师监督,拓展学生知识面

在自主学习和课堂面授之后,学生已掌握单元语言技能和相关文化知识,课后教师再次依托互联网平台搭建合适的情景,拓展学生知识面,让学生开展项目式合作探究,从而提高语言交际能力[7]。混合式教学模式强调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结合,学生在课前完成自主学习与课堂协作学习后,课后环节仍是通过线上教学方式,教师在网络平台分小组发布相关知识的拓展知识内容,比如图文并茂的文本知识,补充视频音频资源以及课后小组协作任务等。在课后环节教师冲淡监督者的角色,通过学习平台后台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实时跟踪,学生则可以根据小组协作学习情况通过口语视频的方式发布给教师,教师通过观看学生视频点评学生课后拓展练习情况,督促学生改进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带动学生英语视听说学习热情,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视听说学习习惯。

总而言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结合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利用互联网络,给学生打造一种全新的英语视听说学习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解决了教师传统课堂听说时间比率失调的问题,并通过网络资源提高了学生英语视听说学习兴趣,教师线上线下实时监督,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视听说学习习惯,最终从本质上改变高职学生英语视听说学习模式。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  秦楠.“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建构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7.

[3]  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3):5-10.

[4]  胥素芳.基于“互联网+”的混合教学模式对高职教育的影响及其应用分析[J].河北职业教育,2018,(5):46-47.

[5]  马晓燕,肖德钧.高职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及应用探讨[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7,(1):4-6.

[6]  冯俊英.基于SPOC的高职商务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探析[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8,(1):141-143.

[7]  曾一轩.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大学英语听说教学设计[J].海外英语,2018,(11):107-108.

猜你喜欢

视听说高职英语混合式教学
试论日语视听说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反思及对策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论高职英语多元化综合评价模式的效度与信度
关于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
谈“视听说”在中职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